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的解剖功能及临床检查
(一)胃的解剖:胃是消化管各部中最膨大的部分,上以贲门与食管相关,下以幽门与十二指肠相通。胃的位置和外形可因体型、年龄、进食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贲门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幽门约在第1腰椎体右侧。
胃壁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四层,空虚时形成许多皱襞,部分为纵行。贲门部粘膜有锯齿状环形的食管胃粘膜线,幽门处的环形幽门瓣及幽门括约肌,可延缓胃内容物排空、防止肠内容物逆流至胃。
胃的容量与年龄有关,容量在新生儿约为30~60ml,1~3个月时90~ml,1岁时~ml,5岁时为ml~ml,成人约为ml。
(二)胃的生理功能:受纳食物并分泌胃液以助其消化,并可吸收少量高度脂溶性的物质,此外还有内分泌功能。
空胃时,胃中部可出现向尾区推进的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可将胃内积聚的残渣或粘液送至十二指肠。进食后,胃由中部开始出现有节律的向幽门推进的蠕动,即为胃蠕动,对食糜有一定的回推作用,其频率在成人约为3次/min,有利于食物与胃液的充分混合并可进一步搅拌和粉碎食物。当胃内食糜被分解成足够小的颗粒时,便可由胃排入十二指肠,即为胃排空,其速度受到食物类型、情绪、小肠功能等多重因素影响,且是间断性的。其中,糖类排空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类食物排空最慢。
胃粘膜中有三种外分泌腺,其中贲门腺分泌粘液;泌酸腺中的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颈粘液细胞分泌粘液;幽门腺中的粘液细胞分泌粘液、HCO3-、胃蛋白酶原,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三)胃液的成分及作用:空腹时,胃液较少,仅含粘液、少量蛋白酶,几乎没有盐酸;情绪紧张、应激、进食等因素可刺激胃液大量分泌。纯净的胃液无色而呈酸性,PH0.9-1.5,除水分外,其成分主要为盐酸、胃蛋白酶、粘液、HCO3-、内因子等。其中盐酸具有杀菌、激活胃蛋白酶原、促进铁和钙的吸收、分解食物、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的作用;胃蛋白酶原激活转变为胃蛋白酶后,可使蛋白质水解;胃粘膜表面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可使胃粘膜免受食物或盐酸的损伤;内因子可促进VitB12的吸收。
(四)小儿胃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小儿胃容量小,小婴儿胃略呈水平位,且贲门和胃底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幽门痉挛而出现呕吐等。另外,婴幼儿以乳类为主要饮食,胃排空时间约为乳2~3小时;牛乳3~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较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小儿胃的检查:
1.胃的视诊:胃为空腔脏器,正常小儿当饱食后可有上腹部轻度膨胀,但多数无法看清胃的轮廓;某些腹部皮下脂肪菲薄的早产儿或营养不良儿在饱食后有时可看到胃型和蠕动波。除此之外,如在上腹部视及胃型及由左肋缘下向右推动的胃蠕动波,则多提示患儿存在胃肠道的梗阻,如用手拍击腹壁或给患儿喂食可使其更加明显。可见于先天性幽门狭窄、幽门痉挛、先天性肠高位闭锁及肠狭窄等疾病的患儿,有时还可见到自右向左的逆蠕动波。
2.胃的触诊:胃肠道梗阻患儿可于上腹触及胃型、肠型等,有时也可见于饱食后的正常小儿。另外,胃部触诊还需注意有无包块、触痛等。
3.胃的叩诊:由于小儿进食或哭闹咽入的空气有一部分聚集于胃部,故在左前胸下部肋缘以上的胃区可叩击一鼓音区域,即为胃泡鼓音区,又称为Traube鼓音区,此区上界为膈及肺下缘,下界为肋弓,左界为脾脏,右界为肝左缘,其大小与胃泡充气量多少以及周围组织器官结构变化有关。正常小儿胃泡鼓音区在空腹时有所增大,饱食后缩小或消失。胃扩张、幽门梗阻等疾病的患儿胃泡鼓音区可出现异常增大,心包积液、左侧胸腔积液、肝左叶增大、中重度脾肿大以及胃腔内占位性病变等疾病的患儿胃泡鼓音区可异常缩小,急性胃扩张、溺水等患儿可因胃内充满液体或食物而使胃泡鼓音区消失,代之以叩诊呈浊音。
4.胃的听诊:当小儿胃内有大量液体及气体时,可闻及振水音。检查方法为:嘱患儿平卧位,一手冲击振动其腹部,同时以耳或听诊器贴近上腹部胃区听诊,所闻及的气体、液体碰撞的声音即为振水音。正常小儿可于大量饮水或饱食后进水后闻及振水音,但如在患儿空腹或进食6-8小时之后,上腹部仍可听到振水音,提示胃内有较多液体潴留,多见于幽门梗阻、胃扩张和胃液分泌过多等疾病。
**临床相关疾病介绍**
1.急性胃炎:多由于患儿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或有毒物质(强酸、强碱、乙醇、农药等)、机体应激(如严重感染、休克、缺血缺氧、中毒、颅内高压、严重烧伤、精神极度紧张、呼吸衰竭和其它危重疾病等)、感染(如细菌及其毒素、病毒等)等病理状态引起,为胃黏膜或胃壁的急性炎性改变。另外,一些不洁或过于辛辣、过冷过热的食物以及部分过敏体质小儿出现的食物过敏显现也可导致急性胃炎的发生。患儿多起病急骤,可有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甚或呕血、黑便等轻重不一的临床症状,伴有感染的患儿可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有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甚至休克等。临床需与肠痉挛、蛔虫症等鉴别。必要时可查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协助诊治。
2.慢性胃炎:各种有害因子如感染(尤其是Hp感染)、十二指肠液反流、饮食不当(如经常过冷、过热或过于辛辣饮食、暴饮暴食等)、持续用药(如阿司匹林、激素等)、X线以及食物过敏等长期反复作用于胃黏膜或某些全身性疾病造成的慢性胃损伤(如尿毒症、重症糖尿病、肝胆胰疾病、SLE等)而引起得胃黏膜慢性损伤,即为慢性胃炎,小儿以浅表性胃炎最常见。依据病理学改变程度不同分为轻、中、重三度,患儿常以反复发作、无规律性、但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的腹痛为首诊症状,脐周、上腹为著,可为隐痛或钝痛,严重者可为剧烈绞痛。患儿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反酸、呕吐、腹胀、嗳气等表现,久之可影响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出现乏力、消瘦、食欲不振。部分患儿可有呕血或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胃超声检查、胃镜以及Hp感染的筛查是有效的诊疗手段。
3.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Hp为革兰阴性微需氧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与慢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有关,其适宜生长的PH为5.5-8.5。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年发表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1)Hp的检测指征包括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淋巴瘤、慢性胃炎、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的患儿、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drug,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如果尚无足够证据显示Hp感染与中耳炎、牙周疾病、食物过敏、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生长发育迟缓有关或临床检查的目的是寻找潜在病因,而不是检测是否存在Hp感染以及功能性腹痛患儿不建议常规行Hp检测。尿素呼气试验(UBT)中13C尿素呼气试验无放射性,适用于儿童,可用于诊断Hp现症感染,还可用于治疗后的复查。粪便Hp抗原检测(SAT)是唯一一项诊断准确性不受患儿年龄影响的无创性检测方法。Hp培养阳性是诊断Hp现症感染的"金标准"。
(2)Hp感染的诊断:符合下述四项之一者可判断为Hp现症感染:①细菌培养阳性;②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均阳性;③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RUT结果不一致,需进一步行非侵入性检测,如UBT或SAT;④消化性溃疡出血时,病理组织学或RUT中任一项阳性。
本平台其他精彩文章导读(点击即可阅读):
小儿常见呼吸异常的临床分析(上)
小儿临床常见危象诊治(2):肌无力危象、惊厥危象、少动危象
版小儿感染性腹泻病诊疗指南
图表精讲小儿瘫痪
小儿脑疝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
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
临床近30种异常面容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收藏)
有关结核菌素试验临床应用的最新专家共识(版)
让儿科医生心痛的心源性腹痛
儿童常见慎用或禁用药物一览表
小儿颅内低压征的诊断与鉴别
手足口病的诊治要点
十六个问题让你全面看懂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昏迷患儿去大脑强直与去皮层强直的区别
住院患儿不同病原体肺炎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指南(草案)
小儿物理降温之孰是孰非
为健康中国扬起我们的手!
最新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介绍
儿童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和治疗
小儿热性惊厥诊疗指南
儿童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年9月)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诊治方案(版)
儿科常用抗微生物药使用剂量指南
儿童静脉使用阿奇霉素静脉指南(版初稿)
小儿常用祛痰药使用专家共识
让医患和谐的18字黄金法则
教你全面了解PPD试验
小儿常见9种病原体所致肺炎的临床特点
第三至六对颅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与意义
小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治方案
儿童高血压的定义、分期及常见原因
小儿危重症的临床判断与评估
小儿呼吸系统常见重点、难点知识汇总
卵圆孔未闭是不是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低钾血症诊治精要
赞赏
人赞赏
中科刘云涛影响力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ysbj/8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