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肿瘤科李晓峰主任医师
医院肿瘤科张旭岗医师
摘要:
目的:观察胸腔内灌注顺铂化疗联合微波深部热疗对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方法: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内置管术引流,引流彻底后行腔内灌注顺铂化疗及肿瘤微波深部热疗,2周后对其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胸水控制情况:CR率为(25/53)47.17%,有效率为(46/53)86.79%;毒副反应情况:主要为咳嗽、发热、胸痛、局部皮肤热疗后灼热感及水疱形成,均可耐受。
结论:胸腔内灌注顺铂联合微波深部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恶性胸腔积液为中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背胀痛等不适,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大多数患者最后因呼吸、循环障碍及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而死亡。既往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常用方法为穿刺置管引流、腔内局部化疗或注入生物反应调节剂等,但这些方法治疗效果常不理想及存在较大毒副作用。
我科采用N-肿瘤微波深部热疗与DDP胸腔内灌注化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3例,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并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进行汇总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5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是经胸水病理证实为恶性胸腔积液,且已行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等多程治疗无效、复发或广泛转移的患者,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14~81岁、平均51岁;其中肺癌25例,乳腺癌18例,胃肠道肿瘤5例,肝癌3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骨肉瘤1例。
1.2胸腔内化疗方法根据B型超声检查,了解胸水量并进行定位,所有病例均采用猪尾巴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每日引流量控制在ml以下,待胸腔积液引流干净后将顺铂(DDP)60mg--80mg(根据体表面积定)溶解于生理盐水40ml一60ml中注人胸腔,另加地塞米松10mg行腔内注射以减轻化疗药的局部刺激,灌注后嘱病人变动体位,以利于药物与胸膜接触,每周胸腔灌注1次,总共不超过4次。
1.3热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胸腔灌注化疗变换体位后立即行微波MHZ肿瘤深部热疗仪治疗,患者根据胸水的位置采取适当体位,胸腔的大小采用适当的加热探头,采用无损体外测温方法,四路控温通道,体表温度控制在42.5℃,时间维持在60min,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72h,总共次数维持在10-20次;
1.4所有病例均每周复查B超或胸片1次,以了解胸水控制情况,每周经行一次症状评分。
2.判断标准
2.1胸水的控制完全缓解(CR):体腔积液完全吸收并维持1个月以上;部分缓解(PR):体腔积液减少50%以上.症状明显改善,维持1个月以上不再抽液;稳定(SD):体腔积液减少在50%以下,症状无改善,1个月以内须再次抽液者;进展(PD):体腔积液继续迅速产生。以CR+PR为有效率;
2.2疼痛症状的缓解胸背、胸肋部疼痛原需二级镇痛,或完全依靠药物镇痛,经治疗后,仅一级镇痛或偶服镇痛药即可为有效缓解;疼痛继续加重为无效;
2.3症状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要观察咳嗽、胸闷、胸痛、气促等主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①显效: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下降70%;②有效: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下降≥3O%~69%;③无效:治疗前较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下降3O%或增加;
2.4生存质量按KPS评分,升高10~20分为有效,不变或下降为无效;
2.5毒副反应按Kamofsky分级,分为轻度反应:不需要治疗;中度反应:需要治疗;重度反应:威胁生命;严重反应:直接致死或促进死亡。
3.结果
3.1胸水控制情况:所有病例均经B超或胸片检查评价,CR率为(25/53)47.17%,有效率为(46/53)86.79%;
3.2疼痛情况:有效率(20/53)37.74%;
3.3症状疗效情况:显效(21/53)39.62%,有效(25/53)47.17%;
3.4卡氏评分情况:有效率为(37/53)69.81%;
3.5毒副反应情况:主要为发热及胸腔积液吸收后胸痛,局部皮肤热疗后灼热感及水疱形成。发热率为(4/30)13.3%,体温最高达38.2℃,退热治疗后,可耐受;局部水疱形成为(3/53)5.66%,经对症处理后水疱消失。
4.讨论
恶性胸水是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呼吸循环障碍,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治疗颇为棘手。传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很多,如胸腔穿刺或置管引流、胸腔局部化疗和注人生物反应调节剂等,胸水控制率在50%一70%,而且许多生物反应调节剂存在发热、胸痛等副作用。顺铂是铂类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水有确切疗效,单用顺铂治疗恶性胸水的总有效率为40%一60%,其作用机制主要为DDP可与DNA形成链内,链间交联及DNA蛋白质交联,影响DNA链的合成、复制,有效抑制或杀死胸膜表面的癌细胞,顺铂在温度升高时抗癌作用增强,温热使顺铂对耐药细胞的毒性有所恢复。
此外在脏、壁胸膜间产生化学炎症,导致胸膜粘连,胸膜腔闭塞。热疗是通过人为提高体温.运用热作用及继发效应选择性杀死癌细胞,控制癌细胞广泛转移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抑制肿瘤的转移,增强化疗、放疗疗效及较少或逆转细胞耐药。研究表明,肿瘤组织散热和耐热能力均差;肿瘤血管遇热后痉挛,导致微循环不可逆损害;热效应能使癌细胞结构破坏,且催化药物与癌细胞DNA的加成反应,抑制DNA修复和多药耐药性P一糖蛋白的表达,提高化疗疗效。有研究提示加温可破坏细胞膜的稳定性,使肿瘤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有利于化疗药物的渗透和吸收,温度的升高不仅使药物的摄取和药物反应速度加快,还可减少药物所致DNA损伤的修复。因此,热疗与化疗尤其是与金属类抗肿瘤药物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我科所做的53例恶性胸腔积液腔内灌注化疗联合N-微波肿瘤深部热疗仪,取得了较好的胸水控制率,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有明显效果,对其进行总结如下经验:
1.在胸腔内灌注化疗之前,对胸水尽可能的引流干净,对治疗效果有很大影响,传统的引流方法,包括胸腔穿刺抽液及应用中心经脉导管持续引流都存在一定弊端,前者主要是要进行多次的穿刺及难以引流彻底,增加感染风险、电解质紊乱及患者痛苦,后者应用中心经脉导管,虽可进行持续引流,但由于管径较细,且前端只有一个孔,故很容易被堵塞,及顶在胸膜上,最终导致引流的不彻底,我科采用的猪尾巴导管,可以经行很彻底的引流;
2.腔内灌注的药物选择很重要,热疗主要与金属类的抗肿瘤药物有协同作用,而与其他的抗肿瘤药物则协同作用不明显,甚至起拮抗作用;
3.腔内灌注后及时的变换体位可以使化疗药物与胸膜有均匀的接触,这点也很主要;
4.关于热疗:腔内灌注变换体位后立即行微波热疗,这样可以与化疗药物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每次热疗的间隔时间以大于72小时为宜,否则机体对热产生耐受,每次热疗时间为45min-60min为宜,体表温度控制在41.5℃,这样效果最佳。
纵上所述,胸腔内灌注DDP化疗与微波深部热疗对恶性胸水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毒副作用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北京的白癜风那好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zlff/3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