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儿科系统A2型题每日一练

临床医学综合——儿科系统

1.女孩儿3岁。因发现双下肢畸形来诊。查体:T36.5℃,P次/分。轻度肋缘外翻,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呈O型。可见手镯足镯,骨骼X线检查示佝偻病。活动期表现。实验室检查:血钙正常,血磷低,尿磷增加,血碱性磷酸酶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B.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C.肾小管酸中毒

D.肾性佝偻病

E.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

2.患儿,1岁,发热3天,流涕,咳嗽,咽部及眼结膜充血,在下眼睑边缘见Stimson线,口腔黏膜充血,既往未接种麻疹疫苗。该患儿诊断麻疹,属于麻疹病程哪一期:

A.潜伏期

B.前驱期

C.卡他期

D.出疹期

E.恢复期

3.女,4岁。发热、呕吐1周,双眼呆滞1天。查体:消瘦明显,颈项强直。经治疗无效死亡。尸体解剖见脑膜血管扩张淤血,脑底蛛网膜下腔见灰白色胶样渗出物聚集,以脑桥、脚间池、视神经交叉处最明显,并见灰白色粟粒大小结节弥漫分布。镜下见渗出物中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纤维素及肉芽肿。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C.真菌性脑膜炎

D.结核性脑膜炎

E.多发性脑脓肿

4.男孩,2岁,秋季发病。低热伴腹泻2天,为蛋花汤样,10多次/天,无腥臭味。分辨常规偶见白细胞。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冠状病毒

B.肠道腺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诺沃克病毒

E.轮状病毒

5.男婴,9个月。发热3天,烦躁、流涎1天。查体:一般状态可,前囟平坦,咽部充血,咽峡及软腭部可见直径2~3mm的疱疹及溃疡,颈部无抵抗,心、肺听诊正常。其病原体可能为:

A.溶血性链球菌

B.腺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副流感病毒

E.流感嗜血杆菌

6.男孩,5岁,反复咳嗽3个月,常于夜间咳醒,活动后加重,痰不多,无发热,使用抗生素无效。既往有湿疹史。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无哮鸣音,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咳嗽变异性哮喘

B.支气管异物

C.支气管炎

D.胃食管反流病

E.喘息性支气管炎

7.患者,男,6岁,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Ⅱ~Ⅲ级或Ⅲ级以上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首先考虑为:

A.二尖瓣狭窄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二尖瓣关闭不全

D.主动脉瓣狭窄

E.室间隔缺损

8.男孩,6岁。高热伴剧烈咳嗽6天。既往体健,规范接种疫苗。查体:一般状况好,无明显呼吸困难,右中下肺呼吸音減低。胸部X线片示肺部薄云雾状浸润影,右侧胸腔少许积液。实验室检查:血WBC5.6×/L,N0.34,L0.66,PPD试验(-)。其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肺炎支原体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腺病毒

E.肺炎链球菌

9.女孩。2岁,自幼体弱,多次患肺炎。胸部X线片:左心房,左心室增大,肺野充血,主动脉影增宽。最可能的诊断是:

A.艾森门格综合症

B.法洛四联症

C.动脉导管未关闭

D.房间隔缺损

E.室间隔缺损

10.足月女婴,自然分娩,出生体重3公斤,娩出时Apgar评分4分,抢救10分钟后评分9分。出生后2小时出现凝视,哭声单调,继而全身抽搐,肌张力偏高,为控制惊厥,应首先采用:

A.肌注呋塞米

B.肌注地塞米松

C.静注甘露醇

D.静注苯巴比妥

E.肌注维生素K

记得做完,再看答案~

1.E。解析:(1)女孩儿3岁(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多发生于1岁以后,2~3岁仍有活动性表现)。因发现双下肢畸形来诊。查体:T36.5℃,P次/分。轻度肋缘外翻(符合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临床表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呈O型。可见手足镯,骨路X线检查示佝偻病。活动期表现。实验室检查:血钙正常,血磷低,尿磷增加,血碱性磷酸酶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E对)。(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A错)分四期:分别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激期典型表现为骨骼的改变,血钙降低、血磷明显降低、血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3)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B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分两型:Ⅰ型为肾脏1-羟化酶缺陷,使25-(OH)D3转变为l,25-(OH)2D3发生障碍,血中25-(OH)D3浓度正常;Ⅱ型为靶器官l,25-(OH)2D3受体缺陷,血中l,25-(OH)2D3浓度增高。两型临床均有严重的佝偻病体征,低钙血症、低磷血症,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Ⅰ型患儿可有高氨基酸尿症;Ⅱ型患儿的一个重要特征为脱发。(4)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C错):为远曲小管泌氢不足,从尿中丢失大量钠、钾、钙,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脱钙,出现佝偻病体征。患儿骨骼畸形显著,身材矮小,有代谢性酸中毒,多尿,碱性尿,除低血钙、低血磷之外,血钾亦低,血氨增高,并常有低血钾症状。(5)肾性佝偻病(D错):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所致的慢性肾功能障碍,导致钙磷代谢紊乱,血钙低,血磷高,甲状旁腺继发性功能亢进,骨质普遍脱钙,骨骼呈佝偻病改变。多于幼儿后期症状逐渐明显,形成侏儒状态。

2.B。解析:小儿患者,发热3天,流涕咳嗽,咽部及眼结膜充血,在下眼睑边缘见Stimson线(为麻疹典型表现),口腔黏膜充血,既往未接种麻疹疫苗。考虑麻疹,且为麻疹前驱期(B对)一般为3~4天。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上呼吸道感染卡他期(C错)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即Stimson线。③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始发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潜伏期(A错)平均持续约10天左右,无明显症状。出疹期(D错)多在发热后3~4天。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也有特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水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淤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恢复期(E错)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体温减退。

3.D。解析:患者为4岁幼儿,出现发热、呕吐1周,双眼呆滞1天,查体:消瘦明显,颈项强直,治疗无效死亡,尸检见脑膜血管扩张淤血,脑底蛛网膜下腔见灰白色胶样渗出物聚集,以脑桥、脚间池、视神经交叉处最明显,并见灰白色粟粒大小结节弥漫分布,镜下见炎性细胞及肉芽肿,根据病史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D对)。流行性乙型脑炎(A错)有高热、惊厥和意识障碍表现,尸检病变范围较广,从大脑到脊髓均可出现病理改变,其中以大脑、中脑、丘脑的病变最重。化脓性脑脊髓膜炎(B错)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真菌性脑膜炎(C错)起病多呈亚急性,尸检可发现脑积水、脑水肿等。多发性脑脓肿(E错)尸检多有脑疝或脑室炎。

4.E。解析:患儿,秋季腹泻,腹泻呈蛋花汤样、无腥臭,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特点,因此该患儿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E对)。虽然肠道腺病毒也会导致小儿腹泻,但不会出现蛋花汤样腹泻(B错)。冠状病毒一般引起的是上呼吸道感染而不是肠道感染(A错)。柯萨奇病毒是手足口病的病原体(C错)。小儿疾病很少见到诺沃克病毒的感染(D错)。

5.C。解析:患儿,发热3天,并且咽部有充血、咽峡及软腭部有疱疹及溃疡,由此应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一般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是柯萨奇病毒(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般引发的是细菌性肺炎(A错)。导致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是腺病毒(B错)。副流感病毒(D错)和流感病毒(E错)是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

6.A。解析:该患儿,反复咳嗽1个月以上,于夜间发作性咳嗽,活动后加重,使用抗生素无效,有过敏史,应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A对)。支气管异物多有异物吸入史,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B错)。支气管炎一般表现为干咳,且抗生素治疗有效(C错)。胃食管反流病最典型的症状是烧心和反酸(D错)。喘息性支气管炎发作时可闻及哮鸣音(E错)。

7.E。解析: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Ⅱ-Ⅲ级或Ⅲ级以上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是室间隔缺损的典型体征。

8.A。解析:男孩,6岁(肺炎支原体(A对)肺炎好发人群)。高热伴剧烈咳嗽6天(符合非典型肺炎的症状)。既往体健,规范接种疫苗。查体:一般状况好,无明显呼吸困难,右中下肺呼吸音减低(符合不典型肺炎的体征,患者全身症状轻,与腺病毒(D错)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不符)。胸部X线片示肺部薄云雾状浸润影,右侧胸腔少许积液(符合间质性肺炎影像学表现,排除肺炎链球菌(E错)引起的大叶性肺炎)。实验室检查:血WBC5.6×/L,N0.34,L0.66(血象中白细胞数量在正常范围内,且中性粒细胞不高(排除金黄色葡萄球菌(B错)感染可能),正常为WBC(4~10)×/L,N0.7,提示为非典型的病原菌(A对)),PPD试验(-)(排除结核分枝杆菌(C错)为致病菌)。

9.C。解析:女性幼儿,自幼体弱,多次患肺炎(免疫力低下)。胸部X线片见左心房、左心室増大,肺野充血,主动脉影增宽。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怀疑为动脉导管未关闭。动脉导管未关闭X线表现为左心室增大,心尖向下扩张,左心房亦轻度增大。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影增粗,可有主动脉节正常或凸出(C对)。艾森曼格综合征X线表现为肺动脉主支增粗,而肺外周血管影很少,心影可基本正常或轻度增大(A错)。法洛四联症由四种畸形组成: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其X线表现为心尖圆钝上翘的“靴形”心,肺动脉段凹陷,肺门血管影缩小,两侧肺纹理减少(B错)。房间隔缺损X线表现为心脏外形轻至中度增大,以右心房及右心室为主,肺动脉段突出,肺野充血明显,主动脉影缩小(D错)。室间隔缺损X线表现为左右心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野充血(E错)。

10.D。解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出现惊厥提示脑功能障碍,应尽快控制惊厥,首选静注苯巴比妥(D对)。肌注呋塞米(A错)和静注甘露醇(C错)用于治疗脑水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jbzd/11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