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遗体解剖rdquo揭开

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12天后尸解报告公布并明确称新冠肺炎病变仍聚焦肺部其他脏器损伤的证据不足《法医学杂志》年2月第36卷第1期上,预出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下称《报告》)。通讯作者是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刘良,也就是承担遗体解剖的主要人员。

进行病理解剖的刘良团队

《报告》称,死者肺部损伤明显,炎性病变(灰白色病灶)以左肺为重,肺肉眼观呈斑片状,可见灰白色病灶及暗红色出血,触之质韧,失去肺固有的海绵感。切面可见大量黏稠的分泌物从肺泡内溢出,并可见纤维条索。对照复阅患者入院第20天CT片,见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可见空气支气管征,以左侧为重,双下肺可见纤维条索影。由此,《报告》认为,考虑影像学所见磨玻璃状影与肉眼所见肺泡灰白色病灶对应,提示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此前由新冠肺炎死者尸体穿刺取样获得的组织局部病理学改变提示,新冠肺炎病理特征与SARS和MERS冠状病毒引起的病理特征非常类似,但从此例系统解剖大体观察,肺部纤维化及实变没有SARS导致的病变严重,而渗出性反应较SARS明显,考虑可能与此例患者从确诊到死亡仅15天,病程较短有关,有待更多系统尸体检验资料及组织病理学验证。此外报告发现,死者胸腔积液量不多,淡黄色清亮液体,未见大量胸水产生,提示胸腔病变并非浆液性炎症为主。右侧肺与胸膜重度粘连,提示此例可能合并感染性胸膜炎。因患者临床资料显示存在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心肌及心外膜是否存在与病毒感染相关的损害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此例消化系统损伤情况肉眼观不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小肠呈节段性扩张与狭窄相间(类似串珠状),为个例或普遍表现需结合更多尸体检验情况。脾肉眼观未见明显异常,是否存在病变需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肾呈颗粒性固缩肾外观,考虑与基础疾病有关。关于神经系统,肉眼观见脑水肿,大脑皮质轻度萎缩,结合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大,有多发性脑梗死及脑血管病后遗症,脑肉眼观未见感染特异性表现,病毒是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有待组织病理学验证。遗体解剖为何如此重要?

在年抗击“非典”(SARS)中,时任南方医科大学病理学系主任、医院病理科主任的丁彦青主刀完成了世界首例SARS遗体解剖。

丁彦青团队基于当时4例尸检结果进行系统的病理学研究,颠覆了曾一度认为的“‘非典’病原是衣原体”的错误观点,及时纠正了当时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

他呼吁,疫情当中,越早进行遗体解剖越好。

广东医科大学李哲人体科学工作室负责人李哲表示,尸检是明确死因的重要或唯一手段,可揭示发病机制、优化诊疗流程、提高临床救治和防控效果。2月25日下午,生命时报赴武汉特派记医院副院长韩丁。韩丁表示,如果新冠遗体解剖结果能经过专家认证,并迅速共享到临床,意义非常重大。“临床是经验性的,只有经过病理解剖,才能真正看到病情进展的结果和变化。到底病毒伤害到了人体的什么器官?器官衰竭到什么程度?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衰竭?都非常直观。另外,也能更清楚针对病人的治疗方法,不能这么治了,要那么治。如肺部的解剖,如果是痰拴,一定要吸出来,这时不能用呼吸机,对治疗来说,可能具有颠覆性的变化。”结果可能颠覆现有诊疗方案

在刘良团队负责的9例病理解剖中,目前已有3例完成病理初步诊断。

刘良教授表示,从目前病理结果来看,一些死者的肺部切面上,能看到黏液性分泌物,他认为这是临床治疗需要警惕的。

刘良接受央视采访

透露解剖细节↓↓

2月18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发布会上,钟南山院士也表示,据他掌握的资料看,新冠肺炎患者肺部表现和SARS患者不太一样,并不是严重纤维化,有一部分肺泡存在,炎症很厉害,有大量黏液。

丁彦青教授十分赞同钟南山院士的观点。他表示,相关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的同源性很高。但是根据全国各地收集到的肺部局部解剖和穿刺活检标本,可以看到此次新冠病毒引起的肺部病变没有SARS严重。

他接着说:“最近医院的肺部标本,发现肺组织的支气管内充满了黏液,黏液凝固堵塞支气管气道,加剧了呼吸困难症状。”

丁彦青教授进一步解释,人体支气管上有两个腺体,一个是黏液腺,一个是浆液腺。浆液腺负责分泌液体稀释黏液,但我们检测发现,浆液腺存在病毒,会使分泌液体减少,不能稀释黏液,所以黏液就固化在气管内,堵塞气管。目前看来,这一病理结果和临床判断吻合。

病理解剖结果的公布有助临床治疗方案的完善,比如在通气上是否需要调整,因为部分病人痰不多,但很黏,会阻碍通气,所以需要特别注意气道通畅。刘良教授也表示,在治疗上如果黏液没有被化解,单纯用给氧方式可能达不到治疗目的,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把黏液推得更深更广,加重患者缺氧。丁彦青教授认为,尸检还有助于分析播散途径。通过检测病毒在体内组织和细胞内的分布,可了解病毒的确切感染部位、主要靶器官、组织及细胞,这是认识播散途径的重要依据。比如,此前谈论较多的粪口传播,也有可能得到更加明确的证实。据此,丁彦青教授表示,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诊断不能仅仅依靠咽拭子,应综合考虑咽拭子、尿液、粪便或肛拭子,尤其要重视尿检。钟南山院士团队近期从尿液中检测出病毒,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尿检的可行性。

来源/广东新闻频道(ID:gdxwpd)综合第一财经、北京青年报、生命时报、央视新闻

编辑/赖佳佳

责编/张晓威游渊

往期内容

●最新!大中小学、幼儿园等开学时间原则上继续推迟!在线新课这么上……

●口罩还要戴多久?疫情何时能结束?专家都说清楚了

●收缴野生动物超只!钟南山说了这样一句话...

●疫情期间,孩子到了打疫苗的时间怎么办?

扫描上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jbby/1227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