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在线版
典型CT表现
早期:呈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伴有小叶间隔增厚
进展期:病灶增多,范围扩大,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
重症期:双肺弥漫性病变,少数呈“白肺”表现,以实变影为主,合并磨玻璃影,多伴条索影以及空气支气管征。胸腔积液或淋巴结肿大少见
一位普通型患者治疗前后胸部CT表现,治疗前CT显示双上肺磨玻璃影伴实变,经抗病毒+抗细胞+支持治疗后,双伤肺病变明显吸收,病情好转
1例33岁护士治疗前后胸部CT表现,年1月10日入院时CT显示右下叶内侧段少许实变影(图9),经抗病毒+抗细菌+支持治疗4天后(图10),和7天后(图11)复查,双下肺大面积磨玻璃阴影伴实变,病变范围明显扩大,病情进展
《临床放射学杂志》在线版
早期表现
病变局限,斑片状、亚段或节段性分布为主
病变常于外1/3肺野、胸膜下分布。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磨玻璃样密度(GGO)结节状、斑片或片状影
图5男性,57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左肺下叶磨玻璃结节
伴或不伴小叶间隔增厚为主,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和血管增粗表现
图6男,73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双肺下叶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呈铺路石征表现,其内血管增粗,见空气支气管征
进展期CT表现
病变进展,病灶增多、范围扩大。可累及多个肺叶,下叶居多。病灶变密实,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部分实变或结构扭曲影内支气管柱状增粗
男性,57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程第3天,图A见双肺上叶片状影呈铺路石征并空气支气管征
图B该患者病程第8天,CT见右肺上叶病变范围扩大,局部变密实,左肺上叶病变部分吸收
图C该患者病程第11天,CT提示双肺上叶病变部分变密实,结构扭曲,右肺上叶病变内后缘出现新病灶
图D该患者病程第17天,双肺上叶病灶大部分吸收
重症期CT表现
双肺呈弥漫性病变,肺实质广泛渗出、实变,实变影为主,肺结构扭曲,支气管扩张,亚段性肺不张,严重时呈“白肺”
男,57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图8A、8B显示双肺大部分呈磨玻璃影表现,部分密实或局限性不张、结构扭曲,右肺中下叶未累及部分呈过度充气状态
《解放军医学杂志》在线版
典型CT表现
(1)肺多发、斑片状、亚段或节段性磨玻璃密度影,被细网格状或小蜂窝样小叶间隔增厚分隔成“铺路石样”改变,CT扫描层厚越薄,磨玻璃密度影与小叶间隔增厚显示越清晰
38岁男性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干咳、气短3天,CT提示双肺多发斑片状+小叶网格状小叶间隔增厚,呈典型“铺路石”征象
(图1,45例,54.2%,共计83例)
图岁男性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身酸痛、乏力1周,发热1天(39.1℃),贫血(图2,9例,10.8%,共计83例)
图2BCT提示左肺下叶背段大片磨玻璃密度影
图2CCT提示右肺上叶后段和左肺上叶下舌段胸膜下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
图2D左肺下叶外基底段大片磨玻璃密度影
(2)双肺多发、斑片状或大片状实变,并少许网格样或蜂窝状小叶间隔增厚,以中下叶为著(图3,26例,31.3%,共计83例),老年人或重症患者多见
65岁男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4天
图3A见右肺中叶大片实变和下叶后基底段斑片状实变、内见充气支气管征
图3C左肺下叶外基底段斑片状实变,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不典型CT影像表现
(1)双肺单发、多发或广泛胸膜下网格样或蜂窝样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壁增厚、迂曲粗条索影,可见散在数个斑片状实变、偶尔可伴有少量胸腔积液或纵膈淋巴结增大(图4,6例,7.2%,共计83例),多见于老年人
女性,83岁,发热(最高体温达38.8℃)、咳嗽、畏寒,伴咽痛、干咳1周,胸闷和气短加重1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图4A、4B示双肺弥漫性小叶间隔增厚形成网格影、支气管壁增厚、左肺下叶片状实
(2)单发或多发小叶中心实性结节或实变、周围围绕磨玻璃密度影(图5,5例,6.2%,共计83例)
女性,56岁,发热3d,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图5A-DCT提示双肺多发中心实性结节或实变、周围围绕磨玻璃密度影
CT影像分期因发病时间及机体对病毒反应而不同可以分为5期
(1)超早期:通常指曾暴露于病毒污染环境中(与患者接触史、家庭、单位或医务人员聚集性发病环境内)1~2周内尚无有任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阴性和咽拭子-nCoV阳性
主要影像表现为单发、双发或散在数个局灶性磨玻璃密度影、小叶中心结节及周围环绕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斑片状实变影及其内见支气管充气征等,以中下叶胸膜下为著(图6,7例,8.4%,共计83例)
图6A女性,33岁,职业暴露,CT提示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
图6B男性,67岁,与患者有过接触史,大片磨玻璃密度影
图6C女性,35岁,职业暴露,大片实变影、内见充气支气管征
(2)早期:指出现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干咳等)后1~3天,此期病理学机制为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液体渗出和小叶间隔间质水肿
CT表现为单发或散在多发斑片状或团状磨玻璃密度影,被蜂窝样或网格样增厚小叶间隔分隔(图7,45例,54.2%,共计83例)
男性,38岁,无明显诱因发热(39.3℃)、干咳和气短3天
CT提示双肺多发片团影较淡实变及网格样增厚小叶间隔(图7A和B)
(3)快速进展期:出现临床表现后第3~7天左右,此期病理学机制为肺泡腔内聚集大量富细胞渗出液、间质内血管扩张渗出、二者均导致肺泡及间质水肿进一步加重,纤维素样渗出经肺泡间隔将每个肺泡联通起来形成融合态势
CT表现为融合大片较淡的实变影、其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图8,17例,20.5%,共计83例)
女性,50岁,纳差、乏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1周、咽痛咽痒2天(图8)
(4)实变期:出现临床表现7~14d左右,此期主要病理机制应该是肺泡腔纤维素性渗出、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消退
CT影像学表现为多发斑片状实变密度、范围较上一期稍缩小(图9,26例,31.2%,共计83例)
男,65岁,发热4d(体温最高39℃)
CT表现为右肺中叶、下叶后基底段及左肺下叶外基底段多发斑片状和大片实变、内见充气支气管征象
(5)消散期:出现临床表现2~3周内、病变范围进一步缩小
CT表现为斑片状实变或条索影,随着时间延长、可见网格状增厚小叶间隔、支气管壁增厚扭曲成条索状及少许散在斑片状实变(图10,17例,20.5%,共计83例)
女性,79岁,间断发热6d,综合治疗3天后
A.左肺上叶舌段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及网格状小叶间隔增厚和右肺中叶及下叶背段斑片状实变影
B.9天后复查CT右肺中叶病变吸收、右肺下叶病变范围缩小、左肺上叶舌段病变吸收呈条索影样变
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hbzz/11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