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

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已知能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最小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全年均有发病,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常引起呼吸道感染及各种肺外并发症。近年来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受到重视。支原体又称霉形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支原体是介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其结构简单,无细胞壁,只有三层结构的细胞膜,含有和,革兰染色阴性,蛋白质丰富,具有较大的可变性。由感染引起的肺炎称为肺炎支原体肺炎。

1、感染的流行病学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从而导致其在常年均可发病,尤其是在秋冬季尤为突出,每年可以引发流行。近年感染流行病学特征表现为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为主,婴幼儿感染临床表现更不典型,易于误诊与以往流行趋势不同,近年感染似呈常年流行趋势,四季均见发病时有群体发病也常常在家庭成员中交叉传染,久治不愈。故作出支原体感染诊断时,可以把家庭成员感染史作为病原学诊断依据之一感染的重症患者增多。

2、感染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包括的黏附与直接侵犯、免疫损害机制两方面,其免疫损害又包括自身免疫、免疫紊乱两方面的作用。

3、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体征一般起病较慢,部分患者可突发高热,刺激性咳嗽或酷似百日咳样咳嗽最为突出,常持续4周以上,并伴明显的头痛、肌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偶可出现胸痛、痰中带血。呼吸道以外的症状中,以耳痛常见、各型皮疹较为多见,少数患者可伴发多系统受累,如心肌炎、心包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受抑制、多关节炎、脑膜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肝炎、胰腺炎、肾炎、消化道出血、免疫障碍等。肺部在病程中常无阳性体征,表现为感染中毒症状较重,而肺部体征较轻。

一般实验室检查一般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少数患者可升高。重症感染,增高。

影像学检查的肺部阳性体征少,但影像学表现较明显并且呈现多样化,故影像学诊断特异性比较差。影像学表现包括肺门改变、肺内间质炎、肺泡炎、胸膜改变。肺门改变为肺门周围浸润或淋巴结增大,单侧多见。肺内间质炎是基本病变,影像学上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周围纹理增粗、增厚,呈“袖口”征或“轨道”征,病变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分布,以内、中带为甚。肺泡炎依肺泡受累的范围而异,可为斑片状、节段性至大叶性实变影,密度高低不一,多为中心等或高密度,单侧多见,右侧发病率约为左侧的2倍。病变吸收较慢,部分患者完全吸收需要4-6周。

4、一般治疗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补足液体:供给营养丰富而且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用药物有氨澳索;氧疗:对重症者,出现有缺氧或气道梗阻时,应及时给氧或机械通气,以纠正低氧血症,保证组织供氧;呼吸道隔离:由于支原体感染可造成交叉感染,且患儿病后排支原体的时间较长。因此,对患儿应尽可能做到呼吸道隔离,以防止交叉感染。

5、抗生素治疗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滤性病原微生物,含有DNA和RNA,无细胞壁,革兰染色阴性,蛋白质丰富,因此选用干扰蛋白合成的药物,如作用于核糖体50S的大环内醋类、核糖体30S的四环素类和干扰DNA合成的喹诺酮类。而四环素类及喹诺酮类药物因其分别对牙齿及骨骼发育方面的副作用而不宜用于未成年人。大环内醋类抗生素常用有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具有针对性强、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小、剂型完全等优点。阿奇霉素具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组织浓度高,并且阿奇霉素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其有效浓度可维持10天。故临床上多采用剂量每周服3天、停4天,再服3天后再停4天的方式,从而减少服药次数及不良反应,而且提高患儿依从性。一般轻症患儿可口服用药。重症者可先红霉素静滴用7一10天,再口服阿奇霉素2-3个疗程,既能控制肺炎支原体血症又能减少红霉素对肝脏的毒性。在治疗过程中如有体温持续不退,要注意是否合并有细菌感染、支原体血症、肺外并发症、耐药等情况。

6、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细胞免疫反应、抑制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产生等作用,从而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减少炎症渗出作用、促进肺部渗出病变的吸收,减少支气管扩张及肺不张等后遗症。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指征:(1)抑制因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存在的自身免疫及免疫紊乱;(2)急性期、病情进展快且严重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甚至并发呼吸衰竭者;(3)并发肺间质纤维化、肺不张、胸腔积液、支气管扩张者。目前常用方法为地塞米松0.1-0.25mg/(kg.d),静点。或氢化可的松5-10mg/(kg.d),静滴,或者泼尼松1-2mg/(kg.d),分次口服,或甲泼尼龙针剂1-2mg/(kg.d),连用3d。糖皮质激素应用后24h多数可退热。

7、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因免疫机制的启动,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炎症病理过程,因此可以加用丙球蛋白或细胞免疫调节剂。静滴人血丙种球蛋白能有效提高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G水平,使受者很快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状态,从而对抗肺炎支原体的黏附、排除病菌,激活补体系统、加强吞噬功能,调节由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状态,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目前静丙常用方法-mg/(kg.d),连用3-5d,或1.0g/(kg.d),用2d;2.0g/(kg.d),用1d。

8、儿童肺炎的预防

防病大于治病,因此降低儿童肺炎发病率的关键在于做好肺炎的预防工作。在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减轻传染病接种以及加强营养和锻炼方面对肺炎的发病进行有效预防,具体如下:①管理传染源:将患者隔离并且进行全程治疗至康复,隔离期间因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而定,观察期限依据传染病的潜伏期确定;②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保持居住环境卫生、经常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和污染物可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儿童常用物品需进行消毒,在流行性感冒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对环境进行消毒;③加强传染病的接种工作:在麻疹、流行性感冒、百日咳流行期间,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儿童感染,特别对三岁以下儿童更应该重点防止发病,在冬季呼吸道容易发病季节前二个月使用气管炎菌苗、溶菌素、卡介菌多糖等疫苗以减少儿童肺炎发病率;④加强营养和锻炼:平时要注意儿童合理的营养和体格锻炼,合理喂养和营养成分搭配,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必需的蛋白质,以保证儿童的正常营养和发育,增强其抵抗力,防止病原菌的侵入;⑤避免接触过敏原、早期治疗原发性疾病等。

文献来源

周芳.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进展.黑龙江医药科学.;36(3):29-31.









































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药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yfff/601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