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药经理人
限制医用耗材→间接控制手术次数→限制报销费用→国家医保资金已经严重亏空→患者日后就医将无法得到保证,医院执行不力还要扣院长工资、降院长职务。这一长串的逻辑链条其实漏洞挺多,黑锅都让医保去背了。但小保要振臂疾呼:一是医保资金足够,二是医保还真没权力去修理院长啊!这锅我们不背啊!
之所以出现了“不问良莠一刀切”的混乱局面或者无序舆论,主要还在于卫生管理部门的粗放式管理和粗暴干预习惯,在于把本应成为政策结果的“药占比”或“耗占比”当成政策管理工具。如果还是“唯指标”化,不从建机制的角度入手,就不可能真正形成合理医疗的氛围和局面。
“耗材停用!医保亏空!手术暂停!拒绝收住院!”步入12月份,多地关医院停用的消息接二连三的传出,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关于医保资金亏空、医疗水平因耗材停用被迫倒退二十年、医院将不再收治病人等等说法一时间被传播得沸沸扬扬,大量患者的恐慌情绪被调动。12月18日,新浪微博医院内科主治医师的博主“何振医生”发微博表示,“所有的耗材都限制了,胸腔穿刺包都断货了”。其所指的,应该是“一次性使用胸腔穿刺包”,这是一种适用于胸腔穿刺手术的常用耗材,作用是抽取胸腔积液或积气,目前国内扬州洋生、苏州伟康、江苏阳普医疗等多家厂商均有所生产,其网络批量采购报价,在13元-16元/包左右。
紧接着12月19日,微医院口腔科医生的“PRND21”发表微博表示,“我司普通外科手术的大部分止血材料也被停了”,随即在微博上引发了大量转载。从地域上来讲,如果是此前贵州、四川等省份部分医用耗材被停用还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那么此次作为医疗资源最为丰富地区之一的北京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就不得不让人们重新审视起这一波“耗材停用事件”的影响。
实际上,之所以大量的恐慌情绪被集体调动,是基于目前存在的一个基本的逻辑:通过限制医用耗材,实质上是间接控制手术次数,从而限制报销费用。而这一逻辑的直接推论,则是国家医保资金已经严重亏空,患者日后就医将无法得到保证。而受此影响的,恐怕绝非只有医用耗材,因医保亏空而出现的对药品采购及使用的限制或随之出现。与此逻辑类似的,还有近日来受到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ysbj/10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