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指给他看时

还没等我回答,男的命令道:“给我看所有的化验报告

第二天我值夜班,有一对年轻夫妇大摇大摆地走进办公室,男的说:“我是42床的儿子,想了解些情况”我拿来病历,边翻看边说:“他得的是心梗,并引发了较多的胸腔积液”那女的问:“好像你们只在观察,采取什么措施了吗?”我说:“该有的治疗都有的,比如强心、利尿、扩冠——”她打断我:“到底有没有利尿?”

第二天,主任得知此事后,淡淡地说:“信任能带来30%的安慰剂效应,这很重要病人早已不信任我们了,疗效已大打折扣,干脆让他早点出院”我问:“他病得不轻,以后肯定还会‘二进宫’吧?”主任无奈地说:“我们已经尽了责任他不给医生机会帮他,自欺欺人,我们又能把他怎样?”

同事说:“有治疗胸腔积液要多少钱一回,我和一位病人谈话无意中看到,他的手藏在桌子下面,手里竟然拿着一支录音笔”

我没想到,竟然会抛出来这样的怀疑”我坐到电脑前,打开了页面女的突然又问:“为什么最近没复查心梗标志物?”显然,她有一些医学基础

信任是得到有效治疗的基础,它所带来的安慰剂效应,远比你想的要神奇可即便你已经深谙这个秘密,或许仍难以避免疗效的大打折扣因为,倘若你的心底已经铺满了怀疑的土壤,无论如何伪装造势,也不能改变一个事实——贫瘠的土地是生长不出甘甜果实的(丽莎大夫)

信任是人与人和谐关系的基石而如今,在医院,病人质疑医生,并不是新鲜事如果闹成了医患纠纷,两败俱伤的结局显而易见殊不知,心照不宣的暗地里较劲,后果同样如此

“他到底胸腔积液分度有多少胸腔积液?”男的执意要看电脑里的片子当我指给他看时,他又问:“胸腔积液是不是比之前多了?具体增加了多少?和你们手术有关吗?”一连串专业而刁钻的问题犹如连发利箭,直刺入我稚嫩善良的内心我硬着头皮,艰难应付

他们走后,高医生说:“这个病人心梗发作,主任花了好几个钟头才把他的血管打通当需要家属签字同意放支架时,却被他俩一口拒绝可若不放,血管很容易再次堵塞,前功尽弃主任亲自出来劝说,他们竟然质疑我们只是为了赚钱主任回到手术台,结束手术时,丝毫没有抱怨可我知道,为了救这个病人,他白白吃了多少放射线啊!”

社会学家 marie haug 发现,年轻人往往对医生提供治疗的动机持怀疑态度他们了解医学知识,不把胸腔积液标准医生看成权威,更主动地参与医疗过程他们希望对治疗行使选择权,并对结果抱有很高的期待但由于有些病人过分焦虑敏感,阻碍了医生的工作,反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

社会学家发现,病人对医生缺乏信任,与卫生服务向消费主义转移有关“病人—医生”的关系转变为“消费者—卫生服务者”的新关系新观念里,倾向于“顾客总是对的”,或“花了多少钱,得到了什么服务”

我完全没意识到,那女的正在我身后,翻看着病史记录,并悄悄地掏出手机

他却轻蔑地一笑:“医院的水多深,你会不知道?”他眯着眼问:“你给我用的是什么药?”“利尿药,减轻心脏负担的别轻视你的疾病”我尽量压低声音说“你把话说直接点,别说不吉利的话,我很好”他的音调越来越高看到他胸腔积液病气势汹汹的样子,我转身走出了病房

同时,医生的专业权威却被越来越多地限制ritzer等学者提出,医生的权威正在衰落,这意味着专业自主性下降和对病人的控制能力下降医学事业的利润取向,从强调服务患者的理想转向了创造利润的高效性医生的权威似乎不及以前,他们会受到病人、政府、卫生服务组织更严格的审查

我刚上临床不久,接手了一个心梗的老汉他住进病房后,总是一副怀疑的神情一天,护士说:“42床拒绝打针”我问他原因,他说:“我很好,干吗打针?”“你得的是心梗,检查的结果并不乐观,需要治疗”我向他解释

“不准拍照!谁让你乱翻医院资料的?”正巧,导管室的高医生进来,撞上这一幕我赶紧回头看那个女子她搪塞几句,拉着男人匆匆溜走胸腔积液特征

听后,我无言何必呢?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深圳白癜风医院
深圳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zlff/64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