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闻医者仁心恪尽职守发生在商

医院的感人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医院的奇迹每天也在发生。医院医护人员怀有“医者仁心”的博爱情怀,始终铭记救死扶伤的职责,恪尽职守,默默无闻,用他们的医术换来了生命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用他们的真爱赢得了感动的热泪、赞许的挚言。

1.老先生把手举得高高的,伸出了大拇指点赞

黄色、粉色、红色、紫色……正月里,一束束漂亮的花朵在医院全科医学科绽放,把这个白色的世界打扮得格外温馨。刘老先生的女儿说,这些老人亲手制作的铁丝花是家人要送给全科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礼物,是对医护人员精湛医术和崇高医德的感谢。

87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常客,因为患多种慢性病,他每年都要住院一段时间接受疗养。但这次刘老先生的病情比以往都严重。1月30日,87岁的刘老先生因“咳嗽、咳痰伴右侧胸痛5天”入院,当时老先生咳嗽、胸闷、大汗、乏力、纳差明显,胸部CT见两肺感染、双侧胸腔积液。医生的诊断写了很长:肺炎、胸腔积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房颤、高血压病Ⅲ级、帕金森综合征……老先生的子女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吸氧、抗感染、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强心、利尿、改善循环、控制心室率、鼻饲饮食、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持续进行,老先生症状逐渐改善,老先生的子女也一天天收获着感动。“刚来的时候父亲病情很严重,一直高烧不退,不能吃东西,医生提出留置胃管鼻饲饮食。父亲一个鼻孔吸氧,如果再留置胃管,会非常痛苦,所以我们子女对这件事情刚开始是非常抵触的。”女儿刘玉琴说,“医生没有因为我们提出异议就直接放弃,而是反复与我们沟通交流。房小宇、郭秀芳两位医生找了我们几趟,一点点给我们讲留置胃管鼻饲饮食的重要性。她们的这份专业和耐心让我们非常感动。”

医院全科医学科医护人员给予了老先生家人般的关怀。每天多次查房,冉秀荣主任和王晓东护士长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叮嘱和提醒;夜间呼叫,护士们从来都是随叫随到不带情绪;病情改变调整用药后,医生都要数遍询问效果,查看有无不良反应。刘玉琴记忆最深的是一张压疮敷料的故事。老先生刚入院时因为高烧出汗,皮肤变得脆弱。在为老先生翻身时,刘玉琴不小心擦破了老先生肩胛骨处的一块皮肤。医生在为老先生进行治疗时反复叮嘱家人,“这个敷料贵,别一次用完,用多少剪多少。”换药室的陈思颖护士一遍又一遍地为老先生检查患处,修剪敷料大小,尽可能为家人节省开支。刘玉琴告诉记者,只这一件小事便可以看出医生、护士关心、体贴患者,处处为患者着想的高尚医德。

经过28天的积极治疗,老先生再次精神抖擞起来,在2月27日康复出院。出院前,老先生喊住医护人员,要和大家拍照留念。当拍摄者喊出“茄子”的时候,老先生把手举得高高的伸出了大拇指。

2.患者选择我们,这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

一个人千里迢迢而来,把健康托付给你,可能是偶然;两个人不远万里,前来求医问药,可能是巧合;那三个人、四个人,甚至更多人慕名而来呢?显然,是源自心底的信任。面对每一位前来求医的患者,医院眼科医护人员都会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周到的服务证明这份信任的价值所在。

4月17日,金女士把两面烫金的锦旗分别送给了眼科医生李淑珍和朱红军,以此来表达自己重见光明的喜悦和对医生的感谢。说起这位金女士,其到医院眼科就诊的经历充满戏剧性。金女士是山西太原人,双眼患白内障,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金女士原本的计划很普通,本着就近和技术优先的原则,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医院咨询后,金女士却犹豫了,“住院手术治疗需要七八万。”面对这些治疗费用,金女士考虑到外地治疗。经过亲友、病友的推荐,金女士医院眼科进行白内障手术技术非常成熟,价格也远远低于当地。有点动心,却又有些担心,医院到底行不行?金女士开始刨根问底。

她通过互联网搜索到医院的官方网站,医院医院,医院眼科是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商丘市重点学科……于是,金女士果断决定跨省治疗,顺利入住医院眼科。很快,金女士有了美满的收获,双眼白内障手术很成功,住院费用总计是1.2万元。满心欢喜的金女士从医院出院时,用两面锦旗给自己一波三折的求医过程画上了句号。

无独有偶,一对已是杖朝之年的亲兄弟患上了白内障,他们约好一起来到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还有一对姐弟,结伴来到眼科住院治疗。他们说:“医院治疗,我们全家人都感到非常放心。”看到一个又一个省外患者求医问药,医院眼科医护人员找到了这个现象的谜底:“患者选择我们,把自己的健康交给我们,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

眼科护士长张新慧说,“这几件事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们却在其中感医院的信任,更是对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认可与赞赏。为了这份信任,我们必须做得更好。”张新慧还告诉记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留意这种由家人结伴入院的患者,尽量为他们提供方便,让这份信任落地生根。

3.一句安慰的话语,是一种对心理的有效治愈

4月18日,又有两位患者离开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康复出院。走出病区前,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医护人员办公区,向全体医护人员送去了锦旗和感谢信。患者张女士在感谢信中写到:“刚入院和手术时,护士到病房告诉我们有事随时找她,不要客气。一席话温暖人心,立刻让我们有家的感觉。”

3个月前,张女士突然感觉双手自手腕以前出现疼痛、温觉减退而到医院求医。综合检查后,医院确诊她患有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颈、胸段脊髓空洞症。小脑扁桃体下疝是一种先天性后颅凹发育畸形。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小脑扁桃体会下垂,从正常位置“漏”到其他位置,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症状;还会因为脑脊液循环受阻而导致患者出现脊髓空洞症。

外科手术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颈、胸段脊髓空洞症的有效方法。不过目前医学界尚无统一的手术方式,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实际确定手术方案。针对张女士的病情,神经外科一病区副主任姚宏伟、副主任医师陈轩选择了“寰枕畸形后颅凹减压手术”这一治疗方案。寰枕畸形的相关手术中,发热和皮下积液是常见并发症。针对这些可能在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治疗团队又对传统的手术方案做了部分改进,使这两类并发症大大降低,减轻了患者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长。

术后的恢复期,张女士又一次被神经外科一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的周到服务所感动。她告诉记者:“手术后医生、护士不断过来查看病情,问有没有不适的地方,还细心地告诉我们术后禁止的一些事项。在住院期间,不论他们多忙,都会仔细询问病情,耐心照料。”张女士所感动的,正是神经外科一病区护士长王翠香一再说的那句话:“疾病对患者的身体是一种折磨,同时对患者的心理也是一种折磨,我们在治疗身体疾病的同时,一句耐心的解释、一句安慰的话语也是一种对心理的治愈!”

医技超群,医德高尚。张女士用这8个字浓缩了自己和家人要对医护人员说的话。这8个字,同样是和张女士同一天出院的另一位脑积水患者和家人的心里话。住院期间,姚宏伟和陈轩通过穿刺侧脑室后角,采用让脑室端置于侧脑室前角处的方式为这位患者实施了脑积水治疗手术。这种手术方式分流路径短,转折角少,侧脑室前角无脉络丛组织,堵管率低,只有头部和腹部两个小切口,实现了微创效果。而且此方法采用体外调压装置,能让分流压力更贴近患者生理的自然压力。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料下,患者很快重获健康。

一封封的感谢信,写满了患者对他们的信任;一个个病人的康复,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在这些医务工作者看来,自己始终坚持的工作理念和对患者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换来了患者和家属的认可,这种认可又继续推动着神经外科一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继续前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一个医患双方都成为受益方的循环。(朱群永)

来源:睿慧资讯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zlff/123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