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情况下,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及广博的知识,以至于没有足够的临床思维进行鉴别诊断。
胸腔积液在呼吸内科很常见,但是有时候医生绞尽脑汁,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原因,为什么?在这方面,医院报道的一个经典病例,给出了最完美的解释,看完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
中年女性,既往糖尿病史,胸闷、憋气3月余,加重1月。
外院诊治过程:
3月前,患者胸闷、憋气,余无特殊不适。查体提示右侧胸腔积液,余无特殊。外院CT发现右侧胸腔积液。
1.患者目前诊断,哪一项可能性最大?
A.类肺炎性胸腔积液
B.结核性胸膜炎
C.恶性胸腔积液
D.结缔组织病
患者既往除糖尿病外无其他疾病,单侧胸水,目前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肝硬化等可能性很小。
患者没有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及CT表现,肺部感染引起的胸腔积液可能性不大;患者没有结缔组织病的相关症状(关节痛、皮疹、口腔溃疡、眼干等),D答案也不是最佳;肺部、胸膜未发现结节、肿块,没有消瘦等症状,恶性胸水依据也不足;在发展中国家,结核比较常见,单侧胸水结核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若患者是青年人,那结核的可能性非常大;若患者是老年人,癌症要首先考虑。但是,患者是中年人,在临床上,结核、肿瘤都要首先考虑。所以,在临床上,B答案可能更妥当,C答案也没错。
2.医院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三联抗结核。经验性抗结核,是否妥当?
A.同意
B.不同意
癌性胸水常见的原因是晚期肺癌,生存期短(中位生存期一般3-12月),目前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结核性胸膜炎在中国比较常见,抗结核治疗一般效果较好。
若患者不同意进一步行有创检查,同意经验性抗结核治疗,这种做法并无不妥,因为就算是确诊了癌性胸水,也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倘若经验性抗结核治疗好转,可以给患者省一大笔钱,免去频繁住院的痛苦。
抗结核治疗20余天,无好转,复查增强CT示前中纵隔内占位病变,双侧胸腔积液,腹部未见异常。
3.抗结核治疗后,症状加重,病灶增大,一定是治疗无效吗?
A.是
B.不一定
在结核病化疗中,个别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加重,病灶暂时增大、增多、出现胸水、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等,不一定是病情恶化,可能是“类赫氏反应”。常出现在初治、含有利福平的情况下,菌阳患者更容易出现,一般在抗结核后1-3月出现,可能是因为结核菌被杀死,引起变态反应。
4.这个患者是“类赫氏反应”吗?
A.可能性大
B.可能性很小
患者抗结核才20多天就病情加重,纵隔出现占位性病变,不是淋巴结肿大,“类赫氏反应”可能性很小。
5.下一步怎么办?
A.继续抗结核
B.有创检查
有小伙伴着急了,不做有创检查,还能干嘛?没错,这个很简单,纵隔内发现占位病变,下一步首选有创检查,继续抗结核相当于一条道走到黑!但是,有创检查也未必是最佳(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有创检查也不一定能明确病因。
CT引导下纵隔穿刺,病理:(纵隔组织)血管周围,见淋巴细胞灶性浸润。
这一幕是不是相当的熟悉?临床医生和患者都冒着风险(纵隔气肿,损伤大血管引起大出血,极少数可能会空气栓塞猝死等),在心脏周围的病灶做了穿刺,病理就报一个“炎症”!让你一脸茫然!
6.病因不明,胸水增长较快,目前患者胸闷、憋气,怎么办?
A.胸腔闭式引流
B.暂不引流,因为考虑癌性胸水,引流后胸水也会反复出现
患者还要不要生活质量啦?都胸闷、憋气啦,留着胸水是要干嘛呢?医院施焕中教授反复提到,国外有研究显示,积极排液不会因为蛋白丢失而加重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病情。所以,胸腔闭式引流更妥当一些。
每2-3天给患者抽胸水1次,每次量-ml。胸水黄色半透明;常规示白细胞数x/L,单核细胞为主;蛋白(+);乳糜试验(-);微生物检查(细菌培养、抗酸染色)(-),胸腔积液找瘤细胞(-)。
7.下一步怎么办?
A.外科胸腔镜检查
B.再次纵隔占位穿刺
纵隔穿刺取材病灶小,上次已经不满足临床,再来一次有可能也是同样的伤心。外科胸腔镜可以取一大堆病灶去化验,若患者同意,外科胸腔镜检查一般都能明确病因,是更好的选择。但在临床上,外科胸腔镜检查也不能明确诊断的情况虽然不频繁,但时有发生。
外科胸腔镜检查,取壁层胸膜活检,病理:纤维脂肪结缔组织伴淋巴增生。患者胸闷、憋气加重,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
跋山涉水,历经艰难,什么结果都没有,医生和患者都快遭不住了!你就说嘛,绝不绝望?尴不尴尬?
8.外科胸腔镜活检,仍然不能明确胸水病因,一般情况下,可以排除哪类疾病?
A.常见肿瘤及结核
B.非肿瘤性疾病
外科医生切下一大块病灶,你都诊断不了常见肿瘤及结核?你是猴子请来逗我们玩的吗?所以,这个患者基本排除肺癌等常见肿瘤及结核。王辰院士呼吁,花大力气提高非肿瘤性疾病的病理诊断水平,医院,对少见肿瘤及非肿瘤性疾病的病理诊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9.外科胸腔镜活检,仍然不能明确胸水病因,一般情况下,是为什么?
A.取材少,不够病理检查
B.少见病
一个胸腔积液,都走到外科手术台上了,还是诊断不明确,这个时候,临床医生是否要扪心自问、反省,对于少见病引起的胸腔积液,我们略懂皮毛吗?
周总理有诗云: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对于少见病,我们虽然很难达到知名专家的水平,但是,正如你家林妹妹所言,努力学习,了解个大概,那也是极好的!
那这个患者,你觉得可能是哪些少见疾病?下一步怎么办?
下一步还能怎么办?有条件,医院。后患者转医院。
医院诊治过程:
查体:轻度喘憋状,不能平卧。气管轻度右偏。胸腔积液体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淋巴细胞13%。尿常规无特殊。肝肾功能正常。血沉40mm/h。IgG稍高,19.9g/L。抗核抗体(ANA)谱阴性。
10.胸腔积液的少见病因有哪些?
11.回到之前的问题,目前患者诊断考虑哪个疾病?
医院行前纵隔肿物部分切取活检术,病理:慢性硬化性纵隔炎,IgG4+/CD38+细胞50%。血IgG4升高,2.63g/L。
诊断:IgG4相关性疾病,硬化性纵隔炎。
治疗:给予泼尼松50mg,每日1次(0.8mg/kg/d);环磷酰胺mg,隔日1次。
治疗1周后,患者胸闷、憋气症状明显缓解,1月后胸水减少。
12.目前患者的诊断是否明确?
A.是
B.否
协和的诊断写的是:拟诊为“IgG4相关性疾病,硬化性纵隔炎”。是拟诊,不是确诊。结缔组织病、肿瘤等,也可出现IgG4亚类水平升高或组织中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因此,诊断IgG4相关性疾病,需与恶性肿瘤、结节病、Castlman病、血管炎等疾病相鉴别,排除这些疾病才能诊断。
最终诊断:
2月后,强的松剂量减为每天35毫克,患者再次胸闷、憋气,胸腔积液增长,胸部CT示纵隔肿物体积增大,伴心包积液。
复查血常规: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至20x/L。
外周血涂片见淋巴瘤细胞30%。
常规骨髓穿刺淋巴瘤细胞占64%。
免疫分型为异常表型,瘤细胞比例97.3%。
最终诊断:淋巴瘤白血病。
为什么胸腔积液找不到原因?
道理虽然简单,但是,这个病例比较具体、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原因,并且让我印象深刻,终生不忘!
1.特殊情况下,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及广博的知识,以至于没有足够的临床思维进行鉴别诊断。
2.冰山藏在水下,时机不到,我们只能尽力,不可强求!
下面分享一些胸腔积液诊断中的注意事项:
1.缩窄性心包炎可引起漏出性胸腔积液。但是,缩窄性心包炎在没有心力衰竭的情况下,也会引起胸水。约20%的缩窄性心包炎的CT显示心包不厚。这时,心脏磁共振和心导管检查可提供有用的信息。
2.强烈利尿,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假性渗出液(胸水化验提示渗出液)。所以,按照目前地球上最准确的light标准,也可能误判胸腔积液的性质。
3.少数情况下,肿瘤也会表现为漏出液。例如,麦格氏综合征(MigsSyndrom)即卵巢肿瘤合并胸腹水,但肿瘤切除后胸腹水即消失,可表现为漏出液。
4.肝硬化是胸水的常见原因。但是,20%的肝性胸腔积液没有腹水。肝性胸腔积液大多在右侧。胸腔积液性质为漏出液,偶可呈血性。
5.妊娠可引起胸腔积液。产后胸腔积液,原因不明。
6.结核引起的胸腔积液,有可能是双侧。
7.癌症患者也可合并其他疾病引起的胸腔积液,癌症患者不可随意诊断为癌性胸水。
8.甲氨蝶呤、胺碘酮、苯妥英钠等药物,可引起胸腔积液。
9.尿路梗阻可引起胸腔积液。
10.实在找不到原因的胸腔积液,叫做“非特异性胸膜炎”。注意,这些“非特异性胸膜炎”经过长期随访,大约15%的患者,后来发现是癌症。还是有40%的患者,怎么也找不到病因。我估计可能就像红楼梦里贾宝玉说的,别人是水做的,你羡慕不来!
参考文献:
1.林玮,陈华,张文,张奉春.以IgG4相关性硬化性纵隔炎为突出表现的淋巴瘤一例[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6(12):-.
推/荐/阅/读-------------------------
肺功能入门知识大全,轻松掌握!短短45天,肿瘤就疯狂占领整个左肺!CHEST病例
本文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本文作者:云南省一院孙丹雄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喜欢,就给我一个“好看”
孙丹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yfff/10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