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姑娘咳血三年,肺里长满隧道洞,

咳血三年,23岁的小叶(化名)一直以为自己是得了肺结核,医院,直到最近,才查出自己得了肺吸虫病。而一切的根源在于她的美食习惯:生吃螃蟹。医院结核外科、胸外科主任徐旭东主任医师说,浙江是肺吸虫病流行区域,喜欢生吃河鲜的人群都有可能被这种寄生虫“缠上”。

将咯血当肺结核治了三年

小叶从老家来海宁打工好多年了,三年前,小叶忽然开始咳嗽,还伴有高烧情况,以为是支气管炎。医院就诊时,接诊医生发现小叶的症状更像是肺结核,便当作肺结核给予治疗。不过吃了一年多的肺结核治疗药物,咯血情况依然,小叶于是来到了杭州某诊疗中心就诊。

来就诊时,小叶的精神状态与常人无异,并没有低热现象。徐主任在拿到小叶的肺部CT片子后,发现小叶右肺上有明显的“隧道”,弯弯曲曲好几条。看起来并不像是一般结核病或者支气管炎患者的片子。对于肺吸虫病有过诊断经验的徐主任便问及小叶的饮食喜好,小叶回答,自己喜欢生吃河海鲜,尤其醉虾醉蟹。

“从她的影像报告,结合喜欢生吃螃蟹这一点,我估计肺里有寄生虫,不过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徐主任联系了杭州市疾控中心,让小叶做了吸虫抗体原检测,检查结果证实了徐主任的判断:小叶得了肺吸虫病。

肺吸虫留下的“隧道”成永久创伤

肺吸虫病是一种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浙江是肺吸虫病主要流行区域,以卫氏吸虫为主。肺吸虫的卵进入干净的淡水水源后会寄生到第一宿主川卷螺上,发育成尾蚴后脱离螺体入侵第二宿主如螃蟹、蝲蛄等节肢动物,发育成囊蚴,主要寄居在腮里。

徐主任说,如果人进食了生的带有肺吸虫囊蚴的河蟹、蝲蛄等河鲜,囊蚴会在肠壁上长成幼虫,随后便在人体组织游走入侵脏器。大部分是爬进肺里,也有在胸腔部位造成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如果继续游走向上钻入大脑,会诱发癫痫等疾病。

肺吸虫可以在人体存活6-20年,并产卵,不过不会孵化,必须经过第一第二宿主才会成虫。

最后,徐主任为小叶开具了抗肺吸虫的药物,小叶恢复很快。不过遗憾的是,从此以后肺上的这些“隧道”会永久留下,肺纤维化,功能减弱,咯血可能还会出现,并且更容易受到感染。

少食生冷少饮生水,水产要煮熟再吃

回想起来,小叶说自己曾咳出一口血痰,像是有虫子在其中,但当时不懂,以为自己就是痰中带血,加上初诊时的症状类似结核病,所以一直当做肺结核在治疗。

徐主任说,感染肺吸虫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血痰、胸痛等典型症状,乍看之下与结核病极为相似,所以有50%的患者会被误诊为肺结核病。因此,出现类似症状的患者在就诊时要向医生详细说明自己的病史,如果喜欢生吃河海鲜,也要一起说明,这样有助于医生正确诊断病情。

“有一项指标可以作为参考,血常规检查单上如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指数超标,像小叶的指数就是正常值的三倍。”徐主任说,如果这个指数有明显上升,并且有生吃海鲜习惯的人,最好及时找医生就诊,或者前往疾控中心做吸虫抗体抗原检测,以确诊是否感染肺吸虫病。

肺吸虫寄居于淡水水产中,与海鲜并无关系。徐主任提醒,腌制、醉酿等处理方式不能杀死肺吸虫,只有经过℃高温沸水煮透才能杀死。河鲜水产处理时最好将腮处理干净,并且一定要煮熟煮透再吃。

而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

最近,厦门有一对夫妻吃了一种鱼,

竟检查出感染了戊肝!

你造吗?

除了比较常见的甲肝、乙肝、丙肝外,

戊肝也不可小觑!

而且,现在正是戊肝高发期!

这对夫妻究竟吃了什么鱼?

吃顿生鱼片,夫妻感染戊肝

“恶心,不想吃饭,吃了半个多月的健胃消食片也不管用。”最近几天,厦门的吴先生被莫名的胃痛折磨得苦不堪言,医院做检查。

医生发现,吴先生气色不好,眼睛和皮肤泛黄,建议去检查肝脏。化验结果显示,他患上了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我平时很注意清洁卫生,怎么会染上肝炎?”吴先生不解。医生询问得知,大约在4周前,吴先生和妻子吃过一次海鲜,生鱼片吃了不少。“问题可能就出在生鱼片上。”吴先生的妻子张女士也患上了戊肝。

医生说,患者食用的海鲜里可能含有戊肝病毒,如果未经煮熟,病毒就会进入患者体内。

全国:连续4年,戊肝发病人数超越甲肝

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吴剑华说,我国是戊肝高流行区,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疫情报告数据显示,年至年,连续4年戊肝发病人数超越甲肝,死亡人数也远超甲肝;年我国有18个省、直辖市戊肝发病率超过甲肝。

戊肝有时比其他肝炎更可怕

吴剑华说,戊肝对育龄期妇女、慢性肝病患者、中老年人和婴幼儿更有杀伤力。孕妇感染戊肝易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孕妇感染戊肝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引起新生儿戊肝或死亡,感染戊肝的孕妇1/3出现重型肝炎,死亡率高达20%。乙肝、慢性丙肝、脂肪肝、酒精肝及肝硬化等慢性肝病患者属高危人群,还有重叠感染戊肝的风险,并且感染后死亡率高达75%。

你了解戊肝吗?

现在就是戊肝高发期!

戊肝常发于春夏季,每年的1月—5月是戊肝高发期。戊型肝炎的潜伏期一般为2周—8周。

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戊肝!

如果市民吃了生鱼片等海鲜或者吃了没有烤熟的羊肉串及其他肉类,10周内出现乏力伴厌食油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应高度怀疑患了急性戊型肝炎,必须住院治疗。

戊肝在发病初期极易被当成感冒、胃病,“病人一开始表现为低热、乏力、流鼻涕,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夜游、腹胀、小便黄的症状。”

戊肝的传播途径

戊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1进食半熟动物肉制品、海产品容易感染戊肝。2戊肝病毒也可以通过污染饮用水、餐具、蔬菜水果等,直接或间接经消化道传播。如何预防戊肝?1注射戊肝疫苗是目前为止预防戊肝最有效的手段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

喝开水不喝生水;

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服务人员没有健康证、卫生设施不全的小型餐馆或路边流动摊贩处就餐。

不过,大家请放心,戊肝经过对症治疗,大多都能痊愈。

编基哥提醒:春季,各类传染病高发!在吃生鱼片等海鲜时,一定要注意卫生!千万不要因为贪嘴惹病哦!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安全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jbzd/343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