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天前,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主诉“间断上腹不适,恶心呕吐1周”,医院消化内科。血常规回报白细胞:51.4*10^9/L;红细胞:3.01*10^12/L;血红蛋白:86g/L;血小板:13*10^9/L;经血液科会诊高度怀疑急性白血病,故转入血液科进一步治疗。
栗莉医生接诊,查体:贫血貌,皮肤黏膜苍白,胸骨压痛。血涂片:幼稚细胞49%,白细胞数量增多。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计数个白细胞未查到有核红细胞。血小板分布少见。经王晓华主任,孙巍副主任查房,同时征求患者家属同意后骨穿检查,送检MICM分型,对症治疗。
患者转入血液科第2天凌晨,出现排新鲜血便,值班医生白晶立即予一级护理,多功能心电监护,急查便常规潜血、血常规、生化、血凝,输红细胞、血小板,给予禁食水,泮托拉唑制酸,生长抑素止血对症治疗,患者高龄,恶性血液病,出现消化道出血并发症,考虑预后极差。医护人员依然全力抢救,时间在忙碌中流逝,72小时后患者终于转危为安。骨髓检查陆续回报,骨髓形态学:原单+幼单占42%。意见:考虑AML-M5。免疫分型: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可见约60.2%的单核系细胞,分析结论:流式结果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提示AML-M5表型;30种融合基因:正常;染色体:46,XX[20]。
患者诊断已明确,接下来涉及化疗问题,鉴于患者高龄,有并发症,以姑息化疗为主,同时预防感染,保护脏器功能,间断输血制品,对症支持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再次出现了消化道出血,逐渐出现了胸痛,恶心呕吐,进食差。肺CT提示:1.左肺各叶实变不张影,建议抗炎治疗后短期复查以除外其它;2.右肺各叶索条影、右肺下叶小叶间隔增厚,隔期复查;3.心包积液;4.双侧胸腔积液。经呼吸内科会诊,抗感染,超声介入下胸腔置管,引出血性积液,查脱落细胞,结核杆菌。多重疾病打击,高龄体弱,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喘息,嗜睡,王主任,孙副主任,栗莉医生,每天多次查房,积极调整用药,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加强巡视护理,一次次把老人从危重中抢救过来。令人感动的是,老人虽然年事已高,思维却相当敏捷睿智,每次清醒过来,都拉着抢救人员的手说:“你们以为我走了吗,我不能,我舍不得你们这些好闺女呢”。更亲切地把栗莉医生称为她的“亲闺女”,称医务人员为真正的“白衣天使”。入院半个月,患者出现了白细胞逐渐下降,血小板逐渐上升的好迹象,当白细胞,血小板完全正常,红细胞接近正常时,说明白血病有所好转,医护人员惊讶了,按常规来说,老人所患白血病类型为高度恶性的,加上高龄,多种并发症,病情会迅速恶化危及生命。但事实出乎我们的意料,经复查证实后,医护人员高兴地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家属,医护和家属欣喜地说“:咱们共同创造了奇迹”。与这个耄耋老人的每次交流都如温暖的四月春风,荡漾在我们心头,再多的疲惫,再多的劳累都会被吹散。
患者的激励,家属的信任,医护的全力以赴,构建了和谐美丽的医患真情。真心见真情,携手抗病魔,血液科医护人员砥砺前行,相信会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
作者:血液科孙巍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hyz/8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