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合作再攀高峰丨山医大一院急诊医学中心

近日,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外科医护团队,成功为一名严重多发伤的病人实施了PiCCO监测。这是山医大一院急诊医学中心建科以来的首例,也标志着一院急诊重症救治水平实现再一次的飞越。

PiCCO(PulseIndicatorContinousCardiacOutput)全称“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该技术是经肺温度稀释法(ST)与动脉搏动曲线分析技术相结合的监测方法。操作时从中心静脉导管注射一定量(通常15ml)的冰水,在大动脉(通常是主动脉)内测量温度的变化曲线,因而可测量全心的相关参数。由于同时测量动脉压和CO,则可连续反映血管阻力的变化(SVR)。该技术能提供临床需要的几乎所有血液动力学参数,较之传统的通过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来判断病人的容量水平、心肺功能情况,该技术则能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较大程度摆脱以往主要依靠经验的容量管理模式,使危重病人的容量管理实现客观化、数据化、实时化。该技术适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包括各型休克、脓毒血症、器官衰竭及急危重症病人,尤其是在指导休克患者的容量复苏方面更是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

该患者是一名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因车祸导致颅脑损伤、多发肋骨骨折、胸腔积液、骨盆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等,创伤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积极止血、补液、升压治疗后,效果仍差,血压持续偏低。急诊医学中心杨晓明主任在仔细分析了该患者的病情、诊疗过程后,果断决定为该患者实施PiCCO,最终顺利完成。

山医大一院急诊医学中心的前身,是由80年代初设立的急诊室发展而来的,经过几代急诊人的付出与努力,目前已发展成为华北地区乃至国内具有特色的急救医学中心,下设创伤救治中心、脑血管意外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及危重症救治中心等。设置有急诊分诊室、急诊挂号/收费处、急诊处置室、急诊抢救室、急诊复苏室、急诊观察室、急诊专用层流手术室、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和急诊普通病房。另外还有供急诊科专用的B超室、CT室、放射科、检验科、药房等。能实现患者从初步诊治—住院—进一步诊治—出院的全过程。

该技术的成功运用,结合数月前一院急诊医学中心内科医护团队成功实施了第一例血液净化技术,标志着一院急诊医学中心已经能够完成除ECMO外的几乎所有急诊重症所需要的技术。不仅实现了技术水平的飞跃,更代表着一院急诊医学中心对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的提升。相信在全院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科人员紧密协作、团结合作的精神鼓舞下,一院急诊医学中心必定会再创佳绩、再攀高峰!

来源:急诊医学中心

责编:杨丽红

编辑:陶莉娟田浩

赞赏

长按







































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天津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zlff/804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