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分类的笔记摘抄成熟T细

正常T细胞

αβT细胞两种主要的亚型:CD4+(辅助细胞)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CD4+T细胞主要是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Th1细胞分泌Il-2和干扰素γ,主要对其他T细胞和巨噬细胞提供帮助;Th2细胞分泌Il-4、5、6和10,并帮助B细胞产生抗体。

γδT细胞CD4和CD8均阴性占正常T细胞的5%,主要存在于脾脏的红髓、肠上皮和其他上皮部位。

正常NK细胞

与细胞毒T细胞在某些功能上相同

与细胞毒T细胞在部分标志物类似:CD2,CD7,CD8,CD56和CD57阳性通常CD3ε链阳性通常CD16阳性

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的类型

白血病型/弥散型T细胞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大颗粒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淋巴结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结外型皮肤:蕈样肉芽肿/Sezary综合征;原发性皮肤CD30+淋巴增生性疾病,包括: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ALCL)、淋巴瘤样丘疹(Lymphomatoidpapulosis)、边缘性病变(Borderlinelesions)、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非皮肤: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肝脾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T细胞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对稀少,占30岁以上成年人SLL病例仅约2%

白血病细胞累及血液、骨髓、淋巴结、脾脏、肝脏、皮肤

肝脾肿大,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浸润占20%

淋巴细胞数量非常高,通常x/L;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血清学HTLV-1阴性

侵袭性临床过程;生存时间一般1年。

形态:中小型淋巴样细胞,非颗粒性嗜碱细胞质,圆形,椭圆形或明显不规则的核和可见的核仁,可能有细胞质突起或起泡,核轮廓可能非常不规则,需与ATLL(由HTLV-1阴性确定)或Sezary综合征(由临床病史和皮肤活检确定)区分。

骨髓弥漫性浸润

如果涉及皮肤,则存在密集真皮层浸润,通常在皮肤附属物周围,但不累及表皮层

免疫表型呈成熟T细胞表型:CD2+,CD3+,CD7+TdT和CD1a阴性。60%CD4+CD8-,25%CD4+CD8+,15%CD4-CD8+

细胞遗传学:80%有14号染色体倒位。

T细胞大颗粒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不常见:占小淋巴细胞白血病的2-3%

累及外周血、骨髓、肝脏和脾脏;通常没有淋巴结肿大。

大多数情况是惰性的。

严重者可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伴或不伴贫血。由于细胞因子的产生异常,可能有红细胞发育不全。

淋巴细胞增多通常不明显,-0/ul。

中度脾肿大是主要的体征。

常伴有类风湿关节炎,可见自身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和高球蛋白血症。

形态上具有大量细胞质的大颗粒淋巴细胞,细或粗嗜天青颗粒,颗粒含有参与细胞溶解的蛋白质,例如穿孔素和颗粒酶B。

骨髓有时候可累及

免疫表型:常见(80%的情况)——CD3+,TCRαβ+,CD4-,CD8+。罕见:(1)CD3+,TCRαβ+,CD4+,CD8-;(2)CD3+,TCRαβ+,CD4+和CD8+;(3)CD3+,TCRγδ+。CD11b、CD56和CD57表达变异较大,但在常见类型的T-LGL里面CD57常表达。TIA-1通常为阳性

预后

多为惰性、非侵袭性。发病与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关,但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与死亡率无关。

可转化为大细胞的PTCL,从而进展为更具侵袭性的疾病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NK细胞的全身增殖性疾病

侵袭性临床过程

流行病学:罕见亚洲人比白人更普遍多为青少年男性略占优势

累及部位:最常见于外周血、骨髓、肝、脾

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发烧等全身症状,血像类似于白血病;循环白血病细胞数量可高可低(占所有白细胞的百分之几至80%);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常见;肝脾肿大常见;皮肤病变罕见。

病因:不详,与EBV紧密联系

免疫表型:CD2+,表面CD3-,CD3ε+,CD56+,细胞毒颗粒呈阳性CD11b和CD16可以表达;CD57通常阴性

预后:大多数病例会在1至2年内死亡;许多患者在首次发病后的几天到几周内死亡。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几个地区的地方病:日本,加勒比海盆地,中非部分地区;在美国和其他地方零星

由HTLV-1引起

潜伏期长;早年曾接触病毒

成人;中位年龄55岁;男女比例1.5:1

广泛的淋巴结受累;外周血受累;皮肤常见部位(50%);全身性可累及脾脏,皮肤,肺,肝,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分为:急性型、淋巴瘤型、慢性型、冒烟型急性型:全身累及,白细胞高,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高钙血症(伴或不伴溶骨性病变)、可能具有感染免疫缺陷淋巴瘤型:未累及外周血,但淋巴结明显肿大,高钙血症少见慢性型:皮肤病变,最常见的是剥脱性皮疹;外周血中的非典型淋巴细胞较少;无高钙血症冒烟型:白细胞计数正常,非典型细胞很少;有皮肤或肺部病变,但无高钙血症,25%的病例可在较长时间后进展为急性型

免疫表型表达T细胞抗原:CD2,CD3,CD5通常缺少CD7大多数CD4+CD8-,也可CD4-CD8+或CD4和CD8双阳性CD25几乎都强表达大型转化细胞可能对CD30呈阳性,但ALK-TIA-1和颗粒酶B阴性

预后因素:临床亚型、年龄、体能状况、血清钙、LDH水平

生存:急性型和淋巴瘤型:两周到一年慢性型和冒烟型:更长的生存期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

不符合其它具体类型标准的T细胞淋巴瘤

约占T细胞淋巴瘤的50%

多为成年人,但可发生在儿童

通常累及淋巴结,但也可能为结外

通常在诊断时就已处于进展阶段

淋巴结肿大,经常出现全身症状,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瘙痒、噬血细胞综合征

侵袭性临床进程,对治疗反应效果不佳,易复发,总体5年生存率20-30%

免疫表型:T细胞相关抗原(CD3,CD5,CD7)通常显示正常抗原表达丧失大多数淋巴结病例是CD4+,CD8-CD30可阳性,但缺少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某些情况下可能表达CD56,通常结节外具有细胞毒T细胞表型

遗传学:大多数情况下,TCR基因会克隆重排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此类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特征是:全身性疾病、多克隆性丙种球蛋白增多、淋巴结多种细胞浸润,可见滤泡树突状细胞显著增殖。

多发于中年和老年患者

占T细胞淋巴瘤的15-20%,占总NHL的1-2%

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常见,常累及骨髓,还可出现水肿,胸腔积液,关节炎,腹水、多克隆性丙种球蛋白病、循环免疫复合物、冷凝集素、类风湿因子阳性、抗平滑肌抗体阳性。

临床进程侵袭性;生存时间3年

免疫表型成熟T细胞,表型,常为CD4+CD8-CD21+树突状细胞多克隆浆细胞EBV+B细胞可能很多

遗传学:75%的病例存在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约占成年人NHL的3%;儿童NHL的10-30%

CD30阳性

表达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

大多数情况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ALK)蛋白阳性

ALK阳性的ALCL在30岁内最常见,男性多见(男:女=6.5:1)

ALK阴性ALCL多见于老年患者;M:F0.9:1

经常累及淋巴结和结外部位(皮肤21%,骨骼17%,软组织17%,肺11%,肝脏8%)

晚期的患者出现明显B症状,尤其是发烧

免疫表型细胞膜上和高尔基体区域中的CD30+60-85%的病例中ALK表达;核和/或细胞质染色(对ALCL非常特异性)EMA+通常表达一种或多种T细胞抗原,但抗原丢失可能导致“裸型”表型表达细胞毒相关蛋白

遗传学90%的人显示克隆重排的TCRt(2:5)或涉及ALK基因的其它异位

预后和预测因素ALK+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80%,30%的病例复发ALK-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40%

蕈样真菌病/Sezary综合征

罕见(年发病率约,分之0.3)

皮肤原发T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亚型

见于成人/老人,男性:女性=2:1

皮肤上出现局部斑块,常在躯干上

自然进程长,通常会进展为更普遍的疾病和肿瘤

免疫表型CD2+,CD3+,TCRβ+,CD5+,CD4+,CD8-,CD7-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未表达

遗传学T细胞受体基因克隆重排可以看到复杂的核型

肠/肠病T细胞淋巴瘤

起源于上皮内T淋巴细胞的肿瘤,通常发生在空肠或回肠

一些患者有乳糜泻,有腹痛,通常与肠穿孔有关

免疫表型CD3+,CD5-,CD7+,CD8-/+,CD4-,CD+细胞毒性蛋白阳性不同数量的CD30+细胞

遗传学乳糜泻中发现HLADQA1*,DQB1*基因型TCRβ和γ基因克隆重排

临床病程通常预后较差,但有报道长期生存的病例小肠部位的淋巴瘤易复发

通常由于腹部并发症死亡

肝脾T细胞淋巴瘤

结外和全身淋巴瘤,通常为γδ型细胞毒T细胞

在脾脏,肝脏和骨髓中可见明显的浸润

患者出现明显的肝脾肿大但无淋巴结肿大,骨髓几乎总是受累

免疫表型CD3+,CD4-,CD8-,CD5-TCRδ1+,TCRαβ-细胞毒性蛋白TIA-1阳性,穿孔素通常阴性少数病例为αβ型,被认为是较常见的γδ形式的变异亚型

遗传学TCRγ基因重排在所有病例中存在7q等臂染色体,有时可出现8号三体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结外淋巴瘤的主要亚型,形态多样

鼻腔是最常见的部位,但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

在亚洲,墨西哥,中南美洲更普遍

男性多于女性,可能发生在免疫抑制和移植后患者中,由于肿块病变或广泛的面部中部破坏性病变而出现鼻阻塞或鼻出血。鼻腔外的表现异常主要有皮肤溃疡,肠穿孔。可能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与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易混淆。

免疫表型CD2+,CD56+,sCD3-,cCD3+细胞毒性蛋白阳性EBV阳性其他T细胞和NK细胞抗原阴性

信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zlff/9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