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普拉替尼后线治疗多种RET融合肺癌

RET融合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种罕见驱动基因变异,发生率约1%-2%。高选择性R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普拉提尼被广泛用于RET融合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临床实践中,多为单种融合变异患者,尚无关于RET-TKI用于携带多种RET融合病例的报道。年6月1日东南大医院邓立春教授和曹向明教授团队在JournalofinternationalMedicalRsearch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普拉提尼后线治疗多种RET融合变异的肺腺癌病例报告,4天患者全身状态明显改善,1周即达部分缓解(PR)且缓解持久,疗效令人惊喜。

病例介绍

1.患者基本情况患者为40岁男性,年4医院经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首次确诊肺腺癌,初诊时已伴有双肺多发转移;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ARMS-PCR)分析显示无基因变异。2.治疗经过一线治疗:患者自年4月起接受培美曲塞+铂类治疗,联合化疗6个周期后,采用培美曲塞单药维持治疗。年12月复查发现疾病进展(PD)。二线治疗:患者年12月至年5月,接受多西他赛+PD-1单抗治疗,共7个周期。年6月送检血液标本进行液体活检,基于panel行NGS,检出IGR(在CCSER2下游)-RET融合,属于非经典重排。年9月再次NGSpanel检测(淋巴结活检标本),检出intergenic-RET(intergenic:R12)和RET-NRG3(R11:N3)融合,仍未检出经典融合。遂未予RET融合靶向治疗。三线治疗:患者年11月起接受白蛋白紫杉醇+顺铂+贝伐珠单抗治疗。年3月给予放疗。年4月再次疾病进展。四线治疗:年4月换用另一种PD-1单抗(卡瑞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年6月,CT显示肿瘤仍在持续进展。此时,由于历经多线治疗、肿瘤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全身状况已很差,ECOGPS评分为3分。遂抽取胸腔积液再次送检NGSpanel检测(11基因),同时检出了3种RET融合基因:CCDC6-RET(C1:R12)(2.55%)、CCDC6-RET(C2:R12)(3.89%)和RET-NRG3(R11:N3)(0.83%)。其中CCDC6-RET(C1:R12)是一种已知的经典位点变异,能够被普拉替尼精准靶向抑制。五线治疗:年6月,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开始普拉替尼(mgqd,口服)靶向治疗。4天后,患者全身状态明显改善;1周后ECOGPS评分就从之前的3分恢复至1分,CT疗效评估显示达到PR(图1),起效非常快速;至年11月本文撰稿时,患者疾病控制仍然稳定,缓解持续时间已超5个月。全程诊治经过如图2所示。

图1普拉替尼治疗1周后(右)较治疗前(左)病灶明显缩小,达PR

图2患者临床诊治时间轴

诊疗经验传统疗法疗效有限,真实世界病例再度印证精准诊断技术、靶向治疗药物的巨大进步极大改善了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生存预后,RET融合基因的发现和RET-TKI的问世即是一大典型代表。RET是RTK家族中的一个原癌基因。RET重排可促进细胞存活、迁移和生长。年,RET融合首次被发现是NSCLC的一种罕见驱动基因变异,发生率约为1%~2%;在不吸烟或少量吸烟肺腺癌患者中发生率相对更高[5]。其融合伴侣众多,最常见的是KIF5B-RET、约占54%,其次为CCDC6-RET(17%)和NCOA4-RET(3%),其余为罕见融合。在RET-TKI问世以前,RET融合阳性NSCLC主要采用化疗、免疫治疗及多激酶抑制剂(MKI)治疗,但疗效有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成为转移性肺腺癌的一种标准治疗,但多数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低表达PD-L1、肿瘤突变负荷(TMB)低,因而对ICIs不敏感[7-9]。从本病例我们也看到,患者在前期治疗中,无论采用含铂双药化疗,还是化疗联合ICIs,抑或是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以及放疗、其他ICIs单药治疗,都未能获得理想的持久缓解,且随着治疗线数的推移,进展间期越来越短,全身状况也越来越差。普拉替尼开启中国RET靶向治疗时代,革新临床实践随着RET-TKI可及性的提升,其应用正日益广泛。基于全球多中心Ⅰ/Ⅱ期ARROW研究中普拉替尼突破性的疗效数据和可靠安全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年9月批准其用于RET融合阳性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一线或后线治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也于年3月加速批准其上市,用于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RET融合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治疗,成为我国首个获批的RET-TKI,开启了RET靶向治疗新时代。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RET-TKI已成为RET融合阳性NSCLC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也将普拉替尼作为Ⅱ级(≥2线治疗)推荐。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普拉替尼高效抑制多融合,“神速”、持久缓解本例患者是幸运的,当时普拉替尼已在国内获批上市。从治疗结果我们看到,用药4天后,随着肿瘤负荷的快速减小,患者一般情况也大幅改善,1周时PS评分已由治疗前的3分改善至1分,肺部病灶明显缩小,疗效评估达到PR,截至投稿时无进展生存(PFS)已将近半年。ARROW研究中,普拉提尼二线治疗RET融合阳性NSCLC首次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8个月,本例患者普拉提尼作为五线治疗1周即达PR,后线治疗实现如此快速的缓解着实令我们惊喜,堪称“奇迹”,患者和家属也表示大喜过望,这是精准靶向治疗的力量,是普拉替尼优异疗效在真实世界实践中的生动体现,也表明普拉替尼能够有效抑制多种融合共存的RET变异。略带遗憾的是,由于可用的肿瘤组织标本数量有限,我们未能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或免疫组化验证RET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否则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文献资料。此外,本病例多次检测中RET融合结果不尽一致,一方面提示了检测手段和标本选择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肿瘤生物学特征的“时空异质性”,不同疾病阶段、不同部位标本,检出结果都可能不同。因此,精准检测始终是靶向治疗的首要关口,肿瘤全程管理中在关键的时间节点需要实时、动态检测,为治疗策略制订提供准确信息。总结该病例报道为普拉提尼在多种RET融合并存病例的文献积累贡献了宝贵资料,也进一步证明了普拉替尼后线治疗仍然能快速起效、持续缓解的显著效果。我们希望通过将这一重要的临床发现转化为SCI文献,分享给国内外广大同道,使更多这类患者有机会从普拉替尼中获得快速起效,持续缓解和长期生存获益。期待普拉替尼可及性加速提升,使这一全球卓越创新成果切实惠及更多患者生命!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ysbj/1356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