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我国胸外科领域取得快速发展,随着微创外科的普及,快速康复理念成为我国胸外科发展的趋势之一,使患者能够以更小的创伤实现更快的康复。
此次,AME对数位胸外科名家进行访谈,请他们分享在践行快速康复理念中的经验感受,以及个人的成长故事、胸外科临床经验、管理上的真知灼见、对医学人文的感悟……让我们走进胸外科名家的医者故事。
吴庆琛:努力,让改变被看见
医学这条路上,吴庆琛已经走了34年。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他生在重庆,学习在重庆,工作在重庆,一生扎根于此。巴渝大地养育了重庆人,培养了重庆人的精神。
从医学院校毕业到重庆医院(下称重医一院)胸心外科主任,吴庆琛用挥洒的青春和汗水,写就了重庆人有闯劲儿、不服输的倔强。
围绕他发生的那些看似不可能,背后都能找到相同的基因,那个基因叫做努力后的厚积薄发。
开创性的手术
人生中有很多第一次,而每个第一次,对自己来说都有非凡的意义。吴庆琛清晰地记得自己独立主刀的第一例手术,那是研医院工作时,获得的一例难得的食管癌手术机会。
食管癌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危险性高,涉及切除和重建两个关键步骤,因而成为普外科中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
当时,医院出现多例术后死亡病例、存在不小压力的情况下,他勇敢接下手术。为了顺利完成第一例手术,做了充足的准备和努力。
首先他找来患者病历,详细地分析死亡原因,避免手术中犯下同样的错误。而后从图书馆借来书,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回忆,老师当时是怎么教的,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将整台手术在脑中一遍遍复盘“放电影”。
手术做了6个小时,顺利完成。而6个小时,是一个成熟团队做食管癌手术的平均用时,对于第一次独立操刀手术的吴庆琛来说,并没有拖后腿。而且,他还尝试使用了当时在全国都很少开展的深静脉营养新技术。
第一例手术惊艳亮相,并非只是昙花一现,在此后漫长的外科医生执业中,吴庆琛都显现出了他与众不同的一面。
年,吴庆琛从中医院进修1年回来,37医院最年轻的主任(当时为副主任负责制,锻炼2年后,转为正主任)。他怀着一腔热情,豪情万丈,以不服输的决心,全身心地扑到了患者身上。在他看来,那是一段谈不上辛酸,但也很艰苦的日子。
医院看到的手术,学习到的技能,包括心脏搭桥术、换瓣手术及一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等从来没做过的手术,回来后他都在本科室开展起来,且成功率非常高,很快就站住了脚。在科室发展较为落后的当时,很多技术都是开创性的。
同去阜外进修的医生不少,能像吴庆琛这样回到本院后,带动科室外科技术大幅发展的人却并不多,不禁令进修的同行感到惊叹。对此,他自称是自己运气好。而从他的行动上似乎能够看出端倪,“天赋甚高,又足够用功”或许是真正的答案。
在阜外学习时,吴庆琛观摩手术,从消毒开始记,怎么消毒,怎么插尿管,怎么切皮,怎么取血管,第一针在什么地方,从哪里进针,怎么缝合,手怎么摆,怎么出针……手术中的每一步都铭记在心,一针一线都详细落在笔记上。学习冠脉搭桥后,他回家后将纸剪成血管的样子,来模拟搭桥手术,一针一针地缝,以此练习手术步骤。
虽未亲自主过刀,仅仅当过一助二助,手术的所有流程却早已了然于心。所以,进修回来后,没做过的手术他拿起来就会做,开始时“照葫芦画瓢”,慢慢地就熟练了起来。如今,科室的各项手术达到西南地区领先的水平。
医学的发展,需要的或许就是这种勤奋的努力、无畏的精神、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
图1.手术中的吴庆琛(右一)
然而,这样一位在胸心外科游刃有余的人,胸心外科并非他最初的心之所向,最初他被血液科深深吸引。“血液科以前多是在显微镜下看血细胞,判断是癌细胞还是什么细胞,可能我在这方面有一点天赋,老师一讲我就能辨认出来,下次片子来了我一眼就能看出。所以,那个时候希望自己留在血液科。”他回忆。但是,事情并未按设想的轨迹发展。
年,吴庆琛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毕业后留校是每个学生梦寐以求的愿望。一个年级近名学生,仅有8个留校名额,只有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才有机会。吴庆琛以统考第一名的成绩顺利留校。某天得知,自己被分配到了胸心外科。
“班主任老师说,你身体这么瘦,怎么弄得了,这很多手术从上午站到下午。其实那个时候不知道到底怎么样,还是到胸心外科来了,按部就班地,留校满3年后考研究生,一步一步学习,就这样过来了,慢慢就喜欢上了,觉得很有趣。”吴庆琛最终走上胸心外科的道路,没有太多的义无反顾、热血的故事,更多的是慢火烹茶,一种顺势而为。
胸心外科包含心和肺两大生命器官,而且听老师说,这个学科是最具技术含量的,涉及到的知识点最多。出于好奇和不服输,他想把最难的骨头“啃”下来。知识点多就拼命看书,那时候基本上看遍了所有的经典专著,不是看一遍,反反复复地看,一个字一个字地斟酌,凡是不懂的,都要想法弄懂。
如今,吴庆琛仍保持着看书的习惯,除专业书外,人文地理、经典古籍、哲学等都会涉猎,每次出去开会,特别是北京,他都会到新华书店逛逛,读书让他拓宽了思维的边界,能够触类旁通。
他回想自己当年的学习条件,可用的资源很有限,但是每个人都有一股向上的劲头儿,生怕自己落后。“我们以前查房,老师问问题如果答不出,会觉得很惭愧。老师稍微说一句批评的话,女生基本都会哭,男生也难受得不得了,有的男生也哭。被老师说一问三不知,那简直犹如对自己人格的践踏和侮辱。”作为一名好学生,他不会允许“一问三不知”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当年那股“生怕落后”的劲头儿,虽苦犹荣,现在回想起,仍会令他引以为豪。
“落后科室的医生,时时想着我落后”
除带动外科技术的进步外,作为科室主任,在科室的整体发展上,吴庆琛也煞费苦心,管理医院的典范。他讲述,接手科室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发展落后,仍存在很多问题的科室。“我觉得科室不应该这样。”8月底从阜外学习回来后,9月底才上班,他用这一个月的时间思考,科室的出路在哪里?他首先做的是打破小集体。将科室分为4个治疗组,每个组由指导医生、组长医生、责任医生和住院医生这四级医生组成。在分组中,他唯才是举,大胆启用年轻人,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多手术机会,发展的机会,也因此调动起年轻人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如今这些责任人均已成长为有名的专家教授。该举措成为稳定科室、发展科室重要的一步。其次,制定科训,作为促进团队发展的内在动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家。科训第一条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吴庆琛表示,《向人民解放军学管理》对自己深有启发,解放军能够打胜仗,就是因为纪律严明,“一切行动听指挥”。因此提出这一条科训,希望大家能团结一致,以同样的步伐,朝同样的目标迈进。第二条为“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一个落后科室的医生,一定要谦虚,“时时想到我落后,时时想到我做得还不够”,努力向他人学习,不断取得进步。第三条为“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既然科室发展的重任落到我们身上,就要勤奋,多花一些精力在工作上,少一些消遣娱乐,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第四条为“科室利益第一,医院利益第一”。希望大家大公无私,做任何事和任何决定都不以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以科室的发展、科室利益为第一要务,医院利益。以上四条科训最初就被确定了下来。后来,吴庆琛和一位副主任用24天的守护和不放弃,“奇迹般”地挽救回了一个2岁多法洛四联症的患儿。“一切为了患者,永不放弃”也因而成为第五条科训。只要患者不放弃、家属不放弃,医生就不会放弃,尽最大的努力去挽救。后来又增加一条,“努力认真工作,积极向上生活。”人活着不光是为了工作,也要享受生活。但是首先要努力认真地工作,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这六条科训一直沿用至今,每一条都基于科室的历史和发展背景。激发大家向上发展,改变“被人瞧不起”的状况。他还提出“质量高、服务优、过程精、结果佳”12字科室总目标。不管是医疗、教学还是科研,都朝着这12字目标努力。图2.吴庆琛(右二)与科里专家医生讨论病例
此外,科室一直践行着“人才培养零障碍”。年轻医生出去学习,科室克服再多困难也会支持。去国外学习的医生,还会发放80%的奖金,保障他们在国外生活的日常开销,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能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除了对年轻医生的大力支持,对于科里退休的老专家,他也全部聘任回来。他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老专家的尊重,就是对整个学科发展和历史的尊重。”这种做法引得全院多个科室效仿。
有了科室团队的这些努力,改变也在因此而发生。
年重医一院胸心外科获评原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发展至今已拥有约张床位、集合5个亚专业,成为重庆市肺部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在西南地区及全国都有很高地位及影响。年手术量由原来不足例,到今年已超0例。
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庆琛个人的简历逐渐丰富,这些以前不可想象的头衔,成为其学术地位受到认可的标志性的变化。
图3.吴庆琛在“博鳌·外科论坛”会议上主持
ERAS的目标不是快,而是精细
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RAS)成为临床医学界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其在胸外科的推广取得了显著效果。吴庆琛表示,ERAS可以使患者、医院和国家三方获益,患者痛苦减少,医院床位加快周转从而提高效率,国家医保支出也相应减少。为此,重医一院胸心外科也在大约5年前开始了ERAS实践。
他认为,ERAS并未包含很多新的技术,而是将各种医疗实践中已证实有效的治疗技术加以优化组合并综合应用,通过这种理念,把每一项措施做得更加精细,可谓“新瓶装老酒”,而如今要做的是把“老酒”变得更醇香。
ERAS虽翻译为加速康复外科,但加强和精细才是其精髓,而非为了“快”而“快”。只有强化了医疗,患者得到最好的照顾,能够以最快的状态恢复,这样实际上才实现了“快”。所以“快”不是目标,让患者少受痛苦,患者得到更好的服务,以最好的状态安全地出院,这才是开展ERAS的初心。
他介绍,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由于基础医疗完善,患者出院后,有家庭医生和社区医生进行照护。而我国不同,患者出院后即脱离了医护的看管,因此,在践行ERAS理念时,要特别强调患者安全,不能一味追求平均住院日的降低,这也是当前各个中心在ERAS实践中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jbzd/9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