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连续学术报道第44期一例左腕掌部

一例左腕掌部不全离断患者的康复护理

林海燕护士长

医院显微手外科护士长林海燕以一例左腕掌部不全离断患者为例,为大家介绍了手功能康复的护理。

这是一名29岁男性,于年8月4日不慎被木锯机锯伤左手流血、疼痛,不全离断,仅余背侧皮肤相连,医院进行处理医院,门诊拟“左腕掌部不全离断伤”收住显微外科。患者入院时查体:神志清醒,T36.1℃,P次/分,R34次/分,Bp88/55mmHg,四肢冰凉,右上肢包扎敷料渗血多,出血量约ml。患者左手自手掌近端(约腕骨水平)斜向腕关节背侧一约13.0cm长“U”形伤口,创缘不整,皮缘挫伤,所有腕掌部结构全部断裂,仅余腕部背侧宽约50cm皮肤相连,左手各指干瘪、苍白,触痛觉丧失,活动障碍。

患者随即被送入手术室,在全麻下行左腕掌部不全离断伤清创缝合+骨折复位内固定+血管、神经、肌腱探查修复术。

根据患者的病情,护理团队为患者制定以下护理目标: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焦虑、恐惧心理,不发生废用综合征。为实现这些护理目标,采用的方法包括:护理分级制度,护理病例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接获危急值报告制度。

患者术毕返回病房时,T36.5℃,HR次/分,R20次/分,BP90/60mmHg,左手各指皮温偏低,血运不佳。根据护理分级制度,患者需一级护理,采取以下措施: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记录患者24h出入量;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措施,观察用药后反应;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启用“组织移植、再植术后血运观察记录单”、“色卡对比表”,取舒适体位,做好导管皮肤护理;并发症早期干预;提供护理相关健康指导。

术后第一天,患者出现胸闷、气促,且进行性加重,T36.2℃,HR次/分,R34次/分,BP98/49mmHg,SPO%,Hb52g/L,白蛋白21.4g/L,CT示“双侧胸腔积液”。根据危重患者抢救护理制度,由鼻塞给氧改为面罩给氧,开放两条静脉通路,正确、及时、有效执行医嘱,及时联系CT室、检验科完善相关检查,安全及时将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后检验科报血气危急值:氧分压38.1mmHg,根据接获危急值报告制度,复述危急值,确认无误后登记《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评估患者有无伴随症状,报告值班医生,遵医嘱给予相关治疗并采取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根据护理案例讨论管理制度,组织三级护理查房,实现医护一体化,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

林海燕护士长强调,对于断肢再植患者,再植血运观察记录标准化和断肢再植早期康复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该患者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最终能够生活完全自理,回归社会,从事驾校教练工作,实现了自身社会价值。

彩蛋

林海燕护士长与手功能康复的故事

林海燕护医院显微手外科正护士长,副主任护师,中华护理学会骨科分会专家库专家,医院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中南地区学术委员会委员,海南省护理学会骨科护理分会副主任委员、秘书。曾到医院骨科学习骨科护理及管理半年;江苏省无锡参加康复学习培训班3个月;医院康复科进修骨科早期康复3个月。

林海燕护士长所在的显微手外科团队年手术量例以上,其中50%为创伤急诊患者,手术包括断指(肢)再植、再造,手外伤修复、晚期功能重建等。主要特色为四肢体表复杂创伤的修复,如主要神经、血管、肌肉、骨、皮肤等组织器官的缺损修复。

合作/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jbzd/105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