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第1次就诊
年1月20日
患者男性,59岁,主因“持续性胸痛3小时伴晕厥1次”入院。
现病史
患者20天前开始出现胸闷、气促,伴少许咳嗽。1周前气促加重,活动时明显,夜间可平卧。外院CT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今为进一步诊疗,门诊拟“肺炎”收入我院呼吸内科。
既往史
外院曾提示糖尿病可疑,否认高血压及脑梗死病史。
个人史
无嗜烟史,无嗜酒史。
家族史
家族中无类似病例,亦无相关特殊遗传病史可循。
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94次/分,血压/75mmHg。双下肺叩诊浊音,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浊音界无扩大,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额外心音,无心包摩擦音。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血脂基本正常。HbA1c11.4%。NT-proBNPng/L,TNT0.μg/L(0.μg/l)。血常规:wbc=""9/L,NE%59.8%。
心电图示V1~V3导联呈QS型,V1~V4导联ST段抬高约0.2~0.3mV(图1)。胸片示双肺多发渗出性病变,考虑炎症;心脏增大,心包少量积液(图2)。心脏彩超示左心扩大,左室二尖瓣腱索水平以下各壁运动减弱;左室心尖向外膨出,室壁瘤形成;EF31%。
图1.入院心电图
图2.入院胸片检查
图3.心脏彩超检查
初步诊断
类肺炎性胸膜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2型糖尿病?
转入心内科诊断(1月21日)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近期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Ⅲ级
2型糖尿病
双侧类肺炎性胸腔积液
诊疗经过
2月2日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狭窄75%,前降支中端狭窄90%,回旋支管壁欠规则,右冠状动脉近端狭窄85%(图4),遂经桡动脉入路于前降支置入支架1枚(图5)。由于术中血栓负荷较重,予替罗非班静推,术后反复出现胸闷痛不适,予硝酸甘油泵入后症状可好转。采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治疗药物,包括抗心衰、改善及预防心室重构、加强血糖控制。查体心率仍偏快,波动在85~次/分,因此在强化抗心衰的同时,将比索洛尔剂量由2.5mgqd加至5mgqd。因临近春节,患者要求出院,嘱患者出院后进行门诊随访、定期复查、择期行右冠状动脉造影。
图4.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图5.经桡动脉入路于前降支置入支架1枚
出院诊断(2月3日)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
2型糖尿病
肺部感染,双侧胸腔积液
第2次就诊
年2月12日
主因“晕厥1天”于2月12日入院。
现病史
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晕厥,每次持续半分钟左右,可自行缓解,共发作5次,曾有抽搐1次。医院诉心电监护示室颤,自行复律。外院胺碘酮带入。入院心电图示存在长间歇(图6),故停用胺碘酮。
图6.再次入院心电图示长间歇
病例资料
有“2型糖尿病”病史,目前使用胰岛素治疗。10天前在我科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冠状动脉造影+PCI术,植入支架1枚。遗留右冠状动脉狭窄85%。
辅助检查
血常规、胰腺炎三项、心肌酶、电解质、CRP、FABP、凝血四项基本正常。TNT0.μg/L,CK-MB11.8U/L,BNPng/L。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末前后径65mm,EF31%。
初步诊断
晕厥查因:恶性心律失常?低血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冠心病,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Ⅲ级
2型糖尿病
诊疗经过
患者有心肌梗死病史,心脏彩超提示有室壁瘤形成,医院心电图提示有室颤,无手抖、冷汗、饥饿等表现,外院带入胺碘酮入院,停用。在没有低血糖情况下,首先考虑为心源性晕厥。晕厥原因是否为前降支病变?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未再出现狭窄,右冠状动脉经过强化抗栓调脂治疗,狭窄病变已有所改善(图7)。进一步分析发现,患者的晕厥及室性心律失常存在3个特点:1.伴有血压升高;2.有时间规律性:主要发生于晨起(08:10)、下午探视(17:30~18:20)和夜间(21:30);3.时间短促。
图7.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未出现狭窄,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有所改善
在心功能改善、血钾正常的前提下,停用胺碘酮后晕厥仍反复发作,考虑患者存在电风暴。电风暴是一种需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自发的室速室颤≥2次/24h,多见于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其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传导系统异位激动、受体的反应性增高、心脏交感神经异常再生、心室肌细胞之间复极化不均一和延缓有关。
针对电风暴的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由于心电图示尖端扭转型室速(图8),坚定了予以患者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决定,但前提是保持干体重。首先给予患者艾司洛尔负荷剂量静推,同时美托洛尔口服,抑制了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静脉停用艾司洛尔后,逐渐增加美托洛尔剂量,患者未再发作室性心律失常。
图8.心电图示室性心律失常
但是,治疗并未到此结束。指南推荐,药物治疗只能作为ICD的辅助,考虑患者已达到了ICD指征,于是在心肌梗死4周后复查心脏彩超没有明显改善前提下,经家属同意,患者植入ICD。对于ICD后稳定期的患者需要预防电风暴的发生,β受体阻滞剂是受推荐的辅助用药。高选择性b1受体阻滞剂可克服传统β受体阻滞剂的缺点,具有更强的心脏保护作用和更小的副作用,故在保持干体重,复查BNPng/L的前提下,将患者治疗药物由美托洛尔替换为b1选择性更高的比索洛尔10mgqd。随访1个月,ICD程控及动态心电图未发现患者再发生室颤,多源性室性早搏也显著减少。
来源:《国际循环》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yfff/8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