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犯追踪7
每位医生都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就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并且给予恰当的处理,
然而,现实中干扰因素实在太多了,
稍有不慎,就会判断错误,
急诊科医生在这方面的考验尤其多,
在复杂混乱的事发现场或急诊室内,能快速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着实不易。
做医生,真不是你想得那么容易!
“医”犯追踪
来,让我们一起破案
生命体征有很多,传统的四大生命体征是:呼吸、血压、脉搏、体温。当然广义上的生命体征还有血氧饱和度、瞳孔、角膜反射、呼气末二氧化碳等很多指标。先救命后治病,就是先稳定住这些生命体征,再想办法诊断患者疾病。
每一个急诊医生,最擅长的就是第一时间判断患者病情,利用各种有效手段,迅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当急诊医生看到危重患者监护仪上所有参数都在正常范围内,内心总是会有愉快舒心的感觉。当监护仪响起各种警报声,每一名医生内心都有非常不爽的感觉。
从我做为医学生那天起,急诊的老师就告诉我:急诊的处置原则都是先救命后治病。试想一下,如果生命体征不稳定,命悬一线,如何去诊断,如何去治疗呢?我一直觉得的这句话正确无比,直到我工作后不久碰到的一位患者。
那是一个冬日的清晨,天气阴冷,抢救室里两个危重病人的抢救搞得张医生筋疲力尽,天终于蒙蒙亮了,两个病人的生命体征也稳定了下来。忙了一晚上的张医生也准备放松一下绷紧的脑神经。然而,他的这个夜班注定没得休息。
“铃铃铃……”讨厌的电话又响了起来。这次不是出车接病人,医院送一个病人过来。接线员语气急促:“男性,95岁,胸痛20小时,目前生命体征不稳定,医院,还有床位吗?”“来吧,还有一张抢救床位。”张医生无奈的说道。
每一位医生都知道处理一名胸痛病人的复杂性。张医生心想,这个夜班又是一个意料之中刺激的夜班,不管什么病人,放马过来吧。看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冬日的清晨,街道冷冷清清,交通异常通畅,5分钟后,某院的急救车就呼啸而至,医护和家属表情焦急,担架车上的病人表情痛苦,不断呻吟。
“病人什么情况?”张医生急忙迎上去问道。看到院前急救的医生双眼密布血丝,说话的声音沙哑,可见他的夜班也好不到哪里去。
“老年男性95岁,高血压、冠心病病史,胸痛20小时了,半小时前胸痛加重,伴有气促、大汗,现场血压60/40mmHg,心率70次/分,考虑有休克,给予多巴胺静滴升压,目前血压/60mmHg,现场心电图无明显异常。
“好的,辛苦了,交给我们吧。”张医生说道。
两人就是简答有效的交班,并没有过多的言语,其实两位医生相互关心体谅的表情,隔着口罩也能感受的到。
护士姐姐们赶快把病人推入抢救室仅剩的一张病床,麻利连接好各种监护,吸氧,打多了一条静脉通路。
张医生迅速给病人进行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可是病人一脸痛苦状,完全不配合问诊,而且全身大汗淋漓,多巴胺持续滴注的情况下,血压仅仅70/30mmHg,而且仍然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体格检查,轻度贫血貌,双肺呼吸音粗,左侧呼吸音稍低一点,腹部查体未发现。追问家属病史,患者昨日上午没理由就出现胸痛,没有咳嗽咳痰,吃了止痛药后稍有好转,今天清晨疼痛加重所以叫了,昨晚解过一次大便,疑似黑便,但是量很少,没有呕吐。
张医生觉得这个病例的确有些棘手,开动了一整晚的大脑没来得及休息一下,又要极速转动起来。患者休克是什么原因呢?感染性休克?没有发热暂没发现感染灶,不太像?低血容量性休克,有轻度贫血貌,有黑便,消化道出血不排除,虽然只有一点点黑便,但可能还在继续出血?心源性?体征、心电图不支持。复查了18导联心电图,与院前医生做的没有太大的差别,没有心梗的表现。另外,患者胸痛是什么原因呢?要把高危胸痛的疾病先排除了,心梗、肺栓塞、主动脉夹层、气胸、心包填塞、食管破裂等,可能是哪一种?
急诊原则除了先救命后治病外,还要先考虑危重病再考虑比较轻的病症。如果用一元论解释患者病情,可能是消化道疾患导致胸痛、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口服止痛药物加重了消化道出血病情,致患者失血性休克,好像很合理的解释,但是消化道疾病很少导致患者这样疼痛的程度啊。
现在患者的血压在不稳定,监护仪上低血压报警不断在提醒着各位医护人员,过低的血压可能导致患者脑部供血不足,患者的神志也逐渐变差了。
好吧,先救命后治病。于是多巴胺用量加大,另外一条通路快速补液,使用抑酸药物控制可能的消化道出血,床旁快速检测血常规、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肌酶、胸片等,希望尽快明确患者诊断。
经过积极补液,多巴胺升压治疗后,患者的血压终于稳定在/60mmHg,患者的神志也有所好转。胸部疼痛也稍有所缓解,但胸痛一直持续着。血常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血红蛋白有g/L,并没有严重的贫血;血气提示轻度代谢性酸中毒;心肌酶正常;D二聚体仅仅轻度升高。他到底是什么病呢?
这时候已经八点了,到了交接班的时间。那天是我接班,负责替换辛苦了一夜的张医生。“老张,昨晚还好吧?”我看到他疲惫的神情明知故问。“这里有一个胸痛休克的危重病人,诊断还不明确。”张医生没空跟我嬉皮笑脸,快速汇报了患者的情况。看到这么危重的病人,我心里立刻紧张起来。
一看病人,我居然认识。他是一个在老城区颇有名气的老中医啊,很多人找他看病。听说一直身体很好,九十多岁也天天在家坐诊。患者的女儿说,昨日上午还在坐诊看病人时,就开始不舒服了,坚持看完病人才休息的。
我仔细给这位老中医检查身体。他神志已经有所好转,跟我说胸痛没有明显缓解,后背也有些痛。血压还好/60mmHg左右,HR次/分,比来院的时候快了很多,他口唇睑结膜苍白,已经有中度的贫血貌,左肺呼吸音明显低于右侧。腹软,上腹部轻微压痛,肠鸣音正常。这跟张医生交班给我的体征明显不一样啊。
“老张,你再听一下双肺的呼吸音,左侧明显低啊。”我说。因为这个病人危重,诊断不明确,老张下夜班也不着急回家,继续呆在病房。他听了一下,说:“是啊,确实呼吸音低了很多,才间隔了1个小时,怎么变化这么大!而且贫血貌加重了!”
我和他几乎同时问护士:“床边胸片结果出来没?”
因为正好交接班时间,胸片出结果时间比平时长了。我赶快让护士复查了一个血常规,床旁检测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患者的血红蛋白掉到了85g/L。显然,病人正在出血!目前只有左侧肺部体征明显改变,说明出血的部位应该就在这里!出血进入了左侧胸腔!
这个病人是……我心里一紧,坏了!老张也说:“这个老中医凶多吉少了。”
这时,胸片结果出来了。
果不其然,跟我俩估计的一样。普通人也能看出异样,左侧胸部明显变白了。这是胸腔积液导致,而这个积液的成分,很可能是血液!
哪里的出血呢?再仔细看这个胸片,这个病人的纵膈明显增宽,压迫的气管都偏移了。他很可能是主动脉夹层,而且已经破裂,血液破入左侧胸腔。这个诊断能完美的解释患者的胸背痛、气促、贫血、胸腔积液。
然而诊断基本明确了,我们的心情一点也不轻松。每一个医生都知道主动脉夹层破裂的凶险,死亡率80%以上。对于这个95岁的老人家主动脉夹层破裂而言,死亡率可以说是近乎%。
我把老中医的病情跟她女儿说了。老人家很有可能是主动脉夹层,而且已经破裂,血液进入了胸腔,治疗难度很大,治疗费用很高,老人家年纪这么大,死亡率也非常高。你要赶快跟家里人商量一下。
患者女儿一听,也慌了神,赶快叫她哥哥过来一起商量。我同时也请了血管外科急会诊。
患者的儿子问我,“能否确诊就是主动脉夹层?”我只能说:“可能性非常非常大,但是胸片不能确诊。要做血管造影或者CTA检查确诊。”“那先确诊了再说。”患者的儿子坚定的说道。
“但是,您父亲目前这个情况,风险太高了,做CTA检查的过程中,移动病人都可能导致主动脉突然完全破裂,这样根本没有抢救的机会了。”我担心的说道。
患者儿子说:“老人家年纪这么大了,即使确诊主动脉夹层,我们也不想做手术了。我们就是想明确诊断,然后保守治疗。”我反复跟患者所有家属说明这个疾病的凶险性,去做检查的风险太高了,但最终家属一致同意做检查明确诊断,说:“死也要死个明白”。好吧,我尽到了告知的义务,让患者儿子签了字。安排去检查的路上我们所有人都小心翼翼,生怕轻微的震动,导致已经破裂渗血的主动脉夹层,突然破裂。患者检查是很顺利的,然而,在CTA刚刚检查完,我们还没有过床的时候,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心跳骤停。
糟糕,我们立刻在CT室持续心肺复苏,使用各种抢救药物。但胸外按压的的时候,我就知道,他的主动脉夹层彻底破裂了,其实已经没有抢救的机会了。
持续复苏了半小时,我无奈的跟患者的家属说:“没有办法,主动脉夹层一旦完全破裂,我们无能为力。”还好是中医世家,家属也都通情达理,悲伤的接受了这个事实。CTA的结果也跟我们预想的一样,确诊主动脉夹层。这是三维重建后的主动脉的图像,可以看出明显增宽的主动脉。三维重建后显示主动脉夹层的部位
主动脉夹层破裂常见的表现
动脉夹层产生示意图
不同类型的主动脉夹层示意图
主动脉夹层的病人就这样死亡了,其实他的死亡也在我意料之中,因为之前也接触好几例胸腹主动脉夹层破裂的病人,没有手术机会的情况下,都是因为动脉夹层突然破裂致死。作为体内最粗大的动脉,直接破裂的后果可想而已。
我回想这个病人之前的处理过程,他的确是生命体征不稳定,血压一直很低,有休克、脑部低灌注的表现。先救命稳定生命体征就要升高血压,就要补液,使用升压药物。但是血压升高,可能会加重主动脉夹层的病情,两者是一个矛盾。
还好,这个病人使用升压药后血压也维持在/60mmHg左右,还在治疗目标范围(主动脉夹层治疗目标是使收缩压控制在~mmHg,心率<60次/分)。如果院前急救医生发现患者低血压休克表现,快速补液,使用更大剂量的升压药物,使血压迅速升高,可能导致主动脉夹层突然破裂的严重后果。
院前急救真的不容易做,因为在短短几分钟内,获得有限病人资料的情况下,很难立刻明确诊断,能完美的处理每一个患者实在是太困难了。
因此,这个病例给我的启示是,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诊断不明确的病人,也并不是一味的先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生命体征的同时也要考虑一下患者可能的诊断,避免过度追求生命体征的稳定导致基础疾病的加重,那就更加完美了。
行医之路,荆棘密布,每一位医生都要小心翼翼,争取尽善尽美。共勉。
请看往期医犯追踪
医犯追踪6:为什么这个病人呼吸停止了?
“医”犯追踪5:老牌文艺青年,患病居然也那么有文艺范,你听说过吗?
医犯追踪4:言语含糊伴左侧肢体乏力,他一定是中风?
“医”犯追踪3:这个小伙子头晕越来越厉害,他怎么了?
“医”犯追踪2:突然躁狂,这个人“又”怎么了?
“医”犯追踪1:突然躁狂,这个人怎么了?
柔济急救好文分享,欢迎大家转发:
当比基尼美女摔倒,我该如何抱她起来?
医生,我被兔子咬了,去哪里打狂犬病疫苗?
被狗咬了,怎么办?急,在线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jbzd/9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