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死亡记录
姓名:李白性别:男年龄:62岁入院时间:公元年12月死亡时间:公元年12月
共住院天。
病情摘要:1.患者李白,男,62岁,因“胸痛1月”入院。2.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尚可,步入病房,查体合作。血压:/70mmHg,心率:80bpm,律不齐。皮肤巩膜无出血,有轻度黄染。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叩诊稍浊,双肺呼吸音减低,呈断续性。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腹胀,右上腹有压痛。双下肢无水肿。神清,精神尚可。3.既往有酗酒史40年,每天1L。否认糖尿病史,否认结核、乙肝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药物过敏史。有冶游史。4.辅助检查:无。入院诊断:1.胸痛待查:冠心病?2.肺炎链球菌肺炎?3.酒精性肝病:肝硬化?4.肺动脉高压?诊治经过: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生化:谷草转氨酶AST↑60U/L,谷丙转氨酶ALTU/L,肌酐Cr↑μmol/L,尿酸UA↑μmol/L。凝血功能:PT↑20seconds。痰培养(24~48小时):发现典型的革兰染色阳性、带荚膜的链球菌。急查胸痛三联(冠脉、主动脉、肺动脉CT)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不齐2.心电轴正常3.部分导联ST-T改变。心脏彩超示:右心扩大。胸片示:肺纹理增粗,肺叶稍模糊。1周后复查胸片: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肋膈角有少量胸腔积液。历史记载
对李白的晚年,史籍记载不多,但从蛛丝马迹中,我们还是可以略窥一二。
上元二年(公元年),太尉兼侍中李光弼东镇临淮(今安徽泗县一带),六十一岁的李白闻讯前往请缨,希望在垂暮之年,能再次为国家效力,后因病中途返回。代宗宝应元年(公元年)四月,玄宗(七十八岁)、肃宗(五十二岁)相继死去,太子李豫即位,是为代宗,改元宝应。这一年早春,李白却卧病当涂,此事可见于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所说的,“临当挂冠,公又疾殛”。晚春三月,李白游宣城、南陵,作最后的一次旅行。留诗《宣城哭蒋征君华》“独挂延陵剑,千秋在古坟”、《游谢氏山亭》“病闲久寂寞,岁物徒芬荣”、《宣城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病况日下,自知无望。而李白投靠的族叔李阳冰又退隐在即,他欲走无路。临终之际,将平生所著托付于李阳冰,留诗《献从叔当涂宰阳冰》。十一月,卒于当涂,留下绝笔《临路歌》一首。南宋·梁楷《太白行吟图》,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死亡原因
历史上关于李白的死因,更是众说纷纭。《旧唐书》记载为“饮酒过度”[1],《新唐书》中只言“而白已卒”[2]。正史中描写不多,而晚唐诗人皮日休曾作《李翰林诗》感叹云:“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郭沫若据此在《李白与杜甫》中推测道:“‘腐胁疾’,顾名思义,当是慢性脓胸症穿孔。脓胸症的病源有种种,酒精中毒也是其中之一。李白在上元二年的发病,估计就是急性脓胸症病了,当时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便迁延不愈、成为慢性。于是,肺部与胸壁之间的蓄脓,向体外腐蚀穿孔。这种慢性症很难有治愈的希望,李白嗜酒,又至死不休,更使这样的疾病恶化而没有治愈的可能了。”在此,郭沫若赞同是所谓“腐胁疾”夺取了李白的生命,并将之与现代的脓胸症联系起来。脓胸的定义是胸膜腔内出现明显的脓,其病因多为腹膜腔的化脓性感染[3]。经由肺炎、胸壁外伤、纵隔感染、菌血症等途径,病原菌如肺炎链球菌进入胸膜腔,导致机体组织在炎症过程中形成或浓稠或稀薄的混合物、炎症过程中细胞及组织在细菌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的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发生液化坏死,加上血管的液体渗出,形成肉眼呈灰黄色或黄白色的浓稠状液体,则称为脓。脓性渗出液积聚于胸膜腔内的化脓性感染,即发展为脓胸。急性脓胸经历6~8周未能及时治愈便转入慢性期,由于炎性组织纤维增生形成较厚的纤维板,脓液中的毒素吸收减少,临床上急性中毒症状较轻,主要为慢性中毒症状和长期慢性消耗造成的低热、乏力、消瘦、贫血、低蛋白等表现,并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和胸痛,活动时呼吸困难等症状。脓胸在抗生素问世之前,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是脓胸的主要致病菌,现在较为多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也可为结核菌、阿米巴原虫和放线菌等特殊病原微生物感染。若李白所患确为脓胸,那在当时,的确是不治之症。在现代,对于出现感染合并大量胸膜腔积液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必须紧急施行胸腔穿刺术;如果诊断脓胸或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必须紧急置管进行胸腔引流,还需要延长抗生素的疗程;如果病情在抗生素治疗和胸膜腔引流之后没有改善,则应考虑手术或纤溶药物[4]。即便如此,脓胸的死亡率仍约为15%-20%,而在没有这些现代治疗手段的唐代,李白之死,似是不可避免。胸腔引流术导致脓胸的危险因素还包括肺炎、医源性胸膜腔内操作、糖尿病和酗酒。其中造成李白此疾的可能是肺炎或者酗酒。李白是否有肺炎,我们未能从传记或者是诗句中得到他发烧或咳嗽的依据,但是李白“酗酒”却是众人皆知的。蜀地产名酒,《国史补》卷下《叙酒名著者》内有剑南之烧春,《新唐书》卷四二《地理志》六记载:剑南成都府土贡有生春酒。“春”即“酒”,烧酒酒精含量很高。在蜀地生活的李白,可能正是受到当地风俗的影响,嗜酒如命,诗中尽显爱酒之情,《襄阳歌》中有“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月下独酌》有“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甚至在病中,也发出“昨日绣衣倾绿樽,病如桃李竟何言?”的感慨。嗜酒如此,酒仙当之无愧。可美酒,在激发他灵感的同时,也摧毁了他的肝脏。李白虽被称“谪仙人”,但他的肝脏并非异于常人,在常年与酒精的斗争中,肝败下阵来。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储存着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负责分泌胆汁、消化脂肪、合成蛋白质、排解毒素的肝脏是人体内能量代谢的重要中心。同时,肝病的发生也十分常见。对于“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的酒仙李白,可以认为他的疾病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ALD)有着密切关系。酒精性肝病的五种类型对于长期大量饮酒的病人,通常会经历由脂肪肝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阶段,更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发展为肝癌。酒精引发酒精性肝病的机制十分复杂。目前有研究认为:乙醇代谢的乙醛是高度反应活性分子,能与蛋白质结合成加合物,对肝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并且可以作为新抗原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使肝脏细胞受到攻击死亡[5]。此外,这种加合物还可以刺激肝脏胶原的合成,直接导致酒精性肝纤维化。另有说法是乙醇在肝细胞微粒体的乙醇氧化途径中产生活性氧,导致肝细胞损伤。除此之外,乙醇代谢的耗氧过程会导致肝小叶中央区缺氧[6]。长期饮酒会导致病人血液中酒精浓度过高,肝内血管收缩、血流和氧供减少,且酒精代谢时氧耗增加,导致肝脏微循环障碍和低氧血症,肝功能进一步恶化。酒精导致的其他危害
1.对大脑机能的损伤。年在《TheBritishMedicalJournal》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适量饮酒也能使大脑海马萎缩,灰质密度降低、白质显微结构完整性受损。同时,饮酒量越大,词汇流畅性下降越快。2.对消化系统的损伤。乙醇经过消化道进入体内,可导致胃肠黏膜损伤坏死,引起胃液分泌亢进。乙醇也会使肠内各种酶的活性降低,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腹泻、便秘、胀气、泛酸。肠道菌群和胃肠黏膜经常性处于酒精和有害菌的双重破坏下,日积月累极易导致胃肠癌。年美国临床肿瘤协会的研究数据显示:41%的口腔癌、23%的喉癌、22%的肝癌和21%的食管癌均与饮酒相关。改变观念
一个流传已久的饮酒辩词是:“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如《汉书·食货志》云:“夫盐食肴之将,酒乃百药之长”。然而,目前已有的数据证明,从营养成分上分析,各类酒精饮料虽噱头十足,却并无超乎常规食物的惊艳表现,甚至在诸多方面无法媲美最寻常的大米。乙醇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数据来源[7][8])
酒厂、酒徒老生常谈的酒精“妙用”,如提高免疫力、杀菌消毒,都是无稽之谈。白酒、啤酒的浓度,远达不到具有杀菌作用的75%的浓度(相当于饮用酒75度);即便假设酒精度数如此惊人之高、饮入人体不受食物稀释、横行直撞一口气冲到肠道中,酒精也是位“瞎眼将军”,大量杀死肠道中的有益菌,打破肠道菌群平衡,破坏菌膜屏障,脆弱的肠道此时极易受细菌病毒侵染,使机体患上炎症、溃疡等胃肠疾病。年8月《柳叶刀》上发表的一篇研究一针见血的指出——即使是最少量的饮酒,也会损害健康。安全的饮酒剂量是“零”[9]。酒类中含有有害物质——乙醇、甲醇、氰化物及铅,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所谓各种对人体的有益成分含量也已经被证明不过尔尔。实际上,“适量饮酒有益健康”,是针对已经产生严重酒精依赖的嗜酒者的劝诫,且更多是酿酒产业的销售噱头;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预防饮酒危害的最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滴酒不沾”。李白在魂游墟墓之间的表现较为符合酒精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其与组织学损伤程度相关,常发生在近期大量饮酒后,出现全身不适、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乏力、肝区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便是使李白放弃从军建功立业的机会而卧病当涂的原因。笔者有幸向剑桥大学唐史专家、金庸先生的博士生导师DavidMcMullen教授请教李白和杜甫死因的问题,教授说他也听闻醉入水中捞月[10]的传说,但具体的、医学上的死因,确实史料不详。不过,是他们的诗歌,成为了他们的身后名,使他们名垂千古,这也是杜甫对李白的欣赏超乎其他诗人的原因所在,因此理解他们对“身后名”的追求,更为重要。唐史专家讲解李杜死因最后,笔者在此穷尽古今记载探究李白的真实死因,却发现无论是腐胁疾还是酗酒而致的肝病,都不曾得到民间认可,更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还是水中捞月、与月同归仙境的传说。“醉来江底抱明月,惊落天心万片秋”(宗臣),“当时醉弄波间月,今作寒光万里流”(吴璞),“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李东阳)。人们延续着他丰富的想象力,不管是捞月还是骑鲸,那一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潇洒和浪漫,似乎是在慰藉一生命途多舛的他。想必人们正是同情谪仙人落地为凡的不甘,才不为他重返天间而落泪。每一个送他离开的传说,都不愿留下悲伤的印迹。但对普罗大众来说,赢得身后名之前,生前事绝不能忽略。除了诗和远方,眼前也还得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勇敢地向酒精说不。"注释:[1]《旧唐书·文苑传下·李白传》: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扬州谒见,遂辟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死于宣城。[2]《新唐书·李白传》: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云。[3]林强等.临床胸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5]邱萍,李相,孔德松,曾善静,祖亚威,王允,潘苏华.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30(02):-.[6]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4):49-53.[7]台湾食品成分资料库年版[8]张书田,冯勇.谈酒的营养价值、健身作用及其危害[J].酿酒,(2).[9]Alcoholuseandburdenforcountriesandterritories,–:asystematicanalysisfor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Lancet.[10]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文字杨星宇邓艺菲图片
SCOMEa-hospital.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jbby/12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