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1日,曾经还自称萌新的我们正式开始了实习生活。想到终于要把脑子里学到的的理论化为实践了,可以进入临床接触真实的病人,真实的病例,我就兴奋激动。“纸上得来终觉浅”。有人说实习没有什么用,差一不二就可以了,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抓住实习的机会锻炼自己,巩固理论,因为考研也是要考内外科的,背3遍书不如亲身经历一次真实的病例印象深刻。我实习的第一科是心内科,记得刚刚进入科室,畏首畏尾的,甚至老师和师姐也傻傻分不清楚,但是第一天,我就在师姐的指导下get了做心电图技能,第一天下午,就连做了5个心电图。记得做第一台心电图,我特别紧张,导联的位置找不标准,不断地调整,但是叔叔并没有责怪我,而是说:“没关系的,你是学生吧,你们还小,多练习就好了。”这句话成为了我接下来好几天上班的动力。从找不准位置到最后熟能生巧,尽管由于疫情,心内科只轮转了三天,但是我已经是个成熟的做心电图小能手了。近一个月的隔离之后,我来到了呼吸一科,在这里,我见到了因为没有钱而放弃治疗的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患者,经历了管床肺栓塞患者的惊心动魄,在给患者做心电图和签署知情同意书时,我会与他们交流,安慰他们,教他们调整心态,配合治疗,我觉得我的沟通能力大有进步,这时,我真正理解了那句墓志铭:“总是去安慰,常常去帮助,偶尔去治愈。”的意思,尽管我们不能还他们一个完全健康的身体,但是我们可以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温暖。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医生,一直是我的初心与坚定的理想。最让我充实的是在肾内二科的日子,带教老师王老师在我刚去的几天,就放心大胆地交给我许多事情,接打电话,每天带我查房,给我讲病例,给患者量血压,下医嘱,换药,虽然有时候忙得忘记吃午饭,但是患者们的一声声谢谢让我的心灵感到温暖。一次,住院患者没有口罩,于是我把我那天带在书包里的4个都给了她,那是一个宫颈癌术后和透析患者,我知道他们已经被生活折磨得不成样子了,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他们一点爱和温暖,让他们至少觉得生活不是百分之百的没有希望,我想温暖他们哪怕是几分钟也好。还有21床的大娘,64岁的她来的时候在门诊哭哭啼啼的,到了这里,我们每天都会去看她,抓着她的手告诉她不要怕,好好治疗,大娘出院之前,我和同学送给了她一个“勇气小熊”,大娘满含泪水地说:“这是最珍贵的礼物,我一定会好好地保存,好好地活下去。”也是在这里,被叫了“小杨”,“小大夫”。这些温暖与感动激励着我每天早上早早地到达科室,翻看病历,最后甚至能够对上每个患者的名字床号与诊断结果,给老师做助手给患者做骨穿,中心静脉置管术,只可惜的是出科我还是没有学会骨髓涂片。肾内二科出科的前一天,我有幸跟着姜老师作为一助参与了一台动静脉内瘘的手术。第一次进手术室,严格落实了外科手术学洗手,刷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等一系列的无菌操作,内心十分紧张,好像我才是那个要做手术的患者。手术过程中,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术野,协助老师分离动静脉,不敢有一丝疏忽,半小时过去,我已经眼花缭乱,眼里已经噙满了疲惫的泪水,但是老师依旧稳如泰山地用显微缝线缝合着血管。我摸到热气腾腾的鲜血,看到跳动的脉搏,那是不屈的生命在热烈地燃烧着。手术结束后,当我看到84岁的老奶奶,左臂是刚做的动静脉瘘,右臂是血栓栓塞不能用的动静脉瘘肿块,脖子上还插着颈静脉临时管,笑眯眯地问我说:“做完啦?”的时候,我的眼泪差一点就没藏住,生病是痛苦的,不管是精神还是肉体,但是他们对生命的渴望会永远激励着医务工作者勇往直前,为了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不断突破,不断进步。我也深切地体会到医生真的是一个需要技术需要细心与耐心的职业,每个小疏忽都可能酿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医学绝不是模棱两可,而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再后来,进入了消化内一科实习,教秘老师可可爱爱地称我们为宝宝,还带了我们去内镜中心学习参观等等等等。一转眼,内科就出科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相比于刚刚入科时的自己,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心智也成熟了很多,但是不变的是成为优秀医生的初心,这期间确实也遇到很多困难,有不理解医生的患者,有无能为力的疾病。但是正是许许多多的挑战更加引起了我的兴趣,浇灌着我不服输的野心,我也会怀揣着赤子之心,去练就过硬的本领,以仁心和仁术去悬壶济世,完成使命,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也会冲在前面,扎根实践,学习知识,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最后,附几张美好通勤路上的美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jbby/11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