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在人山人海中
完成体检
手里拿着体检报告
却是一头雾水
体检报告单上各项指标及结果
让人摸不着头脑
……
本期专家解读
——体检报告肺部问题
受邀专家朱文约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会员。爱康国宾健康管理集团杭州爱康国宾健康体检中心副主任医师
如今,很多单位都会为员工定期组织体检,而不少人通过体检发现了一些肺部问题,包括:肺结节、肺纹理增粗、肺纤维灶、胸膜增厚……等等,这些检查的结果难免让不少人心存顾虑,更有甚者看到肺结节就会认为是肺癌前兆,心慌慌!
那么,到底这些体检结果所示的肺部相关问题是不是危险信号的提示,本论坛请到医学影像专家朱文约副主任医师为大家答疑解惑。
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肺部影像学上表现为直径小于2cm,位于肺实质内圆形或类圆形的不透明且密度增高的阴影。
肺小结节可以由许多原因引起,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结核、炎性肉芽肿等。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肺内结节是良性的,当然也可能是恶性疾病的表现,即便真是也不用怕,因为大多数是早期甚至极早期的肺癌。
朱文约副主任医师提示:体检发现“肺结节”,关键在于找专业医师做良恶性诊断,
近年来由于胸部CT检测的广泛应用,发现肺部小结节的患者越来越多。这些肺部小结节中有一部分是肺癌,但更常见的病变为炎症、感染、结核、霉菌、亚段肺不张、出血等。
研究表明:<5mm、5-10mm、>10mm的小结节肺癌的可能性分别为0.6%、0.9-5.8%、8.9-26.1%。因此,胸部CT发现肺小结节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正确对待、正规处理、密切随访。
如果是孤立的肺结节,一般根据下面的原则处理:
?小于8mm的肺结节,可以影像学(CT等检查)随访观察;
?对于大于8mm的实性非钙化结节,可以考虑行PET-CT检查,如果PET-CT结果考虑肺癌可能性低,3个月之后进行低剂量CT检查;如果怀疑肺癌可能,考虑进行活检或手术切除,然后视病理结果决定下一步;
?对于非实性或部分实性结节,如果大小在10mm以下,可以影像学(比如CT)随访;
?对于非实性或部分实性,但大于10mm,建议3-6个月复查低剂量CT,如果稳定,可以6-12个月再复查,或活检,或考虑手术切除;如果变大或实性成分增加,可以行手术切除,然后根据活检或切除的病理结果再决定下一步。
肺纹理增多、增粗
经常会在X线胸片检查报告中看到:“两肺纹理增多增粗,请结合临床。”这样的结论描述往往让人不甚理解,到底严重与否呢?
朱文约副主任医师解释说:要理解这类结论的真正含义,先得从肺纹理的构成谈起。我们可以将两肺想象成一颗树,肺泡肺实质就是那茂盛的树叶,而肺内的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淋巴管结构就相当于树枝,它们在X线图像上显示为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我们称之为“肺纹理”。
引起肺纹理增多的原因很多,既可以是病理性的,也可以是生理性或技术性的。一般说来,孤立地报告肺纹理增多,供临床价值不大。只有认真分析肺纹理增多的性质,并与其他X线表现和临床情况及技术条件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肺纤维灶
肺纤维灶,多为肺部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肺结核)后自然愈合后遗留的纤维化病灶,是肺脏受到伤害后,人体修复产生的结果。一般如果纤维化范围小,对身体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如果范围广,就可能导致肺功能降低,出现缺氧和呼吸困难等,需进一步至专科就诊。
胸膜增厚
胸膜增厚指在胸膜病变基础上,纤维蛋白沉着和肉芽组织增生而致纤维化,使胸膜厚度增加的现象,是渗出性胸膜炎或胸膜积液的结果。胸膜增厚可为局限性或广泛性,造成胸膜增厚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急慢性胸膜炎、结核、胸膜间皮瘤或胸腔内急慢性感染等疾病。
一般单纯胸膜增厚没有特别的临床意义,但如果伴有发热、胸闷、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肺内肿物、胸腔积液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广泛的胸膜增厚则需进一步检查治疗。
肺大泡
体检胸部CT报告提示:肺大泡,这又是什么呢?
朱文约副主任医师解释:肺大泡(肺大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肺大泡一般是继发于小支气管的炎性病变,如肺炎、肺结核或肺气肿,也有一些病因不清的特发性肺大泡。
肺大泡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肺部病损,自发性气胸是肺大泡病人最常出现的并发症。病人临床表现为突发胸痛、喘憋、咳嗽及呼吸困难。该类疾病目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途径,但如是无症状的肺大泡一般勿需治疗。
肺癌的肿瘤标志物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肺癌防与治的关键,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无需定位、微创安全、快速准确、易于推广等优势,可为肺癌的诊疗、病情预测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癌胚抗癌(CEA)
CEA是起源于大肠癌组织的一类免疫糖蛋白,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广泛存在于乳腺癌、肺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组织。CEA已经成为了非小细胞肺癌可靠肿瘤标志物之一,阳性检出率可达40%-80%,其中腺癌最高,对小细胞肺癌的敏感性较差,约为30%。
?糖类抗原(CA)
CA是起源于卵巢癌上皮组织,CA的上调表达可提示宫颈癌、卵巢癌病变风险。相关研究提示,在肺癌患者血清中,CA阳性率可达60%-70%,可见CA检测在肺癌早期筛查、预后判定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SCC参与肿瘤细胞调控过程,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以肺鳞癌的诊断特异性最高,SCC升高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SCC升高一般提示病情恶化或复发转移,因此可用于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体检中套餐中涉及到一些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就是其中一项常检的项目(以下称NSE)。那么,NSE指标的增高有什么临床意义吗?朱文约副主任医师解释说:NSE指标与以下几类疾病相关。
小细胞肺癌
该类患者的血清NSE明显增高,其诊断灵敏度达80%,特异性达80%~90%。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此项指标并无明显增高,故可作两类疾病的鉴别诊断需要。另外,血清NSE水平与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因此,血清NSE检测对小细胞肺癌的病情监测、疗效评价及预测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神经母细胞瘤
该类疾病的NSE阳性率可达96%~%,其测定值明显增高,且血清NSE水平与病期及预后相关。所以,测定血清NSE对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其他相关疾病
血清NSE增高还可见于少数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转移性精原细胞癌、黑色素瘤、胰腺内分泌瘤等。
朱文约副主任医师提醒
体检中发现NSE指标异常升高,建议积极去寻找原因。如果只是轻微的升高,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一般非肿瘤原因,比如炎症、实验室误差、正常的差异等都有可能引起NSE指标轻微升高,这样的情况我们只需定期随访NSE指标即可,但是如果在随访的过程中,发现NSE逐渐升高,这样往往提示是恶性肿瘤可能,需要找专业医师诊断和治疗。
?胃泌素前体释放肽片段(Pro-GRP)
研究证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内可特异性分泌Pro-GRP,因此在临床中被作为小细胞肺癌诊断的重要指标,其敏感度高达85%。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
CYFRA21-1是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碎片角蛋白经降解后进入血液的可溶性物质,是小细胞肺癌、肺鳞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血清CYFRA21-1的浓度及敏感性随病情进展而升高,CYFRA21-1对肺癌的敏感性为40%~60%,从组织学角度看,其对鳞癌的敏感性高于腺癌及小细胞肺癌,CEA与CYFRA21-1联合检测,准确率高达70%以上,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及监测肺鳞癌的化疗疗效。
肿瘤标志物只是为肺癌的诊断提供参考,且上述肿瘤标志物大部分并没有特异性,也就是说,某一个指标升高,除了肺癌可以引起,也有其他原因可以引起,比如炎症、其他部位的肿瘤等,必要时,对于肺癌的诊断,还要结合其他检查。
影像+活检
根据CT、MRI、ECT、PET-CT等这些检查明确原发肿瘤(T:肿瘤大小)、淋巴结情况(N:转移淋巴结)以及有无转移(M:有无远处转移),对肺癌进行TNM分期。
诊断准确性最高的是PET-CT,可达到80%左右的诊断符合率,比CT准确率高。
进一步确诊肺癌后,需要进行进行活检,一方面进行病理确诊,另一方面进行基因检测,以期找到适合靶向治疗的靶点。通常需做气管镜和肺穿刺,前者主要用于中央型肺癌,创伤较小;后者主要用于周围型肺癌,存在出血及气胸的风险。
基因突变检测成「标准动作」
肺癌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病,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的重要基因被称之为驱动基因。当驱动基因突变后,就会把癌细胞「驱动」起来。
目前,已知有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已达肺癌总数的2/3左右。除EGFR、ALK之外,越来越多新的驱动基因靶点被发现,包括ROS1融合、RET基因融合、Met点突变、HER2突变、BRAF突变、NTRK融合等。
作用于特异性驱动基因的靶向药物疗效显著,生存时间延长,且副作用低,因而基因检测已成为接受靶向治疗的「标准动作」。
肺癌的预防和筛查
肺癌是最可预防的癌症之一,肿瘤预防可分为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为病因预防,基本原则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WHO提出的人类健康四大基石。
二级预防即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预防,癌症筛查及健康体检是有效手段。
三级预防即为临床预防,主要目标是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长期吸烟人群;年龄大于55岁,且有肿瘤家族史;有职业暴露史,接触放射线,或者在粉尘环境里工作;有肺部基础性疾病等肺癌高危人群,需定期体检,进行肺癌筛查。
低剂量螺旋CT是国际上通用的筛查早期肺癌的方法。其放射线剂量是普通CT的六分之一左右,且准确高,可查出两毫米以上的微小结节,可发现早期肺癌。
低剂量螺旋CT与分子标志物在肺癌筛查早诊中的联合应用,必将为肺癌的筛查和早诊带来新的希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zlff/10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