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讲师:黄媛医生
浙江大医院
基
本
情
况
患儿,女,11Y5M,因“发热伴咳嗽10天”于.6.5入院。
现病史:
10天前出现发热,最高40.7℃,热峰4次/天,有咳嗽,且逐渐加重,咳嗽剧烈时伴有腹痛,伴咳痰,至当地就诊,查血常规:WBC8.3*/L,N72.3%,CRP28.04mg/L,予“阿奇霉素以及罗氏芬”静滴抗感染治疗,发热咳嗽无好转,遂至我院湖滨院区就诊,诊断为:1.急性重症肺炎2.胸腔积液3.脓毒症,给予告病危、吸氧、舒普深(6.2-6.4)、阿奇霉素针(6.2-6.4)、美罗培南针(6.4-6.5)、利奈唑胺针(6.3-6.4)、甲强龙针40mgQ12H(6.4)、甲强龙针40mg(6.4-6.5)静滴治疗,为求行纤支镜检查,收住入院。
患儿起病后精神软,胃纳差,睡眠一般,大便偏稀,小便偏少,体重减轻2Kg,否认异物吸入及结核病患者接触史。
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
既往有咳嗽气喘,具体不详,余无殊。
入院查体
T38.1℃,P次/分,R32次/分,BP98/65mmHg,神清,精神偏软,咽红,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呼吸促,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哮鸣音以及湿罗音,心腹及神经系统无殊,无皮疹。
入科前辅检
胸水B超:左侧厚约0.25cm,右侧厚约1.9cm;
咽拭子肺炎支原体RNA+;MP-IgM3.26COI;
6.5前降钙素:3.ng/mL;ESR30mm/h;
生化:总蛋白:55.4↓g/L,白蛋白29.6↓g/L,GPT45U/L,LDHU/L,铁蛋白:.5μg/L;
呼吸道免疫荧光染色、凝血谱、抗核抗体20项、类风湿因子、血培养、痰培养、PPD:均阴性。
血常规+CRP
6.2胸CT
初步诊断
1.急性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
2.呼吸衰竭
3.胸腔积液(双侧)
4.脓毒症
鉴别诊断
1.肺结核
2.哮喘
3.川崎病
4.病原学鉴别
5.并发症
入院后辅检
血常规+CRP
凝血谱
辅助检查
灌洗液:MP-RNA+;
6.10生化:GPTU/L,LDHU/L,白蛋白28.4↓g/L;
6.17抗凝血酶III,蛋白C活性%↑(正常值60-%),蛋白S活性24.90↓(63.5-%),抗凝血酶III%;浙一抗心磷脂抗体测定:ACL-IgM24.73↑MPL-U/mL,余ACL-IgG、ACL-IgA、β2GP1-IgG、IgM、IgA正常。
Tsport、痰培养、血培养、灌洗液培养、BNP、心肌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
6.11胸部增强CT
6.11增强胸部CT
胸水B超
胸水
纤支镜
诊治经过
最后诊断
急性重症肺炎(肺炎支原体)
I型呼吸衰竭
多浆膜腔积液
肺动脉栓塞
脾梗死
塑型性支气管炎
肝功能异常
气胸
6.27胸片
院外随访:上中腹增强CT
7.19胸部增强CT
儿童支气管肺炎合并血管栓塞
概述
MP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病原之一[1],MPP占住院儿童CAP的10%一40%[2]。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MPP)发病率增高并呈流行趋势,难治性及重症MPP病例增多[3.4]。
既往认为,儿童血管栓塞在临床极其罕见,但近年来,国内外均有MPP合并栓塞的病例报道。
发病机制
直接形式:MP诱发细胞膜表面的脂蛋白产生炎性细胞因子,造成组织器官的直接损伤
间接免疫调节形式:支原体与人体某些器官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可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导致自身免疫损伤
血管闭塞形式:感染后机体高凝状态引发血管炎或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性损伤[5]
MP感染患儿存在细胞亚群功能紊乱[6],亦提示免疫机制在支原体感染造成的肺内、肺外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难治性MPP常由于病原体及毒素的直接侵犯以及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胶原暴露,激活机体凝血系统并形成高凝状态,从而形成微血栓,造成肺栓塞、脑栓塞、四肢深/浅动静脉血管栓塞等一系列血栓性并发症。
早期识别的实验室检查
朱晨曦等认为认为D二聚体可作为栓塞形成的高危因素筛查[7]。儿童MP感染后并发血栓形成与抗磷脂抗体(aPL),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L/ACA)、狼疮抗凝复合物(LA)、β2糖蛋白抗体(β2GP)有关[8],这些抗体可能是MP感染后发生分子模拟的产物。
肺栓塞的易感因素:发生肺栓塞患者很多抗磷脂抗体(aPL)均阳性[9-12],个别患者有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明显增高[13],部分患者同时还有蛋白C和蛋白S抵抗[10.11]。
总结,对于MPP,尤其是持续高热不退的难治性、重症MPP患儿,均应及时完善ACA、β2GP和蛋白C、蛋白S检查,尤其当发现ACA阳性和/或蛋白C活性降低时,要高度警惕血栓发生。
早期识别的临床表现
MPP并发肢体血栓栓塞常表现为局部皮温异常、肿痛、活动障碍,心、肺、脑等一旦发生栓塞,病情凶险,可短期内致死或致残。
脑梗塞:头痛、抽搐、昏迷等
肺栓塞:缺乏特异性,气促、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烦躁等
栓塞累及的血管静脉多于动脉,可能与静脉血流缓慢且易形成湍流有关。
早期识别的特检
治疗
对于MP肺炎D-二聚体明显升高者,即使没有栓塞的临床表现,也应给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16]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后遗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无溶栓禁忌首选在6h内静脉溶栓[17]。
急性肺栓塞患者若出现休克或持续性低血压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确诊后需立即行再灌注治疗,于发病48h内溶栓疗效最佳,有症状者溶栓时间窗可延长至6-14d[18]。
对于血流动力学平稳、肺部CT非大块性肺栓塞病例,给予吸氧、制动、抗凝等即可获效,溶栓非必须措施。
急性外周动脉血栓形成首选局部动脉内药物溶栓,治疗时间窗在发病6h内[19]。
脾梗死在儿童中少见,治疗方法以切除脾脏、抗凝为主[19]。
总结
有无栓塞临床表现,给予必要实验室检查(如:D-二聚体,抗心磷脂抗体),怀疑栓塞时及时行影像学检查确诊,并尽早治疗,减少致残及死亡。
参考文献:
荆小袁,陆敏.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意义[J].国际儿科学杂志,,43(7):—.DOI:10./cma.j.Issn.—..07..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年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0(17):-.DOI:10./cma.
j.issn.-X..17..
TamuraA,MatsubaraK,TanakaT,etal.Methylprednisolonepulsetherapyforrefractory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inchildren[J].JInfect,,57(3):-.
陈玲玲,成云改,陈志敏,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混合感染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50(3):-.
NaritaM.PathogenesisofextrapulmonarymanifestationsofMycoplasmapneumoniacinfectionwithspecialreferencetopneumonia[J].JInfectChemother,,16(3):—.D01:10./s--.x.
陈良东,周建波,张廷,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TNF-α、IL-6、IL-8及T细胞亚群变化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16(9):-.
朱晨曦,杨京华,李杰,等.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9(6):-.DOI:10.3/cma.j.issn.-..06.01.
陈煜,黄萍,田维敏,等.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血栓形成1例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33(2):-.
苏海燕,金尾静,张海邻,等.支原体肺炎合并肺栓塞一例临床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50(2):-.
BrownSM,PadleyS,BushA,etal.Plasmapneumoniaandpulmonaryembolisminachildduetoacquiredprothromboticfactors[J].PediatrPulmonol,,43(2):-.
Graw-PanzerKD,VermaS,RaoS,etal.VenousthrombosisandpulmonaryembolisminachildwithpneumoniaduetoMycoplasmapneumoniae[J].JNatlMedAssoc,9,(9):-.
AscerE,MarquesM,GidlundM.Mpneumoniaeinfection,pulmonarythromboembolismandantiphospholipidantibodies[J].BMJCaseRep,,19:.doi:10./bcr.12...
魏红玲,常艳美,鲁珊.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栓塞一例[J].中华儿科杂志,,53(2):-.
LeviM,vanderPollT,BullerHR.Bidirectionalrelationbetweeninflammationcoagulation[J].Circulaiton,4,(22):-.
沈林,胡晓芳.急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CRP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微生物学杂志,9,29(6):77-79.
刘金荣,赵顺英.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判断与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8(1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48(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4(3):-.
金尾静,张维溪,张海邻,等.支原体肺炎合并栓塞23例诊治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zlff/11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