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LDH升高和NLRgt3可能是

PD1/PDL1免疫治疗可引起独特的事件——超进展,即肿瘤不但不减小,反而增大速度较治疗前更快。这种现象不得不防。临床研究已初步发现多种基因突变(EGFR、MDM2/4、CDKN2A/B等)及高龄、转移灶多是超进展的危险因素。近日,又有新研究发现了其他潜在的超进展患者特征,一起来看看。

研究分析:超进展患者预后差,都有多转移灶、高LDH和NLR的特点

一项国外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年1月-年12月期间使用PD1单抗O药(欧狄沃)进行二线或三线治疗的晚期实体瘤患者。排除了接受过其他免疫药物的患者。共纳入了47例患者,包括肺癌(主要人群,占36例)、肾癌、头颈癌、肝癌和膀胱癌。其中14例为PDL1阳性,EGFR/ALK突变率为0,有至少两个转移病灶患者占了39例,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值的患者有19例,N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3的患者有14例。

在总人群中,O药治疗的ORR(客观缓解率)为27.6%,3例达到CR(完全缓解)。总人群的中位PFS(无进展生存期)为6.2个月,中位OS(总生存期)为12.3个月。在NSCLC(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ORR为25%,中位PFS为6.6个月,中位OS为12.8个月。

共观察到3例(占6%)患者出现了超进展。这些患者都小于75岁,体能情况良好(ECOGPS0-1),骨和肝都有转移病灶。

患者一:61岁,男,晚期NSCLC,有淋巴结、肝和骨转移。PDL1表达<1%,EGFR阴性。患者在一线使用顺铂+培美曲赛达到PR(部分缓解),13个月后进展(主要是肝转移灶),遂使用O药作为二线治疗。免疫治疗前的肿瘤负荷的增加为36%,使用O后出现疲劳、呼吸困难、腹痛和骨痛加重。2.3个月时CT显示肝和淋巴结病灶大小增加了50%,同时还伴有心包积液、癌性淋巴管炎和新的肝转移灶。患者在免疫治疗2.8个月后死亡。

患者二:59岁,女,尿路上皮癌术后3年出现局部复发及肝、骨、盆腔淋巴结转移,PDL1表达阳性。患者一线接受顺铂+吉西他滨治疗,达到PR,8个月后出现骨和肝病灶进展,肿瘤负荷评估TGF(肿瘤生长率,即每月肿瘤体积增长百分比)为60%。患者在二线接受了O药后,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右侧疑似病灶区疼痛和骨痛,促使医生中断免疫治疗。O药治疗2.1个月时的CT显示,原发灶局部及肝脏都有进展,伴有腹水和双侧胸腔积液。患者在27天后死亡(PD1治疗的OS为3个月)。

患者三:73岁,女,晚期肝细胞癌,有骨转移,PDL1表达为阳性。一线索拉非尼治疗4个月后出现肝转移灶进展,肿瘤负荷增加44%。患者在二线接受O药治疗,迅速在用药1.8个月时出现4级的骨痛和疲劳,遂停用免疫治疗。CT显示肝转移灶进展伴大量的肝组织破坏,并且出现数个新的肝病灶、双侧肺转移灶,溶骨性骨损伤显著增加。患者在免疫治疗后3.4个月死亡。

研究分析:

①本研究中,超进展的发生率为6%。既往研究显示,超进展发生率为3%-29%,范围变动较大,这可能与超进展缺乏统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有关。不过从这些数据来看,可以确定其发生率并不低,并且以上3例患者生存时间都因超进展而大幅缩短,因此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②这3例有超进展的患者在接受PD1钱都有超过两个转移灶,既往数据也支持多发病灶与超进展发生相关。另外,其他研究也显示高龄、接受过放疗以及部分基因突变(EGFR/ALK、MDM2/MDM4、CDKN2A/B等)是发生超进展的危险因素,在本研究中因样本量有限而得出相似结论。不过,本研究的这3例患者都有LDH升高、NLR>3的共同特征,是个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jbby/11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