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穿刺在临床工作中天天被用到,也是我们考试的重点内容,需要我们熟练掌握。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小细节,你弄清楚了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胸腔穿刺吧。
一、适应症1.诊断性穿刺:明确胸腔积液性质2.治疗性穿刺:引流胸腔积液,减轻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胸腔内注射药物如化疗药物;抽吸脓液治疗脓胸二、禁忌症1.有凝血机制障碍,应用抗凝药物。2.血小板计数50X/L,严重衰竭者不能耐受、不能配合者。3.穿刺部位皮肤表面感染等。三、准备工作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目的,签字同意后实施操作。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手术前半小时给予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30mg镇静止痛。叮嘱患者在操作过程中避免深呼吸和咳嗽,有任何不适应及时提出。2、药物过敏者,需进行利多卡因皮试。皮试阴性者实时操作。3、器械准备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包(双腔)、无菌手套、治疗包、利多卡因、样品收集瓶若干。如需胸腔内注药,应准备好所需药品。四、操作方法1、穿刺点定位:穿刺前B超定位,明确胸水量、进针点及进针深度,并常规叩诊,再次确定穿刺点位置,无误后方可操作,常取下一肋骨的上缘作为进针点,避免损伤神经及血管。2、患者体位患者取直立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平放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卧位,患者前臂上举,抱于枕部。尽量使患者保持B超定位时体位,充分暴露肋间隙,穿刺点对着操作者,方便操作。3、消毒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常用安尔碘在穿刺点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铺盖无菌洞巾,用胶布固定。4、局部麻醉以5ml注射器抽取利多卡因5ml,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在肋骨上缘于穿刺点垂直进针,先在皮肤表面打一皮丘,然后做自皮肤到壁胸膜的局部麻醉,右手推注麻药,注药前应回抽,观察无气体、血液、胸腔积液后,方可推注局麻药。回抽出胸腔积液后,记录穿刺针的深度,拔出局麻针。为保证垂直进针,操作者可取坐位;操作过程中避免接触针头,减少感染几率。5、穿刺以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局部皮肤,右手持穿刺针,沿麻醉进针通路缓慢刺入,当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表明针尖已进入胸膜腔,此时可回抽出胸腔积液,固定针尖,将导丝沿穿刺器送入胸腔(送入20-30cm),移除助推器及穿刺针。沿导丝送入缓慢送入扩皮器,可感受到落空感,表明已经扩皮充分,移除扩皮器,沿导丝送入导管约15cm(导管长度可少于15cm,具体依据患者年龄、体型、胸腔积液容量调节送入导管长度),移除导丝,应用注射器试抽导管尾部,看是否引流通畅,若引流通畅,用60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常规送检的胸腔积液后接上一次性引流袋引流。6、术后处理接上引流袋后,移除洞巾,贴上贴膜。嘱患者静卧休息。观察术后反应,注意并发症,如气胸、肺水肿等,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五、注意事项:1、准备工作:穿刺前一定要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充分交代操作必要性、风险及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操作。操作前尽量清空患者家属(最多保留一人),如需帮助可求助上级医师,必要时同病房病人家属也可请退。2、人文关怀:操作时需患者暴露胸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注意保暖(关门、关窗);穿刺时可通过聊天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紧张感。3、体位:穿刺时应嘱患者尽量保持B超定位时同样的体位,使定位点对着操作者,以方便操作,并进行触诊、叩诊,再次确定穿刺部位,有时因患者体位改变,穿刺点可上移或下移1-2cm,但应注意不要低于第9肋间,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部器官,常取肋骨上缘垂直进针,为保证进针垂直,操作者可取坐位操作。4、消毒铺洞巾时,应避免接触接触患者的一面,以免污染手部。5、麻醉左手固定穿刺点,右手操作注射器。麻醉前先在皮肤打一皮丘,然后垂直进针,逐层麻醉,尽量多打麻药充分麻醉,尤其在估计进入胸腔前,应多注药以麻醉胸膜,减少胸膜反应发生。6、穿刺移除穿刺针时,左手注意固定穿刺部位的导丝,以免导丝脱出,移除穿刺针后,右手捏住导丝尾部,避免导丝尾部甩动污染导丝,若一人操作困难,可求助其他医师带上无菌手套辅助。沿导丝送入导管,应注意保持导丝露出导管,避免操作结束后导丝不能移除甚至将导丝全部带入胸腔。7、操作结束放置好针头,避免扎伤自己。整个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接触器械(如:针头)送入人体的部分,以减少感染温馨提示
住培结业考试、执业技能考试已经临近,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各种临床技能操作,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或到到本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zlff/9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