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导管消融术后,胸闷气短胸腔积液

根据本例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会如何诊断?

现病史53岁男性,年始出现阵发性心慌,诊断为预激综合征,同年行导管消融术。年始心电图多次提示早搏,年起心电图提示阵发性房颤,年转为持续性房颤,有间断心悸,偶有气短、乏力,日常体力活动不受影响。年2月10日于我院行房颤导管消融术,术中行双侧环肺静脉电隔离+三尖瓣峡部/二尖瓣峡部/左房顶部线双向阻滞。术后患者恢复窦律,一般状况良好,无不适症状,术后3天出院,继续应用胺碘酮+达比加群。术后5天患者出现平卧后咳嗽、气短,坐起后症状可缓解,逐渐进展为活动时感胸闷、气短,无咳痰、胸痛,步行约~米即可出现上述症状,休息数分钟可好转。患者自发病以来神智清楚,饮食可,睡眠正常,体力及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史高脂血症病史,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Qn;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年曾行预激综合征导管消融术。0年曾行阑尾切除术。个人史无吸烟史,无饮酒史。婚姻史适龄结婚,配偶健康,夫妻感情和谐。家族史父母均已去世,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史。

体温36.2℃,脉搏74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90mmHg。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对称,双肺语颤对称,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未触及震颤,未触及心包摩擦感,叩诊心界不大。心率74次/分,心律齐,无额外心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心包摩擦音。无异常血管征。

超声心动图术前(年2月7日):双房增大(LA39mm,RA44mm×59mm),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LV45mm,EF63%。术后(年2月16日):双房增大(LA43mm,RA40mm×59mm),二尖瓣、三尖瓣少量反流,心包少量积液(右室前壁液深7mm,左室后壁液深6mm,左室侧壁液深5mm,右房顶液深7mm),LV54mm,EF67%。胸片术前胸片(年2月7日)(图1)。

图1

术后胸片(年2月17日)(图2)。

图2

心电图如图3,(年2月16日)(图3)。

图3

问题1:以下哪项检查对患者诊断价值最小?A血气分析B心肌标志物C血常规+炎性标志物(CRP,ESR等)DBNP正确答案:B。专家解读患者为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目前轻微活动后感胸闷、气短,超声心动图显示有少量心包积液,胸片显示双侧胸腔积液,因此应立刻查血气分析,明确患者有无呼吸衰竭;血常规+炎性标志物可明确患者有无感染及非特异性炎症反应;BNP可明确患者有无急性心力衰竭。根据患者症状及心电图,暂不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故无需化验心肌标志物。相应检查结果回报:①血气分析:PH7.,PCO.4mmHg,PO.9mmHg;②WBC5.63g/L,N%65.9%;③CRP0.99mg/L,ESR16mm/h(升高);④BNPpg/ml。问题2:根据上述检查结果,患者最可能诊断为?A肺炎B肺栓塞C心脏损伤后综合征D急性心力衰竭E急性冠脉综合征正确答案:C。专家解读患者临床症状不支持肺栓塞表现,胸部X线未见肺炎表现。BNP结果也不支持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根据患者近期曾行导管消融术,目前有少量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ESR升高,考虑可能与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相关,故最可能的诊断为心脏损伤后综合征。问题3:下列哪项治疗方案不适用于本例患者?A药敏试验+敏感抗生素B心包穿刺抽液C胸腔穿刺抽液D非甾体类抗炎药E糖皮质激素F秋水仙碱正确答案:A、B、C。专家解读根据患者辅助检查结果及胸片等影像学表现,并未见细菌感染征象,而是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引起的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因此不应用抗生素治疗。而患者目前生命体征平稳,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为少量,无需进行侵入性治疗。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心脏损伤后综合征,本病多为自限性,一般只需休息及对症治疗,主要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秋水仙碱治疗,症状严重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对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有效。

患者有少量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予托拉塞米10mgQd利尿、醋酸泼尼松30mgQd抗炎、继续胺碘酮0.2gTid抗心律失常、奥美拉唑10mgQd保护胃黏膜以及阿托伐他汀钙20mgQn降血脂治疗,并给予止咳等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应用4天后停止。患者咳嗽、胸闷、气短症状逐渐好转。6天后复查胸部X线可见肋膈角较前明显清晰(图4),复查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包积液较前好转,复查血气分析正常。患者情况平稳,8天后出院。

图4

心脏损伤后综合征(PCIS)是指心脏经手术、心肌梗死、心脏创伤等损伤后所出现的发热、胸痛、干咳以及心包炎,胸腔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ESR升高;胸片提示胸腔积液、伴或不伴肺浸润。PCIS最常见于心脏外科手术、创伤及心肌梗死后。文献报道,心脏手术后PCIS发生率可达10%~50%。近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手术的广泛开展,PCI、导管消融、起搏器植入等正在成为PCIS的一种新病因,有研究表明导管消融所致PCIS的发生率可达28.6%,比心肌梗死后PCIS发生率更高。实际上,与心肌梗死相比,导管消融过程心肌损伤较少。由此推断,心肌损伤的程度并不是PCIS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已有多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术后出现PCIS的报道。有研究表明高龄或伴高血压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出现PCIS的可能性更大。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警惕,正确鉴别PCIS和介入损伤本身所致心包积液,以免误诊。PCIS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较多观点认为心脏损伤后暴露自身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在PCI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也有研究认为是机体对心脏损伤的急性、过度和不恰当的一系列炎性反应促使了PCIS的发生,还有学者认为潜伏病毒复发可能参与PCIS发病。PCIS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诊断,其诊断目前仍是排他性的,需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栓塞、肺炎和心力衰竭等疾病。Bartels等曾提出诊断PCIS的主要和次要标准:主要标准包括发热,胸痛,心包或胸膜炎征象,次要标准包括CRP升高、ESR增快和白细胞升高,诊断PCIS需至少满足两个主要标准和一个次要标准。本病多为自限性,一般只需休息及对症治疗,主要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秋水仙碱治疗,症状严重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对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甚为有效。根据本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加上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可明确诊断PCIS。

病例提供:首都医科医院常三帅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刘倩丨美编柴明霞丨制版刘倩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赞赏

长按







































哪个医院白癜风好治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jbzd/879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