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背后的“黑手”(一)
宁波一院宗建平
重症肺炎救治难,死亡率高,无疑是临床危重症之一。经历过非典那个年代的人,都深有感触,难以忘怀。本期日志要讨论的一种特殊重症肺炎,这种肺炎或许本不该发展到如此严重,有一只幕后的“黑手”在作怪,我虽然在以前的日志中写过几篇,但觉得仍有必要重复提醒大家,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前不久我科收住了医院转来的重症肺炎,因为发热咳嗽,诊断肺炎,医院后,没想到二天后病情迅速加剧,出现了呼吸衰竭,转到我科急诊监护病房。
详细疾病经过如下。
患者是一位女性,48岁。1周前因“感冒”后出现发热,最高38.9℃,有气促伴少许咳嗽,医院门诊抗感染治疗,2天后患者自感到病情轻微,未继续治疗,没想到停了一天药后,气促明显加重,医院就诊,当时血常规白细胞并不高(WBC9.5*10^9/L,HGBg/L,NE%95.2%,HsCRP.1mg/L;),炎症指标很高(CRP升高至.30mg/L),动脉血气提示I型呼吸衰,(PH7.51,PCOmmHg,POmmHg);胸部CT发现两肺感染范围较大,且左侧胸腔积液,就收住入院治疗,诊断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选用最强的抗生素治疗(亚胺培南0.5gq8hivgtt),化痰平喘对症治疗,用普通吸氧方法维持不了生命基本的需求,改面罩吸氧皮氧监测也只能维持在90%左右,来势很凶,随时可能要上呼吸机,医院没有重症监护病房,转来我院。
(医院CT)
到我院时,患者一般情况很差,在吸氧情况下呼吸非常急,有高热(T40.2℃),心率较快(P次/分),但血压还好(BP/71mm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啰音,以左侧为主,其它没有明显异常发现,原有慢性乙型肝炎。
(到我院时的CT)
主管医师一看到前后三天CT的变化,就感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请了呼吸科和感染科会诊,一致同意我们的诊断:重症肺炎、I型呼吸衰竭诊断,建议重拳出击抗感染治疗(美罗培南联合利奈唑胺、莫西沙星针,必要时加用替加环素),并尽快查明引起重症肺炎的原因和病原体(做G试验、GM试验、甲流RNA、病原学NGS,积极在痰、血和胸水寻找病原体(痰培养、痰液真菌培养、血培养、胸水培养)。
除上述措施外,同时抗病毒(奥司他韦抗病毒)、激素(甲强龙针40mg每天二次),人血白蛋白针、祛痰、平喘、护胃、护肝等治疗。二天后还是不放心,又加用了利奈唑胺针mgq12h)治疗,同时左侧胸腔穿剌抽水送检;三天后G试验、GM试验阳性,考虑真菌感染可能,又加用伏立康唑(mgq12hivgtt)抗真菌治疗。能用的药都用上了。似乎一切都很完美。
接下去几天,患者在高频吸氧、无创辅助通气下,勉强能满足人体对氧气最基本的需求(皮氧饱和度90%左右),入院后虽然病情很重,但通过对前48疗效评估,没有像初始几天变化迅速,更奇怪的是入院后第二天体温基本正常了,而全身出现了明显浮肿,尿量很少,同时发现血液中白蛋白浓度非常低。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是我们处理得太好了,一到急诊监护病房就没有体温了,还是另有隐情?按常理来说抗生素完全起效至少也要三天,更不要说是重症肺炎了,打个比方如果是种小白菜,施上点肥也没有可能一天就长大了。
因为以往也有很多类似经历,医院转上来的重症肺炎,严重低氧,需要呼吸机通气支持治疗,血中白蛋白极低,迅速大剂量补充白蛋白,病情迅速逆转,最后没有上呼吸机。所以马上迅速加大白蛋白的补充量(每天20克),加点利尿剂,此后第一天患者尿量迅速增加,有0多毫升,结果出现神奇的效果,不但患者浮肿明显好转,而且气促也明显改善,用普通鼻导管吸氧,皮氧饱和度也能到94%左右。
四天以后复查CT,患者CT片病灶明显吸收好转。
(入院后第四天)
又是低蛋白血症这个“黑手”在背后在作怪。
接着迅速停用高大上的各种抗生素。
患者病情稳定,半个月后病灶基本吸收出院。
(出院前CT)
为什么一个普通的肺炎会迅速恶化?得从一个普通的肺炎迅速发生呼吸衰竭的背后那个“黑手”说起。
人的血液中有一定的渗透压,才能保证血液中的液体不会渗到组织中去,打个比仿,一个盐萝卜,渗透压高,水只能往萝卜里渗。血浆的渗透压主要由电解质、一些细胞成份和血液中的白蛋白等组成,当这些成份低的话,那血液中的液体就会“逃”到血管外去,轻的出现组织水肿或全身浮肿,重则血管内液体不足会引起血压低,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并发症,尤其是一个平时营养不良或肝病患者(有低蛋白血症倾向),一旦出现炎症,血管通透性渗加,血管内的液体更容易渗到组织中去,尤其是在肺组织,血管丰富,组织特别松软,血管周围的组织压力低,即使有轻度的肺部炎症,由于液体渗出大大增加,病情迅速加重,CT上酷似重症肺炎,其实是肺炎与低蛋白血症互为因果的结果。
这种改变我称之为低蛋白性肺水肿,大家同意不?
我们教课书上没有这个诊断,应不应该增加这个诊断?
购《急诊医师值班日志》书请点以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zlff/12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