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浆膜腔积液并多发骨质破坏上

本文原载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年第1期

患者男,23岁。因发现双侧大量胸腔积液1月余于年8月24日入院。患者于年7月17医院住院,拟行腹股沟疝手术,术前检查发现双侧大量胸腔积液,患者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无发热、盗汗。年7月18日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年7月24日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引流液均为血性乳状胸腔积液,李凡他试验阳性,胸腔积液细胞分类以单核细胞为主,集菌法查抗酸菌为阴性,脱落细胞检查未发现肿瘤细胞,胸腔积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正常。胸部CT提示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腔积液,脾内多发低密度结节,双侧多发肋骨及胸椎骨质破坏,腹膜后结节(图1,图2,图3)。静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10余日,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于年8月24日收入我院。患者自起病来精神可,饮食、睡眠一般,二便如常,体重无减轻。患者为公司职员,既往体健,无不良嗜好,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入院体检:体温36.5℃,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0mmHg(1mmHg=0.kPa);口唇无发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部可见双侧留置胸腔引流管。双肺呼吸运动对称,双下胸壁叩诊呈浊音,双下肺呼吸音减弱,触觉语颤减弱;心、腹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腹股沟可触及突出的肿块,平卧可消失;双下肢无明显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为5.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0.74,血红蛋白(Hb)为g/L,血小板计数(PLT)为×/L。尿、便常规正常。血生化:白蛋白(Alb)为23.4g/L,肝、肾功能和血糖正常。凝血功能正常。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CA为.70U/ml,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和糖链抗原CA均正常。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和自身抗体均阴性。降钙素原(PCT)为0.05μg/L,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阴性。免疫系统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行血、尿M蛋白鉴定阴性。白细胞手工计数: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占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占75%,嗜酸粒细胞占6%,嗜碱粒细胞占1%,淋巴细胞占5%,单核细胞占10%,异形淋巴细胞占2%。骨髓细胞学涂片:粒系占52.5%,红系占35%,巨核易见。

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后,于年8月26日行内科胸腔镜检查。术中可见左侧胸腔内大量褐色乳状积液,共引流约ml,胸膜壁层、膈胸膜见大量白色斑片样病灶,其间见溃疡样改变,并血性物覆盖,脏层胸膜充血(图4,图5)。胸腔积液常规检查:外观混浊,李凡他试验阳性,细胞总数个/μl,白细胞为个/μl,单核细胞为36%;胸腔积液生化检查:总蛋白(TP)为43.2g/L,氯(Cl)为.8mmol/L,葡萄糖(Glu)为5.24mmol/L,乳酸脱氢酶(LDH)为U/L,腺苷脱氢酶(ADA)为13U/L,甘油三酯(TG)为17.16mmol/L。苏丹Ⅲ染色阳性。胸腔积液细菌培养、真菌培养、抗酸染色、寄生虫染色和找肿瘤细胞均阴性。胸膜活检病理示(图6):间皮细胞增生,可见纤维素样坏死物,并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考虑脓胸可能;抗酸染色阴性;胸膜活检标本加做免疫组化染色未见浆细胞骨髓瘤浸润。

患者上腹部增强CT:胸腰椎体及第10胸椎右侧横突可见多发低密度影;脾内多发囊性病变;胰腺萎缩;腹腔内多发囊性包裹性影。下腹部增强CT:椎体及骨盆诸骨多发囊性低密度区,边界清楚;盆腔大量积液(图7,图8,图9,图10)。全身骨显像:静脉注入99mTc-MDP显像剂后,第8、9和12胸椎,第5腰椎骨呈显像剂稀疏区,考虑骨质病变。

初步诊断:多浆膜腔积液伴多发骨质破坏原因待查。

治疗:入院后患者出现发热,最高体温为39.0℃,无畏寒、寒战,考虑由于长期留置胸腔引流管继发感染所致,给予头孢米诺+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2d后体温降至正常。内科胸腔镜检查的同时引流了大量左侧胸腔积液。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怎样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ysbj/194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