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
新加坡暴发史上最严重的登革热引发热议
何为登革热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登革热,也称断骨热或花花公子热,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发病率较高。
流行季节:5~11月夏秋时期。
全球流行地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地区流行严重。
我国好发地区: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等南方地区。
登革病毒通过伊蚊的叮咬进入人类体内。
登革病毒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增殖,进入血循环,发生第一次病毒血症。
登革病毒定位于网状内皮系统和淋巴组织之中,在外周血液的大单核细胞、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组织细胞和肝脏的库弗细胞等继续复制到一定的程度,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
体液中的抗登革病毒抗体与登革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抑制骨髓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发热期:首先为骤起高热,可伴畏寒,体温在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维持3~7天。同时,发热期可伴头痛、眼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以及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皮疹期:在病程3~6天出现,先四肢后蔓延至躯干最后乃至全身,一般维持3~5天。
出血期:在病程5~8天出现,可发生于皮肤、胸腔、牙龈、消化道等处,还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肝大、脾大等。
极期(恶化期):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球结膜水肿、四肢渗漏征、胸腔积液和腹水等,严重者出现低体温、心动过速、四肢湿冷等休克症状。
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一般处理以及预防性治疗。
世界上第一支登革热疫苗Dengvaxia在年11月于墨西哥投入使用,覆盖全部四个血清型的登革热病毒活疫苗,被预防接种于9~45岁人群中。Dengvaxia已被证明能够预防大约59%的登革热感染。
控制传染源:患者应隔离在有纱窗、纱门的室内,隔离时间应不少于5日。
切断传播途径: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灭蚊剂,使用蚊帐、纱窗等。
保护易感人群:提倡适当锻炼、均衡饮食。
奥尼尔团队用沃尔巴克氏菌感染伊蚊,对它们进行换种。当蚊子感染该细菌,它们就无法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病毒。目前,该团队的沃尔巴克方法将覆盖全世界的三百万人。
编辑:有大果
排版:有大果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
[1]登革热(来源:百度百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yfff/9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