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80岁。主因胸闷,气短,喘憋6天,进食后腹胀10余天入院,抗炎治疗后症状缓解。CT示右侧胸腔积液,双肺炎症;肿瘤标志物CEA.93ng/ml(<5.0ng/ml),CA、CA、CA、甲胎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
为查找胸腔积液病因行PET/CT检查,如下
右肺下叶背段以高代谢结节,直径约1cm,SUVmax6.9,肺窗为高密度影,边界模糊。延迟后SUVmax9.1
右肺下叶后基底段高代谢结节,SUVmax5.1,延迟后7.5。
右侧胸膜增厚,弥漫高代谢SUVmax4.7,延迟SUVmax5.1;纵膈多发高代谢肿大淋巴结,SUVmax9.2,延迟后SUVmax12.6,最大者短径1.6cm,密度不均,局部可见高密度钙化,边界清。左侧胸膜光整,代谢均匀,未见胸腔积液。
PET/CT考虑右侧胸膜恶性间皮瘤累及右肺及纵膈淋巴结。
穿刺胸水找到可以癌细胞。
讨论: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的具有很强侵袭性和致死性的胸膜肿瘤,石棉是MPM的首要致病因素。临床上,大部分患者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早期患者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运动后气促,随积液量增多和肿瘤生长可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检查胸水可为血性或草黄色渗出液。本患者即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随病情进展出现胸痛咳嗽等症状。恶性间皮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多为非特异性,包括胸腔积液,肋膈角变钝,肋骨破坏,纵隔增宽,心影增大等。较特异性表现有胸膜结节性增厚,局限性胸膜肿块等。此外,亦有少见表现为肺内孤立肿块或肺内多发大小不等的球形肿块。CT对胸膜疾病有一定诊断价值,但难以区别良性弥漫性胸膜增厚和恶性间皮瘤。MRI在鉴别胸内筋膜和横隔局部浸润病灶中有较高应用价值。PET/CT在良、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鉴别上具有优势,尤其是能发现远处转移灶,治疗后FDG摄取变化可作为评价肿瘤治疗反应的指标。PET/CT检查出该例患者右肺及纵膈淋巴结受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北京市那家医院治白癜风好青海治疗白癜风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hbzz/1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