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现代生物全息原理为科学框架,神经反射学为学术指导,健康管理为日常准则,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集康复、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根据全息生物学理论,足部有反映人体全身各器官脏腑健康情况的反射区,足反射疗法是运用特殊手法通过对反射区的物理刺激,经反射活动将这种良性刺激经大脑传至相应的病变部位,起到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足反射疗法具有未病先防,诊疗结合,疗效确切,简单易行的特点。还可以配合放疗、化疗,缩短疗程,减轻病人痛苦,也可与手术治疗结合,有利于手术后的康复。反射疗法中心不仅在治疗各种常见疾病如失眠、头痛、月经不调、软组织损伤、胃肠功能紊乱症、前列腺肥大等取得不错的疗效,且对疑难杂症的治疗也颇有收获。如:案例:重症肺大泡。
陈某、女、46岁,主诉:医院检查出原发性气胸,十九岁那年情况加重,医院采取静脉输液和吸氧治疗。患者长年有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现象。医院做胸部CT检查诊断为肺大泡,于年7月28日手术治疗。十年后,年9月患者再次患上肺大泡,医院进行第二次手术,但手术后情况并不乐观,情况加重,于同年年11月进行第三次开胸手术,患者多次手术后身体机能严重下降,元气大伤,手术刀口疼痛,胸腔大量积液,呼吸困难,整个右胸痛、麻。右侧上肢因手术后遗症不能上举、外展、后背动作,肌肉挛缩状态,身体不能平卧,更不能侧右卧,只能左侧半靠半卧一会儿,全天以坐姿为主,行动极为不便。吃不下,睡不了。且晚上有大量汗出,一晚需换三套睡衣。病人形体消瘦,面容枯槁,语声低怯,喘息不匀,情况很差。
于年1月1日来反射疗法中心诊疗,每次以“全足施术,重点加强”的治疗原则,配合吸医用氧气。在调治过程中注意手法柔和,用力均匀。首要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充盈则血脉通畅,抵抗力随之增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不足,邪气必凑。第一个疗程配合中医专家开中药汤剂内服治疗。
第一个月(年1月1日—年1月31日):第一次足反射疗法结束后,患者手臂能够抬过头顶,诉右胸像有块大石头搬开,当晚就能够快速入睡。足反射疗法第四次时,身体痛感减轻,身体有力气。第七次足反射疗法时,患者晚上大量出汗现象消失。晚上再也不用换睡衣了。
第一个疗程治疗后患者能够独立行走,睡眠明显改善,而且能够平卧、侧卧,右胸手术刀口疼痛明显减轻,伤口愈合。
第二个月(年2月1日—年2月28日):患者气色渐好,言语声音有力,可步行4公里。右侧上肢能够后背、外展,呼吸顺畅,胸腔积液减少。第二个疗程停服中药方剂。
第三个月(年3月1日—年3月31日):患者面色红润,右手能够自主运动,骑单车,术后伤口疼痛面积逐渐缩小,大大减轻了患者术后痛苦。患者医院做右肺修补后复查:右侧肺组织体积缩小,右侧膈面抬高。
第四个月(年4月1日—4月30日):患者已经能够慢跑,开车,正常生活和工作。患者再次医院做右肺修补后复查:右侧肺泡已张开。随访半年一切正常。
根据本案例的治疗总结我认为:肺大泡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泡腔压力增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肺大泡一般继发于小支气管的炎性病变,如肺炎,肺结核或肺气肿,也有一些病因不清的特发性肺大泡。小支气管发生炎性病变后出现水肿,狭窄,管腔部分阻塞,产生活瓣作用,使空气能进入肺泡而不易排出,致肺泡腔内压力增高,同时炎症使肺组织损坏,肺泡壁及间隔逐渐因泡内压力增高而破裂,肺泡互相融合形成含气囊腔。显微镜下可见泡壁为肺泡扁平上皮细胞,有时可仅亦纤维膜或纤维结締组织存在。多数患者选择手术治疗。
中医有治肺大泡兼胸腔积液的方法,古医籍名为“悬饮”。《金匮要略》记载治疗“悬饮”的方剂是十枣汤。只是其中药物峻猛,医者难以掌握,患者难以接受,药服用后大泻发生时患者多有恐惧感,而心存疑惑,且药味较怪难以下咽,所以不能坚持,现代临床用之者寥寥无几,故尝试用足反射疗法治疗。
处方分析:按摩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可促进体内代谢产物排出体外。按摩肺及支气管、气管反射区可修复病变部位,按摩肾上腺、甲状腺、垂体反射区可使体内产生激素,达到消炎、平喘、止咳及扩张气道的目的,按摩上下身淋巴腺、胸部淋巴腺、扁桃腺反射区可达到增加免疫力,按摩大脑反射区可产生内源性止痛因子,按摩胃、十二指肠、心、脾、大肠反射区可增强消化功能,循环系统的功能,促进气血生成,补充体内失缺能量。按摩胸椎反射区可调解胸脊神经和交感神经,减轻手术部位疼痛。吸氧可以提升身体内的含氧量,增强患者呼吸系统功能,循环系统功能,改善因缺氧而引起的相关疾病,合理使用,可增强记忆力,缓解衰老,缓解疲劳。病人平时食疗辅以冬虫夏草每天一勺,白芨炖猪肺或红景天炖瘦肉,用白果、南北杏、红景天、百合、北芪、新会陈皮来煲汤。反射疗法配以适当中药进行内调外治取得了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jbzd/1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