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男性肺活量ml+ml残气量=肺总量ml,所以普通男性单侧胸腔量ml左右,女性ml左右。
基于这个意义说单侧ml以下极少量,单侧ml以下少量,单侧~ml中量,单侧大于ml大量,亲们可以接受吧,不过这只是个感性认识不做参考。
从B超中谈定位
现在说说B超,说实在由于沟通不够,B超医生不理解临床医生要什么,临床医生不理解B超医生写什么,所以B超医生常说给他们一个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
不过亲们说了,我只要定位,打个叉叉嘛,你以为在皮肤上打个叉叉就万事大吉了吗?非也。
先说说B超医生究竟干了一些神马?
首先他们会要病人摆出一个pose。注意这个pose和我们胸穿的pose不太一样,所以这里就有陷阱,一针下去可能会碰到骨头,如果经常这样亲们会表示鸭梨很大,摆好pose之后不同B超医生有不同做法,有的会通用探头水平向上打出个膈面。
如果有水一层一层往上扫,同时看看有没有包裹,絮状漂浮,胸水活动度,粘稠性等等。
下面是关键,给胸水定位无论在那个径线(通常都是肩胛下线)探头都是垂直的,就是和脊柱是平行的,在这个基础上扫出皮肤厚度,无回声区(现在不写液性暗区,也就是告诉临床医生不一定是胸腔积液哦。
如果是肺水肿我也不负责,亲们可要小心,无回声区前后径,上下径,有的还有左右径,好心一点写上安全进针距离,大概估个液体量,最后定个叉叉。
这里面就有安全隐患了,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报告,我们把这个图转90度这样就符合我们的审美要求了,首先我们分清哪里是皮肤,哪里是胸水,哪里是被压迫肺下缘,哪里是膈肌上缘。
注意我旁边附了一张小图,这样大家就可以理解了,还有不明白的吗?
问题出来了,有些B超医生把前后径定位在绿线1处,这个很危险,不但无法估计胸水量,而且胸水少时这个前后径很细,就是一条小缝,歪一点就扎到肺了,临床医生以为胸水很多,深度10cm呢,一针下去,到肺了。
绿线2是上下径,这个上下径应该定在哪个位置也是靠感觉,现在很多B超医生把前后径定在红线3处,这样比较合适,但斜到什么水平也是跟着感觉走。
B超医生以为临床医生都懂得看,我不知道大家过去是不是都注意到了,认真看图了吗?现在我把图转90度竖起来,恢复B超报告排版样式,顺便纠正一条线,大家都看懂了吗?
一切为了安全
从临床经验中谈谈方法的分享
下面就要讲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乱七八糟讲了这么一大堆,亲们看的很开心,可是想过为什么我要写呢。
首先是为了「偷懒」:临床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抽胸水是个冒险的活,大凡有胸水之人病情重,体质差,年龄大,如果手气背扎破两个肺大泡,气胸了,明天说不定家属就要在你科里摆灵堂,所以特别是老人家……一句话:不折腾,或者不瞎折腾。
胸水分少、中、大,对于少量胸水以诊断穿刺为主,老人家病情重的,甚至不穿比穿更好。有些心衰的,还在消毒,就吓得双手发抖,心动过速了。对于中量胸水诊断和治疗并行,大量胸水以治疗(缓解症状)为主。
其次是为了安全:这个就像开采油田,下手之前你得清楚我这个钻头下去能采出多少油,矿井会不会爆等等。如果是少量,见好就收,不要贪多恋战;如果是中量你就要估好是偏少的中量,还是快到大量的中量,得预估下你要采多少油,既采到油又能安全收工。
其实我们还是常常低估了胸膜自己的回收能力,所以没必要太积极抽胸水,如果少量胸水,可以用低蛋白、心衰或新发的感染来解释。非要去抽,这不是害人害己吗,出了事,只能怪自己。
再次还是安全:多看懂一些报告不会吃亏,这样你就不会出现8cm深的胸水你敢一针扎到底的事情,得知道这8cm在哪?另外明白解剖特点和肺脏在抽水中是如何回复的,你很自然会想到针头尽量斜向下,不要翘起来的原因,因为这样很容易碰到回复的肺。
如果抽一半抽不出,要估估量,一个可能是由于胸水太粘稠;另外可能是预估的量偏多,实际上抽的差不多,说不定针头已经吸到回复的肺了,这个时候不要退一点再猛往进针,也不要左右摆。
正确做法是把针筒胸水打一点进去在轻轻改变角度,如果试两次还不行,还是尽早收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ysbj/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