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志恒
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1月,是儿科最繁忙的时段。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年的繁忙时段还是来了!
早上不到7:30我医院急诊7号诊室去接班,只见急诊室门外人头攒动,全是焦急等待的家长们与哇哇直哭的小孩们。
同事满眼血丝,一脸疲惫,抱歉的笑着说,“昨晚急诊挂号的病人太多了,还是给你留了30多个。”
我抖擞抖擞精神,开始一天的战斗。
第一个进来的孩子,昨晚因轮状病毒肠炎抽搐了好几次,孩子家长问今天怎么办,我安排好他们今天的去向后点击了下一个病人。
再进来的是一个金山区的孩子,小孩发热40度,医院看过后,家长不放心,医院急诊就诊。
“孩子发烧几天了?食欲怎么样?扁桃体很红,先去验个血吧。”我嘴上不停发问,一手翻病历,一手点着鼠标,时不时地在键盘上飞快打字,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再接下来,诊室里接二连三的来的都是些小毛头,来自江浙沪一带,他们以“咳嗽、喉咙有痰、鼻塞、不吃奶等”为主要表现,片子拍出来结果是肺炎,今来复诊的。
突然,背后一阵哭声,一个老太太抱着个1岁多的小孩由护士领着进了急诊室。老太太哭着向我嘟囔,孩子刚才好好的,突然抽筋不止。护士量体温发现烧到40度了,我赶紧让家长把小孩放到抢救室床上,按部就班给予吸氧、心电监护,降温,完善体格检查——这孩子还刚处理完,另一名护士在背后拍拍我肩膀,指着不知何时站在我左侧的小女孩说,这孩子喘的很厉害,经皮氧饱和度低,你赶紧看看。
正要看,刚让去化验血常规的孩子也回来了,在诊室里等着我解析——简直“前有埋伏,后有追兵”!我赶紧先请化验血常规的孩子爸爸稍等片刻,他配合的点点头。再回头看小女孩,呼吸明显急促,口唇发绀,大汗淋淋,甚至不用听诊器就听到了喘鸣音,赶紧予哮喘雾化,吸氧,抗炎平喘,收到重症观察室。
这时抽空看看了电脑屏幕挂号的情况,妈呀,居然已经积累了将近50个病人了。
喝了口水,肩膀又被拍了一下,原来是同事。他说有个江苏常州的孩子重症肺炎,胸腔积液,现乘救护车,马上到,让我处理。我说“好好好”,再一抬头,那伙计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我想起来今天他好像在病房值班啊……“医生,这药应该怎么吃?”一位刚带孩子看完病的年轻父亲打断了我的思路,为了咨询用法,他折了回来,不好意思地举着手里的药盒问我。
现在的儿科急诊医生脑子,必须像电脑一样具有多核处理器功能,内存也得大容量,必须可以同时做这做那,否则容易内存不够。有的刚毕业的儿科医生一开始看急诊时慢慢吞吞,没过了一段时间就很快能做到一边给开出药方一边回答多个病人的问题——一切必须迅速达到有条不紊,耳听六路,眼观八方的境界。
再抬头看表时,已经快11点了,这时一老太太和年轻的爸爸抱着一个出生29天的婴儿到我跟前,孩子重度黄疸,从脸黄到大腿了(黄疸严重可能会影响大脑等多个器官),医院新生儿科都说床位满了。
老太太眼泪汪汪,孩子爸爸束手无策,他们医院非常有名气,人特别多,要一个床位简直是难上天,但孩子情况差,还是必须得碰碰运气,看能不能住上院。
医院,特别是新生儿科,确实病人太多了,经常满床,所以一般如果孩子出生超过28天,一般不让住进新生儿病区的;幸亏现在孩子是32周早产,纠正胎龄还不到足月,体重也只有2.7公斤,实在很有住院的必要。我和新生儿科的同事联系上,说了一大通,终于把孩子收到了新生儿病区去光疗黄疸了。嗨,又解决了一个难题。
中午花了不到一刻钟把午饭解决掉,再次回到诊室,一下被震惊了!急诊室4个床位已经躺满了病人,两个正在抽搐的,一个车祸外伤的,医院送来的重症肺炎的小孩。此刻我真想把自己变成孙悟空,有三头六臂就可以同时把这些孩子的病情都及时处理了,但是幻想终究是幻想,情况还是不由人,只得发动群众帮忙,让护士打电话请外面的同事快来帮帮我。
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奋斗,急诊室抢救床上的小孩去病房的去病房,去观察室的在观察室,还有上专科门诊的,暂且处理完了,再看病人,还有20多个没看完,稍微压力少了些,松了口气。
这口气还没松完,儿科诊室里又来了个年轻的妈妈,诉孩子最近1周大便一直血丝,吃了1周多头孢,没有一点改善。妈妈着急的快要哭了,“应该问题不大,我马上开个单子,你带孩子去做检查,一会给我看结果,不要太紧张。”我嘴上安慰对方,手上麻利打印出一张单子递给她。化验结果回来后我马上给她支招,年轻的妈妈满意离去。
一阵紧急的脚步声,上午在诊室哭诉孩子抽搐的老太太又跑来了,原来小孩又抽了,老人家后面紧跟着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孩子爸妈介绍说,孩子以前也抽过筋,在医院看了许多科室,基因什么的都检查了,也没有查出什么原因,现在真不知该怎么办?我检查了一下孩子,生命体征还比较稳定,又进一步完善了检查,同时安抚了孩子家长,又用了一些药物,过来好大一会,孩子病情总算稳定了。
接下来又看了几个急诊的小朋友。看病期间,听到后面抢救室有人在哭着喊,“孩子这么小肚子里就得了肿瘤,该怎么办呢!!!”然后是外科总住院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一阵嘈杂,开门关门的声音,最后慢慢平静了下来。
看看表,马上就到我下班时间了,心里忍不住一阵窃喜。
这时候救护车又送来了两个小孩,大女孩11岁,这三天大便一直解黑色大便,今天化验血常规,重度贫血,面色苍白,精神很萎靡;小的是2个月的婴儿,不知道吃了什么食物出现了过敏反应,满身红色皮疹,不停的闹腾。
我是消化科医生出身,大女孩突然黑便,消化性溃疡的可能性大,我联系好明天的胃镜检查,给小婴儿开完血常规化验后,接班的同事已经到了,笑着对我说:“辛苦了,快回去吧,下面的事情交给我。”我看了看电脑屏幕,有些遗憾,还是留下了10多个病人给我的同事。要知道早上坐诊到现在,我将近看了90个病人,现在还有没看完的。
不过怎么会看得完呢。
回到家,我感觉明显的头晕心慌,赶紧吃了片面包补充血糖,以“葛优躺”姿势瘫在沙发上,回想一天的儿科急诊生活,感慨万千。
我复旦大学博士毕业后,在医院工作快7年了,看了数以万计的病人。
而今天急诊的一天工作对我和同事来说,只是日复一日工作中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一天,如同大海中的一朵朵平凡的浪花。忙碌并不会遮盖掉我们的初衷,我们很清楚,每个孩子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
只可惜初衷不是每个家长都能理解。这期间,既有人对我们进行无端恐吓辱骂,也有患儿家长们对儿科工作人员的表示出无比的信任——他们一句感谢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都能令我们感到异常温暖。
当前,医患关系特别尖锐,对于儿科医生与病人来说,都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由于三高一低(高负荷、高风险、高要求,低回报),导致大量儿科医生流失,儿科医生荒的出现其实从来不意外。
随着二胎政策放开,儿科病人又会不断的增多。据报道,平均每千个中国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师来为他们治疗,所谓看个病像打仗,挂个号像春运——孩子们看病难已是社会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哪家好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正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yfff/4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