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院放射科,发表于中华放射学杂志
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致敬!
广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高分辨率CT表现与临床特点
余成成瞿静张烈光江松峰陈碧华官宛华甘清鑫黄徳扬凌洲焜江芮林琳刘晋新*
中华放射学杂志,,54(00):E-E.DOI:10./cma.j.issn.-..0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广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临床及首诊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1月22日至30日医院确诊的91例NCP患者,其中男39例、女52例,中位年龄50(33,62)岁,分析91例NCP患者的临床及HRCT特点。
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70例,咳嗽57例,以干咳为主(39例)。首次HRCT有24例NCP患者呈阴性表现,67例HRCT有异常病灶,主要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65例、病灶内合并血管束增粗64例、病灶邻近胸膜增厚50例、间质间隔增厚47例、斑片影42例。所有患者均未见肿大淋巴结。病灶分布:双肺弥漫分布的2例,多发57例,单肺叶出现8例;病灶主要分布于胸膜下46例,肺下叶分布为著39例,上叶为著7例,在肺内无明显分布特征的有13例。
结论
广州地区NCP早期影像主要表现为多发磨玻璃影,以胸膜下及下肺野多见,多有肺间质间隔的增厚,广州地区NCP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比例较高,部分确诊患者首次HRCT呈阴性表现,对于HRCT呈阴性的患者,应及时复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coronaviruspneumonia,NCP)是一种新发的具有较强传染性的肺部疾病[1,2,3]。认识该病的早期影像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回顾性分析91例广州地区NCP患者首诊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CT,HRCT)表现,初步探讨其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回顾性搜集年1月22日至30日因身体不适或与武汉NCP患者有密切接触而就诊于医院的患者例。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4],纳入标准:(1)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未经治疗的初诊患者。排除标准:入院前曾治疗的患者。共纳入NCP患者91例,男39例(42.86%),女52例(57.14%),中位年龄50(33,62)岁。有基础疾病的患者42例(46.15%),其中高血压17例(18.68%)、糖尿病5例(5.49%)、心血管疾病4例(4.4%)、其他20例(21.97%)。轻型及普通型患者83例(91.21%),重型8例(8.79%),危重型0例,91例NCP患者就诊的间隔时间均在2周以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降钙素)。
二、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OptimaCT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吸气后屏气,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膈顶。采用HRCT扫描技术,扫描参数:管电压kV,管电流mA,层间距5mm,层厚0.mm。在PACS工作站上分别选择纵隔窗(窗宽~HU,窗位40~50HU)及肺窗(窗宽~1HU,窗位-HU)观察。
由2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放射诊断医师进行阅片,统计影像表现及病灶的分布特点,当2名医师诊断结果不一致时,由第3名高年资医师裁定。
三、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及影像表现、病灶分布特点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率表示;年龄采用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表示。
结果
一、临床资料
1.临床表现:
91例NCP患者中发热70例(76.92%),咳嗽57例(62.64%),多为干咳(39例,42.86%),肌肉酸痛25例(27.47%),咽喉不适24例(26.37%),畏寒23例(25.27%),乏力19例(20.88%),咳痰及头痛各11例(12.09%),寒战6例,腹泻、气促、胸闷、恶心及纳差各5例(5.49%),头晕4例(4.40%),呕吐2例(2.20%),腹痛1例(1.1%),无症状6例(6.59%)。
2.实验室检查:
C反应蛋白正常53例(58.20%)、偏高38例(41.76%)、未见降低;白细胞正常69例(75.82%)、偏高3例(3.30%)、19例(20.88%)降低;淋巴细胞比例正常66例(72.53%)、偏高5例(5.49%)、20例(20.19%)降低;降钙素正常65例(71.43%)、偏高26例(28.59%)、未见降低。
二、影像表现
91例患者首诊入院时均做HRCT检查,其中24例(26.37%)肺内呈阴性表现,其中4例患者首次就诊时无症状,有1例患者病程时间较长(胸闷、气促10d),其余19例发病时间较短,发病时间1~5d,中位数2(1,3)d。67例(73.63%)HRCT有异常。
1.HRCT阳性病灶的分布:
肺内多发57例(62.64%),单发病灶8例(8.79%),弥漫分布2例(2.20%),胸膜下和/或肺野外带分布46例(50.55%),肺下叶分布为主39例(42.86%),肺上叶分布为主7例(7.69%),在肺内无明显分布特征13例(14.29%)。
2.HRCT阳性病灶的影像特点:
部分患者肺内可见多种影像表现同时存在,65例(71.43%)患者肺内表现为磨玻璃影(图1)(其中2例患者在初诊时无症状,但HRCT可见肺内磨玻璃影),合并病灶内血管束增粗64例(70.33%)(图2),病灶邻近胸膜增厚及间质间隔增厚分别有50例(54.94%)、47例(51.65%)(图3),斑片影、局部实变及空气支气管征分别有42例(46.15%)、10例(10.99%)、7例(7.69%)(图4)。4例(4.40%)有胸腔积液,所有NCP患者均未见肿大淋巴结。
讨论
冠状病毒是一类有包膜的正向单链RNA病毒,在人类、其他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广泛传播,并可导致呼吸道、肠道、肝脏和神经系统等疾病[5]。目前已知有7种可导致人类疾病[6,7]。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较高突变率[8],毒性强,更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9]。NCP常见于成人,儿童少见[10],本研究中未见儿童发病,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本组91列NCP患者首诊临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流感样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干咳,部分患者可有咽喉部不适及肌肉酸痛等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多数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正常或降低,这些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在该病的诊疗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组数据中有基础疾病的占46.15%,与文献报道有一定差异[11],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或者临床既往史不详有关。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在初诊时无症状,但HRCT可见肺内磨玻璃影,可见HRCT对肺内病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可明确显示肺内病灶的大小、部位、形态及密度,因此HRCT检查可作为NCP的重要筛查手段之一。
本研究NCP患者初次HRCT检查病灶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1)渗出性改变,肺内以多发磨玻璃影(71.43%)为主,其次为斑片影(46.15%),边界不清,肺内病灶常合并血管束增粗(70.33%)。磨玻璃影即病变肺组织透亮度降低,呈"云雾状"斑片影,其内血管纹理可见,可能是病毒只侵犯肺泡上皮,而邻近支气管上皮及血管内皮尚未受累,病理基础是渗出液和炎性细胞导致肺泡间隔增厚,肺泡塌陷及局部毛细血管血容量增加,肺泡腔被部分填充,此时患者症状多较轻,处于病程早期。当肺内出现斑片影,表明病程发展处于进展期,肺泡内渗出较前加重,部分融合。肺内渗出性改变与陆雪芳等[12]报道的比率存在一定的差距,本研究均为输入性肺炎,可能与病毒潜伏期时间长短及就诊不及时有关。(2)病灶邻近胸膜增厚常见,考虑与病灶主要分布于胸膜下和/或肺野外带有关,其炎性渗出累及胸膜导致局部的胸膜反应,进而CT表现为胸膜增厚。(3)肺间质性改变,表现为间质间隔增厚(51.65%),主要为小叶内间质及胸膜下间质增厚为主,肺内表现为多发条索样及条片状稍高密度影,少数病人可见"铺路石"征及"反晕征",可能与肺泡内渗出及间质水肿有关,其病理基础有待进一步研究。(4)肺内表现为实变影(10.99%)及支气管充气征(7.69%)较少,实变部位其内血管纹理不可见,此时可能已有支气管及血管受累,患者症状相对较重,可提示病情恶化。(5)胸腔积液较少见(4.40%),与陆雪芳等[12]报道基本一致,未见淋巴结肿大。
NCP患者HRCT肺内病灶在肺内均可发生,但主要分布于胸膜下和/或双肺野外带(50.55%)、肺下叶为主(42.86%),这可能与病毒性肺炎早期易累及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细支气管、进而累及整个肺小叶以及弥漫性肺泡损伤等病理机制有关[13]。
本研究中有24例(26.37%)患者首次CT检查肺内呈阴性表现,考虑HRCT呈阴性与患者发病时间较短有关,再之,广州地区NCP患者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比例较高(91.21%),可能与武汉地区NCP患者存在一定差异。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NCP患者HRCT阳性早期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及斑片影,常合并灶内血管束增粗、邻近胸膜增厚及间质间隔增厚,胸腔积液及淋巴结增大少见,病灶主要分布于胸膜下和/或双肺野外带,确诊时需要密切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资料,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行HRCT检查。另外对于HRCT检查呈阴性的患者,亦不能疏忽大意,临床应及时复查,以早隔离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LiQ,GuanX,WuP,etal.EarlytransmissiondynamicsinWuhan,China,ofnovelcoronavirus-infectedpneumonia[J].NEnglJMed,.DOI:10./NEJMoa.
[2]
RotheC,SchunkM,SothmannP,etal.Transmissionof-nCoVinfectionfromanasymptomaticcontactinGermany[J].NEnglJMed,.DOI:10./NEJMc.
[3]
HuangC,WangY,LiX,etal.ClinicalfeaturesofpatientsinfectedwithnovelcoronavirusinWuhan,China[J].Lancet,.DOI:10./S-(20)-5.
[4]
ChanJF,YuanS,KokKH,etal.Afamilialclusterofpneumoniaassociatedwiththenovelcoronavirusindicatingperson-to-persontransmission:astudyofafamilycluster[J].Lancet,.DOI:10./S-(20)-9.
[5]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EB/OL].[-02-05].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jbby/9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