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禽流感(humanavianinfuenza)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某些感染禽类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H5N1亚型引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pathogenieavianinluenza),病情严重,可出现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瑞氏综合征等并发症而致人死亡。
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其中的H和H7亚型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能引起严重的禽类疾病,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目前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9N、H7N7,其中感染H,5N1亚型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其他禽类.野禽或猪也有可能成为传染源。患者是否为人禽流感的传染源尚待进一步确定。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病毒污染的水等被感染。目前尚缺乏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1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人禽流感的发病机制与流行性感冒的发病机制基本-致。病理解剖显示.支气管黏膜严重坏死;肺泡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可见散在的出血灶和肺不张;肺透明膜形成。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在7天以内.通常为~4天。
感染H9N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常表现为结膜炎。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酷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C以上,热程1-7天,多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常在发病1~5天后出现呼吸急促及明显的肺炎表现。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发病1周内出现呼吸窘迫.肺部实变体征.随即发展为呼吸衰竭,大多数病例即使接受辅助通气治疗.仍然死亡。还可出现肺炎、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及瑞氏综合征等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
(二)病毒抗原及基因检测
取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P)抗原及禽流感病毒H亚型抗原。还可采用RT-PCR法,检测相应核酸。
(三)病毒分离
从患者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分离禽流感病毒。
(四)血清学检查
采集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采用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禽流感病毒抗体.前后滴度上升≥4倍,可作为回顾性诊断的参考指标。
(五)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可见肺内斑片状弥漫性或多灶性浸润,但缺乏特异性。重症患者肺内病变进展迅速,呈大片毛玻璃状或肺实变影像,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
并发症和后遗症
轻症患者预后良好。H5N1亚型感染重症病例病情发展迅速.常出现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瑞氏综合征等并发症。
诊断
在禽流感流行时.发病前一周内曾到过疫点,有明确的病、死禽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接触史,或与人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者.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抗体检测易于诊断。应注意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RT-PCR检测到禽流感H亚型病毒基因,且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恢复期较发病初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是本病确诊的重要依据。
鉴别诊断
应与流感、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预后
感染H5N1亚型者预后较差,病死率约为30%-80%。患者年龄、存在基础性疾病、治疗延迟、出现并发症等影响本病预后。
治疗
(一)隔离
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均应进行隔离治疗。
(二)一般治疗
同流行性感冒治疗。
(三)抗病毒治疗
应在发病48小时内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用药方法见“流行性感冒’。
(四)重症患者的治疗
处理要点:①营养支持;②加强血氧监测和呼吸支持;③防治继发细菌感染;④防治其他并发症,,如短期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改善毒血症状及呼吸窘迫。
预防
(一)监测及控制传染源
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立即封锁疫区.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点周围半径3km范围划为疫区,捕杀疫区内的全部家禽,并对疫区5km范围内的易感禽类进行强制性疫苗紧急免疫接种。此外,应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检疫。
(二)切断传播途径
发生禽流感疫情后,彻底消毒禽类养殖场市售禽类摊档以及屠宰场,销毁或深埋死禽及禽类废弃物:彻底消毒患者排泄物用于患者的医疗用品及诊室;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检测患者标本和禽流感病毒分离严格按照生物安全标准进行。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流通;做好手卫生,杜绝院内感染。
(三)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尚无人用H5N1疫苗。对密切接触者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或按中医药辨证施治。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外科学妇产科学急症处理诊断学老年护理实践指南养老护理员基础护理技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jbby/1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