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供便于外科医生操作的手术视野,同时保障良好的单肺通气以及安全的肺保护,胸科手术需要麻醉医生进行有效的肺隔离,以往多是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来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呼吸道管理的。但是在小儿胸科手术中,因其解剖特点及有限的设备条件,限制了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应用,肺隔离实施困难。
医院麻醉科数日前就遇到这样一例棘手的病例:患儿男,9岁,10kg,因病情严重,医院转入,入院后诊断为:1.脓毒血症;2.支气管肺炎;3.胸腔积液;4.癫痫;5.脑瘫;6.急性扁桃体炎;7.双侧顶叶皮质下炎性脱髓鞘改变;8.左手多指畸形;9.纵膈区结节性质待查。入院后儿科PICU团队根据病情变化予抗感染、雾化等对症支持,请胸外科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但是因患儿无法说话,沟通困难,无法配合咳嗽咳痰,肺功能锻炼。多种方案治疗后患儿胸部影像学检查仍提示肺部感染并脓气胸,右肺出现多个分隔。胸外科刘日辉主任医师与家属反复沟通后,拟行胸腔镜下右侧脓胸病灶扩清术。
术前,麻醉科李明强主任、叶习红副主任和张建峰、刘俊丽两位医师对患儿进行了仔细、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反复的讨论。最终,张建峰医师结合科室现有设备和在上海医院麻醉科进修学习的经验,提出支气管封堵器和单腔气管导管并行插入气管后,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置入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建议。4月24日8:00,患儿入室后常规建立外周静脉通路,行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麻醉诱导后,在可视喉镜下并行置入支气管封堵器及ID5.0mm普通型气管导管,随后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将封堵器顺利置入右主支气管。术中成功进行单肺通气,术侧肺萎陷良好,胸腔镜手术顺利进行,历时3小时,术后患儿转入儿科PICU。患儿经过朱斌主任带领的医护团队精心治疗,目前肺部感染控制良好,于5月8日顺利出院。
置入支气管封堵器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定位
肺隔离效果
术中情况
近年来,在医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院麻醉科不断引进先进的理念及技术,在打造科室文化的同时,可视喉镜、纤维支气管镜用于气道管理,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神经阻滞,支气管封堵器的临床应用等一系列先进的业务得到开展、普及。目前我院麻醉科逐渐成立多个麻醉亚专业团队并进行专科进修学习,包括和外科、儿科ICU形成小儿外科团队,致力于围术期手术微创化,麻醉精准舒适化,医院ERAS的推广和应用。
(麻醉科:叶习红刘俊丽)
-END-欢迎赐稿:
kmmu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jbzd/1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