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枣汤运用
1.悬饮(渗出性胸膜炎)[张志雄医案]徐某,女。因咳嗽少痰,左侧胸痛,呼吸困难,发冷发热6天入院。入院前3天上述症状加剧。体检:营养、精神差。舌苔厚腻,脉弦滑。呼吸较急促,在左胸前第二肋间隙以下语颤消失,叩呈浊音,呼吸音消失。X线透视积液上缘达前第二肋间,心脏稍向左移位。穿刺抽液50毫升,黄色半透明,李凡他氏试验(++),蛋白5、5克%,白细胞55,淋巴88%,中性1%,未找到结核菌;血沉40毫米/小时。根据上述情况合乎中医所说的悬饮,其病属实证,因此,以祛逐饮邪法,用十枣汤:大戟、莞花、甘遂各0、9克。研成极细粉末,肥大红枣10个破后煎汁,在上行10时空腹吞服。药后1小时腹中雷鸣,约小时左右即大便稀水5次。依法隔日一剂,投3剂后,体温正常,胸畅,胸痛减半,左前三肋以下仍呈浊音,呼吸音减低,X线胸透复查,积液降至第三肋间隙以下。继服原方4剂,体征消失,血沉5毫米/小时,X线胸透:积液完全吸收,住院6天病愈出院。[按语]:渗出性胸膜炎从其临床表现看,与十枣汤证极为贴近,属中医“悬饮”范畴。十枣汤治疗渗出性胸膜炎报道甚多,效果良好,只要是体质壮实者,可将本方作为首选方剂。
十枣汤攻逐水饮,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水肿胸胁痛,大枣煎汤送服佳。 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上三味,等分,分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1.5~1.8g),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1、怎样制作与煎煮十枣汤?答:张仲景设十枣汤用法,先将大戟、甘遂、芫花研为细散状,或制为片剂,或制为胶囊剂,或制为水丸,并以大枣煎汤送服方药。、在什么时间服用十枣汤最好?答:服用十枣汤,因方药作用既能通利大便,又能通利小便,并且治病作用迅速峻猛,所以服用十枣汤的最佳时间应在平旦即早上服。假如在下午服用十枣汤,则会引起夜间频频解大便、小便,则不利于病人正常休息。3、为何十枣汤没有煎煮大戟芫花甘遂?答:运用十枣汤主治病证,若以水煎煮大戟、甘遂、芫花,则会引起方药毒性增强而疗效减弱;若将大戟、甘遂、芫花研为散剂,或制为片剂、或制为胶囊,则能减弱方药毒性而提高疗效,所以服用十枣汤,大戟、甘遂、芫花最好作为散剂服用。4、怎样认识十枣汤中大戟芫花甘遂作用?答:认识与理解十枣汤方药组成,大戟逐水偏于泻脏腑之水饮,甘遂逐水偏于泻经隧之水饮,芫花逐水偏于泻胸胁脘腹之水饮。方药相互作用,则能攻逐全身各部水饮内结实证。5、怎样理解十枣汤中大枣作用?答:十枣汤中大枣用量虽大,但方药主治病证则不是以补虚为主,而是以泻实为主。再则,大戟、甘遂、芫花用量虽小,但作用显著且有毒性,所以选用大枣10枚煎汤送服药散,既能增强药散治病作用,又能减弱药散毒性,更能使峻药缓攻而不伤正。6、怎样因人服用十枣汤药量?答:张仲景设十枣汤明确指出“强人”(形体比较强壮之人)与“羸人”(形体消瘦之人)服用药量不能相同,即“强人服一钱匕(1.5~1.8g),羸人服半钱(0.7~0.9g)。”提示治病用药必须因人而确定用量,以此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而不出现不良反应。再则,认识与理解张仲景论“羸人”含义,并非是虚弱之人,而是专指形体消瘦之人。若是正气虚弱之人,则是不能服用十枣汤。7、能否1日次服用十枣汤?答:运用十枣汤,只能在早上服药而不能在下午用药,更不能1日次服药。若在下午用药,在夜间则会引起大便及小便次数增多而影响正常休息;若1日次服药则会引起药物蓄积中毒;若运用十枣汤在当日未能取得治疗效果,可于次日适当加大服药用量。8、服用十枣汤有何注意事项?答:因十枣汤方药治病作用峻猛而易戕伐脾胃之气,所以服用十枣汤,必须重视药后饮食调护,以此才能既增强治疗作用,又兼顾脾胃之气。如张仲景曰“糜粥自养”。9、怎样理解与运用十枣汤主治病证?答:十枣汤既是主治悬饮证的重要基础方,又是主治水结证的基本代表方。辨治疾病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正气不虚,邪气盛实,均可选用十枣汤;若病证表现以正气虚弱为主,则不能用十枣汤。10、怎样扩大运用十枣汤主治范围?答:根据十枣汤方药组成及作用特点,所以运用十枣汤主治不能局限于悬饮证,只要病变证机是水气内结,正气不虚,病证既急又重,均可选用十枣汤。11、怎样认识与理解痰、饮、水病变证机?答:认识与理解痰、饮、水病变证机,因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要点是病变部位与病证表现不尽相同,而内在联系则是病变证机没有明显区别。如病变部位在肺、在肠、在胃为痰,而在胸胁为饮,在脾胃、在肾、在膀胱为水气。再则,辨治痰、饮、水气病证尽管不尽相同,但只要合理运用十枣汤,既能主治痰证,又能主治饮证,更能主治水气证,所以运用十枣汤主治不能局限于某1方面。1、怎样理解十枣汤主治悬饮证与“至一百日或一岁”之间的关系?答:认识与理解十枣汤主治与“至一百日或一岁”之间的辨证重点有二:①悬饮证的病变证机与病证表现既复杂又顽固,病程又比较久;②辨治悬饮证,必须坚持服用方药,且不可半途而废,否则前功尽弃。13、怎样扩大十枣汤主治范围?答:结合应用十枣汤治病体会,如形体肥胖而病变证机是痰湿蕴结,浊气壅滞,以法选用十枣汤,则能达到减肥作用。制作与服用方法:先将大戟、甘遂、芫花研为细散状,每次服用0.g,最大用量不能超过0.5g,用大枣煎汤送服。每日服1次,1个月为1个疗程,个疗程见效,可服用4~6个疗程。
十枣汤的用法------《胡希恕讲伤寒论》第15条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蛰蛰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这段可不好讲了,一般注家都搞错了,他这个病呀,开始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这说的什么呢?这说的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翻到3条葛根汤都知道了。太阳阳明合病,必下利,若呕者,加半夏汤主之。他怎么搁个太阳中风呢?
这就是古人以方药立证,就给证归一个立字而已,你看葛根汤这个药,他是桂枝汤为基础,桂枝汤加麻黄、葛根,这么一个药,桂枝汤治中风啊,所以古人也叫中风,他和大青龙汤一样,大青龙汤也有桂枝的关系,那个都包括桂枝去芍药汤,他也叫太阳中风,可是他没有中风证候,脉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葛根汤也是,你看葛根汤恶风两个字,古人的意思中风就怕风啦?
其实这是存在问题的,但我们这一点要知道,在临床上,葛根汤这个药啊,他恶寒甚都恶风,大青龙汤也是,所以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表证啊,恶寒特别厉害,同时发烧,这个不是葛根汤证就是大青龙汤证,这两个方剂也好辨别了,葛根汤证是项背强几几厉害,大青龙汤证是烦躁的厉害,他得有热,热较里突出,这得思考,大量的思考,那么古人说中风也有道理,他是有这个桂枝证气上冲的厉害,葛根汤就是由于气上冲啊,体液不向下走,处于上边所以项背特别强,这个项背强达到高度就要抽了,就因为气上冲的关系,所以就用桂枝,由于这个征候里包含着桂枝证,所以古人管葛根汤叫太阳中风,那么这个病应该是这样的,你们看下葛根汤,应该是太阳中风,头痛发热恶寒这个病,同时呢有下利或呕逆,这是说表证这一方面,同时还有下边这些东西,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啊
在《金匮要略》里头是指悬饮了,这个饮积与胁谓之悬,胁的一侧,我们现在严重的心膜炎哪等等,类似这类的病,他还两种病,这个悬饮须攻,但是他有葛根加半夏汤证,这个头痛发热恶寒,脉浮又呕吐又下利,同时有这个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这个悬饮内痛的征候,这个应该先解表,所以他说表解者乃可攻之,乃可攻之指的下边说的,并不是指下利呕逆呦,下利呕逆用十枣汤那可不行你看这文章,错语的厉害,很不好懂,他本来是十枣汤证,同时又有葛根加半夏汤证。所以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这是葛根加半夏汤证。那么必须表解乃可攻之,表解用什么,旧用葛根,葛根加半夏。
所以底下这一套,都是吃完这个药之后啦,其人蛰蛰汗出,发作有时,头痛,这十枣汤也有头痛啊,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那这个时候他不是下利呕逆啦,是干呕短气,没有下利呕逆了,是吃过葛根加半夏(汤),下利呕逆随着表证全解了,只是干呕短气,他为什么感到短气?有水饮在里头啊,要短气没有水饮他也干呕但是他不象下利呕逆那个样子,所以底下说汗出不恶寒,可见以前是恶寒,由于蛰蛰汗出他就不恶寒了那么这个时候,他底下说表解里未和,这是表没有了,只是里未和呀,十枣汤主之。
有很多注家都这么给讲的,说有发烧怕冷,要吃解表的药,表解了,又有下利呕逆,这都搁里头了,就用十枣汤。这个用十枣汤的药相当厉害呀,泻下相当凶,下利呕逆能吃这个药吗?没有这个事.这一段你们看看注家那本可以参考一下。这个匀两头看,一个是发汗以前,吃葛根加半夏以前,他有下利呕逆头痛,发热恶寒,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那么经过服葛根加半夏之后,没有下利呕逆,发热恶寒,这都没有了,只是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这是吃完葛根加半夏的证候了,根据这个来说,这是表解里未和也,应该用十枣汤。
那么这三个药啊,芫花、甘遂、大戟,这都是下水的毒药,这都有毒,所以用量都特别的轻,泻下相当的重,我们看看方后注的说法。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就是壮实的人可以给到一钱匕,这个匕是古人盛药的器皿,就像现在小勺似的,古人的一钱就是现在的三分了,强人吃这些,羸人服半钱,瘦弱的人吃半钱,半钱那很少了,一分半,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泻的少而病还不去,明日更服,一天不要连续吃这个药,这个毒药,但他也毒不死人哪,加半钱。明天吃的药量稍稍加一点,吃一钱的吃一钱半,吃半钱的增加到一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快下利,这个药我用过,下利非常的凶,这时候停药,糜粥自养,这么凶的药能治呕吐下利吗?
不能。这三个药啊,芫花、甘遂、大戟这三个药差不多,都是下水的药,那么搁上大枣,这个妙不可言,大枣这个药,古人方子中用猛峻的药都用甘药调和,都用甜药,甜能补脾呀,就是安胃,你不顾正不行啊,胃不都给治坏了吗,所以胃不能给治坏,他为什么不要甘草而用大枣啊,大枣这个药,甜药之中能利小便,能去水,既能顾正而制这个毒药,同时也能去水,可是这个枣得多用,药只是用几分(按现在说),就搁上十个肥大枣,药如果多用大枣也得多用,所以这个方子我常用,他不但治悬饮这类病,凡是胸水都能治,甚至有时也用来治腹水,真正的实证的腹水也可以用
但不要这么用,.我用这个大枣最少用半斤,有时我用一斤,这大枣先煮他,煮得没魂似的,把披和核挑出来不要,只是汤和枣肉都在里头,我用汤剂不用这个粉剂,这几个药芫花、甘遂、大戟,我都用二钱到三钱,用的好象挺重的,其实没多大关系,你要这么大量的枣,把这么几味药搁到枣汤里煮,要大沙锅,要一斤得用大沙锅,搁里头煮,煮一个差不多,把药捞出来,就喝这个枣汤,吃枣肉,让他少吃,一下子吃多少?那得泻的不得了,一会吃一点,稍稍的下了,那就暂停,我这么治好很多人,尤其胸水,相当保险,你们可以这么用,心里没底搁二钱也行啊,不过这枣必须得搁,没枣可不行,我就根据这个来用这个汤剂的,在胸水、腹水我都用.必须得加小心,所以古人在这上头是特殊注意的。
文源:医品阁
精彩文章回顾
JT叔叔慢慢教-11-麻杏甘石汤及十枣汤用法补充(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王四进经方讲座-89-大枣味甘平;十枣汤;苓桂甘枣汤等
十枣汤与胸腔积液
不传之秘:谈十枣汤运用的窍门
中医十大类方剂,这样总结出来很好
简明中医方剂速查表(临床必备)
历代医家贡献:少阴病方剂详解
一个妙方:驻景丸(眼科方剂)
至简自学中医系列二:中药方剂
鲜为人知:内经十三方(黄帝内经里的13个方剂)
万变不离其宗,熟记中医方剂之间的关系与演变
被低估的一个古方,退烧,疏解热毒等,简单高效(三豆汤)
从6个方剂中体会"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奥秘(小建中汤/八味肾气丸/薯蓣丸/大补元煎/右归丸不/左归丸)
国医大师李士懋讲常用方剂:乌梅丸
乌梅丸治巅顶脱发
乌梅:我很丑,但我能消息肉
传承千年的乌梅丸,你都了解了吗?
济生乌梅丸加味治疗直肠、声带、宫颈息肉(附胆囊息肉方)
任应秋跟师:持一方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
传承千年的乌梅丸,竟有这么奇妙!
乌梅丸巧解夜间哮喘
妇科病,这里是全集(含方剂)[收藏]
万变不离其宗,熟记中医方剂之间的关系与演变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治疗胃痛三合汤
李建民:中医临证思维和理解中医的方剂和组方
脾胃一调百病安,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平胃散
罗大伦
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介绍和百首方剂
必须要掌握的基础中医方剂之间的关系与演变[精华]
中医趣谈:“用药如用兵”,孙子兵法与中医的“方剂”!
伤寒论主要方剂精简版
一次记牢30种易混淆的中药方剂
[方剂]小建中汤
“八味肾气丸”-补肾的祖方,很奇妙的方剂!
从6个方剂中体会“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奥秘
首经典常用方剂歌诀,送给热爱中医的你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方剂加减汇总
喉癌-偶然发现伤寒论中就记载着的有效方剂
《伤寒论》中十大调节人体气机的方剂
伤寒论中的十大常用方剂!纯干货速记
气血阴阳辨不育,中药方剂助生育
熊继柏:做个好中医,就先背方剂!
祛湿利水经典方剂五苓散
[经方]脾胃一调百病安,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平胃散
百味相似中药,百首方剂
鼻炎与肺气不降,四个方剂两个穴位搞定,有理有据
祛湿利水经典方剂五苓散
朱进忠:如何学习和运用方剂
多汗四年
临床方剂医案
==========END==========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有完整的入门系列,视频系列.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随喜打赏
长按上方赞赏码支持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hbzz/1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