男,76岁,退休公务员。因“发热、咳嗽20d,气促1周”年3月入院。
患者入院前20d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2~37.8℃,伴咳嗽,咯少量黄白黏痰,曾于外院拟“双下肺炎”予“头孢拉定,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后咳嗽咯痰减轻,但仍发热。1周前出现活动后气促,并进行性加重。外院胸部CT示:“双肺间质性炎症”。
既往有“前列腺增生症”史10年,一直服用“保列治”治疗。18年前曾行“甲状腺肿物次全切除术”。有青霉素过敏史。退休前从事电视广播行业,有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吸烟史:15支/d×40年。
入院体格检查:T37.5℃,P次/min,R20次/min,BP/67mmHg,脉氧饱和度(SpO2)91%(吸氧2L/min)。神志清晰,唇稍发绀。双肺呼吸音减弱,双下肺可闻及吸气相湿啰音,以左下肺显著。入院初步诊断:①肺部感染?②Ⅰ型呼吸衰竭。
诊治经过:入院后血常规示,白细胞22.38×/L,中性粒细胞比率0.86。红细胞沉降率mm/h,C反应蛋白(CRP).2g/L,类风湿因子47μ/mL,肝肾功能正常。动脉血气分析(吸氧2L/min):PH7.45l,PaCO.2mmHg,PaCO.15mmHg,HCO3-22.0mmol/L。5次痰涂片找抗酸杆菌、3次痰涂片找真菌、2次痰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等均阴性。血清隐球菌夹膜抗原乳胶凝集试验、半乳糖甘露聚糖试验、1,3-β-D葡聚糖试验阴性。血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及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抗体阴性。HIV抗体阴性。风湿性疾病相关自身抗体均阴性。
入院胸部高分辨CT(HRCT):双肺间实质性炎症,左侧少量胸腔积液,见图1。
图1两肺呈不规则条索、斑点及网格状影,两下叶容积缩小,左侧少量胸腔积液
予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及纠正低氧血症等对症处理,但患者体温仍持续升高,呼吸困难较前明显加重。即行纤支镜检查:支气管腔内未见异常,在X线引导下经左下叶支气管行刷检、肺活检和肺组织培养。第4天改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予BIPAP鼻罩无创通气以纠正低氧血症,但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第10天转入ICU,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第14天肺活检病理示:支气管黏膜下见少量肺组织,间质组织增生,肺泡间隔增宽,肺泡受压。
根据以上信息请大家讨论:该患者还需进行何种检查?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正确或分析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者将酌情给予积分奖励)
========================================================================
肺组织培养真菌学检查:肺组织培养标本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上25℃培养,接种5d后见数个黑色酵母样菌落,隆起、球状、潮湿,接种10d后菌落融合扩大,稍有气生菌丝。镜下见棕色分支分隔菌丝,菌丝侧壁及顶端见大量棕色椭圆形孢子聚集成球状。温度试验:37℃生长,42℃不生长。同化硝酸盐试验阳性。菌种鉴定为甄氏外瓶霉。药敏试验示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敏感,对伊曲康唑耐药。
最终诊断:①肺部暗色丝孢霉病,②Ⅰ型呼吸衰竭。
复查胸部CT示两肺间实质感染较前进展,两侧少量胸腔积液,见图2。
图2两肺斑片状、片状实变影明显增多,两侧少量胸腔积液
遂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改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起始剂量25mg/d,渐增加至mg/d维持,以1mg?kg-1?h-1的速度静注。7d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肺部湿啰音减少,胸部CT示两肺实质性感染明显吸收,见图3。
图3两肺实变影明显吸收、较少,以网格状、磨玻璃密度增高影为主
4周后拔除气管插管,5周后复查胸部CT示两肺间实质炎症继续吸收,见图4。
图4两肺斑片模糊影较前继续减少
停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累计剂量4.45g),转入呼吸科病区继续治疗。考虑抗真菌治疗疗程未够,多数文献推荐伊曲康唑可作为暗色丝孢霉病的一线治疗,而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未必相符,继续予伊曲康唑口服液mg/次,每天2次维持治疗,病情稳定后带药出院。10d后患者咳嗽咯痰及活动后气促又逐渐加重,再次入院。SpO2为85%(吸氧2L/min),X线胸片示两肺炎症明显增多,见图5。
图5两肺片状模糊影明显增多,融合呈大片状影,左侧少量胸腔积液
再次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抗真菌治疗,并予BIPAP无创辅助通气治疗,3d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5周后胸部CT示两肺间实质炎症明显吸收,见图6,停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累计剂量4.5g),改予伏立康唑mg/次,每天2次口服,疗程满6个月后停药。随访4年至今无复发。
图6两肺斑片状模糊影及网状纹理较少,双侧胸腔积液吸收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hyz/1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