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猫由于长期在野外生存,免疫和驱虫不全,甚至吃一些变质,腐烂食物,因此会携带各种病菌或者寄生虫。如果你或者你的朋友在救助,需要注意了。。。流浪猫是一个社会问题,大家奉献爱心,也要懂得保护自己。以下是流浪猫常见的各种疾病,有些人畜共患。
01.猫病毒性鼻气管炎本病是由猫疱疹病毒I型引起的猫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上呼吸道疾病,主要侵害幼猫,发病率达%,死亡率约为50%左右。
症状:本病潜伏期2-6天。幼猫比成年猫易感染,症状严重。病初患猫体温升高、上呼吸道症状明显,表现为突然发作,阵发性喷嚏和咳嗽、羞明、流泪、结膜炎、鼻腔分泌物增多、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精神沉郁、鼻液先为浆液性后为脓性。成年猫可见有结膜充血、水肿、舌、硬腭软腭、口唇可发生溃疡。耐过性的猫多转为慢性,表现咳嗽、呼吸道阻塞及鼻窦炎症状,个别猫可造成慢性角膜炎、结膜炎及失明.
防治:
①该病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只能是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②进行健康免疫,0~8O日龄首次进行免疫,以后半年一次加强免疫。
③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并经常消毒。
02.猫传染性腹膜炎猫传染性腹膜炎是由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引起的猫科动物的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病,临床上以腹膜炎、大量腹水聚积及死亡率高为特征。
病原:属于冠状病毒、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差,一般常用消毒药物可杀灭。发病情况以1~2岁的猫及老龄猫多发。纯种猫多发于家猫。
症状: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或不具特征性症状,病猫体重减轻。食欲减退或间歇性厌食。随后表现体温升高39.7℃—41℃,可见有较轻的呼吸道症状。7-40天后可见有明显的腹围增大,腹腔内积有大量的腹水,腹壁触诊时一般没有明显的疼痛,随着腹围逐渐增大,病猫可表现有呼吸困难、贫血、消瘦,病程数周后猫衰竭死亡。
该病毒对眼、中枢神经、肾和肝有一定的亲和力,以上器官几乎不表现腹水症状。可见有角膜炎、结膜炎症状、中枢神经受损时可表现后躯运动障碍、行动失调、痉挛;肝脏受侵害时,可见有黄疸,消化不良症状;肾受损时,可触之肾肿大、贫血、蛋白尿,病猫可出现肾衰竭等症状。
治疗: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出现临床症状一般预后不良。一般情况给予对症疗法及皮质类固醇药物,可对症状有所缓解。
03.猫白血病病毒感染猫的白血病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表现为淋巴瘤、成红细胞性或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另一类主要是免疫缺陷病毒,这类疾病与前一类的细胞异常增强相反,主要以细胞损害和细胞发育障碍为主,表现为胸腺萎缩、淋巴细胞减少、嗜中性白细胞减少、骨髓红细胞系发育障碍而引起的贫血。后一类免疫反应低下,易继发感染。
猫的白血病毒主要引起猫的感染,无性别品种差异,幼猫较成年猫易感。该病毒不传染人,不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猫白血病病毒在猫群中以水平方式传播为主,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也可垂直传播,妊娠母猫可经子宫感染胎儿。
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一般较长,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肿瘤性疾病及免疫抑制疾病两类:
①肿瘤性疾病:
a.消化道淋巴瘤,主要以消化道淋巴组织出现B细胞性淋巴瘤为特征。有时可波及到脾、肝和肾。临床上表现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粘膜苍白、贫血,有时呕吐、腹泻等症状。此型约占全部病例的30%。
b.多发性淋巴瘤: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躯体浅表的淋巴结常可用手触到。临床上表现消瘦、精神沉郁等症状。此型占病例约20%。
c.胸腺淋巴瘤:瘤细胞常具有T细胞特征,严重者整个胸腺组织被肿瘤所代替。肿瘤波及纵隔前部和纵隔淋巴结。由于肿瘤占据部分胸腔压迫心脏及肺,引起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该病同时伴有大量的胸水积于胸腔。由于肿瘤压迫食道可见有猫在采食时有吞咽困难的症状,此类型多发于青年猫。
d.淋巴白血病:这种类型常具有典型症状,表现为初期骨髓细胞的异常增生。由于白细胞引起脾脏红髓扩张会导致恶性白细胞的扩散及脾肿大、肝肿大、淋巴结轻度至中度肿胀。临床上出现间歇热、食欲下降。机体消瘦、粘膜苍白、粘膜和皮肤上有出血点。血液学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增高。
②免疫抑制型疾病:此型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贫血、感染和白细胞减少。
主要是白血病病毒对T细胞,尤其是未成熟的胸腺淋已细胞有较强的致病作用,从而使T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下降,胸腺萎缩,使T细胞对促有丝分裂原的母细胞反应降低,而日细胞相对完整。白血病病毒的囊膜蛋白抗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了机体的防卫功能丧失,白细胞下降,使机体无能力防护外来病原菌的侵入,最终全身感染死亡。
治疗: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疗法,一旦发生典型临床症状,应施行安乐死术。
04.猫狂犬病与狗的狂犬病病毒相同,又称恐水症。以病猫狂躁不安、意识紊乱、对环境刺激反应过大、攻击其他动物、最后麻痹死亡为特点。目前,在国内家猫中发病率极低,但应予足够的认识。
病毒特点: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外形呈子弹状,核酸中含单股BNA。此病毒不耐热,在℃时2分钟、50℃时1小时灭活,对酸、碱、新洁尔灭。福尔马林等消毒药均敏感,70%的酒精、0.01%碘液以及1%-2%的肥皂水亦能使病毒灭活。
传播:患病和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唾液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5天和症状消失后10天均带毒。健康猫主要经伤口(皮肤抓伤、咬伤、粘膜破损处)感染。可传染人。
症状:潜伏期根据伤口部位和病毒含量而不同,初期,病猫躲藏阴暗处,鸣叫,反抗过度,对声光反应亢奋;而后狂躁不安,富于攻击性,或自己咬伤自己;眼光凶而直,不听主人命令,流涎;精神逐渐沉郁、行步不稳,后肢麻痹而倒地,因全身衰竭而亡。病程2-4天不等。
诊断:主要根据未注射疫苗,与其他动物搏斗致伤和症状做判断。确诊需要荧光抗体法或生物学试验。
预防:幼猫3月龄时接种狂犬疫苗,以后每年一次,效果确实。猫咬伤人后不要包扎伤口,应将血挤出多次,用肥皂水冲洗是及时的处理措施。
05.猫肠道冠状病毒感染本病病毒与猫传染性腹膜炎的冠状病毒在抗原结构上有密切的相关性。主要感染6-12周龄的幼猫,主要特征是呕吐。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本病毒对环境抵抗力差,一般消毒药就能将病毒杀死。
症状:病初体温升高,精神差、厌食。此后出现呕吐与腹泻,脱水。如果不继发细菌感染,常能自愈;死亡率低。
诊断:确诊困难,以粪便中(电镜下观察)发现病毒为准。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情况可做出初步判断。
血检:急性期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下降到50%以下。应往意与猫瘟热的鉴别诊断。
防治:尚无疫苗。对症治疗为主,止吐,止泻,静脉补液,抗生菌控制细菌感染,免疫球蛋白对病猫有益。环境消毒非常重要,可采用0.2%的福尔马林溶液或0.5%的苯酚溶液。
06.结核病猫结核病的病原可能为牛型或人型的结核分枝菌。这是需氧的革兰氏阳性菌。以多种组织和器官内形成肉芽肿或干酪样钙化结节为特点。
本菌对环境的抵抗力强,但不耐热,60℃时30分钟病菌死亡。3%甲醛溶液、70%酒精、10%漂白粉和苯酚均是可靠的消毒药。
猫的结核病主要是病猫和病人传播的,但牛型结核菌更易感染猫,例如生牛奶。
症状:本病为慢性病。以支气管炎、肺结核性结节和肺门淋巴结病变较常见。病初体温升高,体重减轻,咳嗽,从干咳到湿咳,痰为粘液脓性,脓鼻涕,肠道结核的猫有消化吸收不良的症状,甚至呕吐。腹泻和贫血,淋巴结肿大。胸膜炎和心包炎性结核病,引起呼吸困难和肺胸粘连;骨结核病引起跛行。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做初步判断,调光透视和拍片有助诊断胸部疾患的程度,B超判断胸腔积液情况;血、尿、痰液的涂片或抹片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可以确诊是否排菌;皮内结核菌素试验判断是否感染结核菌。
治疗:目前采用每日一次顿服疗法。病初,饭前给予利福平,10~20毫克/千克重口服;饭后同时服用异烟肼片,4~8毫克/千克重,吡嗪酰胺片之毫克/千克重,乙胺丁醇15毫克/千克重;肌肉注射链霉素1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或隔日一次。2-3个月后,链霉素为每周二次肌注,乙胺丁醇可以暂停。肌茸、肝泰乐和维生素B可以保肝。由于抗结核药对肝、肾损害均严重、对听神经和视神经均有影响,所以应定期检查肝功和肾功能,眼、耳功能。
07.猫的杯状病毒本病主要侵害几周龄内的幼猫的上呼吸道,以鼻炎、眼炎、舌炎、支气管炎为特点。病猫和带毒猫为传染源,病毒经鼻、口和眼分泌物传播。病猫康复后的一段时间内仍排毒,有传染性。对酸性环境敏感(ph≤3),加热达50℃时30分钟可使病毒灭活。
症状:打喷嚏,浆液性鼻液,流泪流涎,精神、食欲差;口腔溃疡。尤其是腭中裂部;鼻粘膜溃疡,也有角膜炎和肌肉疼痛的病例出现。一般病程7~10天,潜伏期2-3天,如果不继发感染常能自愈。病重时有肺泡性肺炎症状。
诊断:临床上猫呼吸道症状由多种病因引起,不易鉴别诊断。特异性口腔部位溃疡是一个特征,确诊需要病毒培养。
治疗:对症治疗鼻、口腔和眼部病变;抗生素控制细菌继发感染;如有必要则静脉输液。
预防:可选择进口猫三联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效果确实。
08.华支睾吸虫病猫的华支睾吸虫寄生在猫的胆囊和胆管中,是猫食入含此虫的淡水鱼、虾后被感染的,其机械性的刺激引起胆管和胆囊炎,影响消化机能;大量寄生时,堵塞胆管引起黄疸;长时间发病则因肝脏结缔组织增生,引发肝硬变。
症状:顽固性消化不良,食欲差,长期腹泻,因此病猫消瘦、血,有腹水。继续其他疾病而危及生命。
诊断:粪便检查,发现虫卵可确诊。
09.绦虫病常见寄生在猫小肠内的绦虫有犬繁殖孔绦虫、猫泡尾绦虫和泡状带绦虫。绦虫的成熟节片随粪便排出。本病为食入性感染,因猫舔了带有蚴的跳蚤、吃了有蚴的鼠、兔肝、生牛、羊、猪肉后引起绦虫在小肠内大量寄生,聚集成团堵塞肠道,影响肠道功能。
症状:腹泻,有时呕吐,粪便时稀时干,呈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症状,病猫贫血、消瘦。常见在猫的肛门周围有小芝麻粒大小白色节片出现,使肛门部瘙痒,为充满虫卵的“孕节”。
诊断: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粪便内的虫卵或者卵囊,显微镜下可以确定。
预防:不喂猫生肉和半熟制品,及时驱跳蚤,定期服药驱虫。
10.蛔虫病猫蛔虫是病原体。由于蛔虫卵进入猫体内后,幼虫会从小肠中逸出,钻人肠壁进入肺和气管,再回到小肠发育成熟,所以本病有肠炎和肺炎症状。
症状:病猫消瘦,有时呕吐,甚至吐出虫子,有时见异嗜现象,粪便稀、干交替发生,有时绝食。当幼虫窜入胆管或胰管会引起腹痛症状。
诊断:粪便检查,发现虫卵可以确诊。
11.球虫病猫等孢子球虫寄生在猫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内引起猫的球虫病。本病由消化道传播,猫吞饮被球虫卵污染的食物和饮水。食入带有球虫的鼠或苍蝇可感染发病。
症状:潜伏期3~6天。猫排出血便,粪稀而且带有粘液;病猫消瘦,厌食、贫血,部分病例发病20天左右可自愈。
诊断:粪便检查,发现球虫卵即可确诊。
12.钩虫病猫的钩虫病是由狭头钩虫和管状钩虫寄生在小肠(主要是十二指肠)又引起的一种肠炎。猫接触感染性幼虫,经口或皮肤进入猫体内,发育成成虫而致病。
症状:贫血、消瘦、厌食,可能有异嗜现象。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严重时粪便黑色(有血),腥臭。钩虫幼虫移行至四肢末梢(如指端,爪部)引起瘙痒性皮炎,病程长时患部增厚(磨擦所致),甚至被磨破。
诊断:粪便检查,显微镜下可发现钧虫卵而确诊。
13.螨虫感染临床上猫的蠕形螨感染与发病率低,主要是疥螨和耳痒螨最常见,主要寄生在表皮。由于患部瘙痒剧烈,造成猫自我抓磨,引起局部瘙痒性皮炎,夏季多发。
症状:疥螨引起全身性瘙痒。以头部、鼻梁、耳部和背部常见,也见于腿部、腹下部和尾部。最初为红点、红斑和疹,猫因瘙痒而抓磨患部。引起脱皮、掉毛、局部红肿,时间长则患部增厚,有液体渗出。
耳痒螨主要在耳廓部,剧烈瘙痒,猫抓磨使耳部渗出物结痂,耳部增厚;有褐色分泌物流出,形成螨虫性中耳炎。
诊断:刮取少许患部皮肤,显微镜下检查,发现螨虫或幼虫,若虫(均为螨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可确诊。
14.跳蚤感染猫跳蚤感染的主要病原是猫栉首蚤,通过接触传播卫生条件差的猫或繁殖期外出交配的猫易患此病。
症状:瘙痒,粟粒状皮炎,继发感染则引起全身性皮炎和掉毛。
诊断:在猫被毛中可发现似煤渣状小块物,为跳蚤的粪便;可发现窜行于毛中的跳蚤,1-3毫米大小,能跳跃。
治疗:用猫颈圈可驱杀跳蚤,有效期3个月。
预防:专用驱蚤香波为猫洗澡,戴猫颈圈或者专用杀虫滴剂。
15.弓形体病这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以能引起孕妇流产而引起养猫者注意。弓形体寄生在猫的消化道,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环境和温度中经2-4个月可以发育成为感染性卵囊而感染动物。
症状:咳嗽,发烧40-42℃,无神,贫血,呼吸困难腹泻粪便中带血,可见眼炎;偶见呕吐和局部麻痹现象。怀孕母猫流产。
诊断:检查猫粪便,发现虫卵可确诊;较先进的诊断方法是用血清学试剂盒做试验,准确率高。
治疗:磺胺、-6-甲氧嘧啶,口服。氯洁霉素在人已应用成功,建议猫口服40毫克/千克体重,2次/日,共12次。螺旋霉素对人有效,可试用于猫。
预防:不让猫吃生肉,及时合理地处理猫的粪便。
导医提示:奉献爱心,也要懂得合理保护自己,救助流浪猫后,医院检查,隔离,做好健康检查工作。等健康安全后宰带回家或者寻找领养人,切记!
宠物导医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jbzd/6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