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看病,能否成为癌症患者的救命稻草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海外医疗市场的火爆,

其实与国人的“癌症焦虑”有关

癌症已成为我国四大慢性病之一。

《全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9万,死亡人数约.8万,总体癌症发病率平均每年上升3.9%左右,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癌症已成为我国四大慢性病之一”这一话题在微博上引来多万阅读量,也再次把给全球医疗带来巨大负担的癌症推到大众面前。

事实上,根据年纽约一位医生的书籍记录,癌症从“罕见病”变成“流行病”只用了多年的时间。如今,癌症死亡人数占中国居民全部死因的近四分之一,意味着4个人中就可能有1个是因为癌症去世,已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在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看来,人口老龄化是主要因素。癌症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40岁之前一般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开始快速升高。另一方面,在我国的癌症患者中,35%以上是由酗酒和吸烟引起的;此外,世界卫生组织在年将熬夜(凌晨1点以后才睡觉)列为容易诱发癌症的因素之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诱发多种癌症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出国热潮下,除观光游、文化游、买买买之外,一个新的词汇——“医疗旅游”也越来越多频次出现在大众视野,甚至出现“重症转诊到美国、精密体检去日本、整容美体到韩国、抗衰疗养去瑞士、试管婴儿去泰国”这样的“海外医疗地图清单”。

有数据统计,年国人到海外就医总数约50万人次,年已突破60万人次,其中海外医疗产品重症治疗(癌症、肿瘤等)占比最高,达40.8%。海外医疗市场的火爆,其实与国人的“癌症焦虑”有关。

随着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增长”,美国癌症总死亡率却在“逐年下降”。根据美国发布的《癌症数据调查报告》,其癌症总死亡率到年下降了27%,死亡人数共计减少了.9万人。作为衡量癌症治疗效果的关键之一,美国的癌症五年治愈率为67.1%,大大高于中国的40.5%。

不可否认,中美两国的癌症生存率存在差距。而伴随收入增加和对高品质医疗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多人选择到国外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那么,海外就医都可能从哪些方面获益?那些出国看病的人现在都怎么样了?

多学科团队下的治疗方案

去年夏天,80后妈妈王晖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一向性格大大咧咧的她,无意发现自己左乳中有肿块,检查后确诊为乳腺癌晚期。王晖想不通,自己家族中没有患癌病史,怎么会得癌?事实上,乳腺癌一直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25岁后发病率逐渐上升。

诊断结果显示,浸润性癌伴粘液分泌,因为腋窝淋巴结活检发现癌细胞已经转移,医生给出的方案是先做依西美坦化疗,之后根据情况再定能否手术。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化疗期间出现血尿,化疗药伤到肾脏,医院治疗肾病,癌症治疗被迫搁置。

考虑到孩子还小,治疗前,王晖就希望尽一切可能将复发的概率降到最低。在国内肾病科挂了两周药水后,王晖经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盛诺一家推荐,来到位于英国伦医院。

与国内不同,英国医生对王晖左乳肿瘤下面的钙化斑块也进行了活检,结果确定是肿瘤组织,这说明肿瘤不是一个局限的病灶,选择保乳的风险相对较高。前哨淋巴结活检也显示,癌细胞有了更多的转移。

之后,医院包括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在内的多学科团队针对王晖的情况举行了讨论,外科手术专家制定设计手术方案,放疗科医生研究是否需要放疗,结合活检结果多学科团队最终建议乳腺全切,之后再实施化疗、内分泌治疗。针对血尿问题,做抽血和尿检确认尿路是否感染。王晖说感觉是一场“海陆空”联合作战。

英国医生为王晖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两周后,王晖顺利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广泛淋巴结清扫术,之后又接受了紫杉醇化疗。整个化疗过程肾病专家密切参与,对王晖的肾功能进行监控和用药指导。目前,除了轻微呕吐,王晖几乎和正常人无异,肾功能已逐渐恢复正常。

盛诺一家创始人蔡强在采访时表示,受益于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MDT),中国患者出国看病后,有77%的治疗方案被改变,包括改变治疗方式、调整治疗顺序、增减药物剂量等。王晖是其中的一个案例。目前,她根据医嘱在国内休养6个月后,还要回英国进行下一步治疗。她说,“我的目标,是走向‘治愈’。”

延续生命的新药

近年来,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的研发让癌症患者的生存面貌被改写,癌症治疗迈进精准医疗时代。数据统计,美国是拥有靶向药和免疫药物最多的国家,截止年,美国已经上市了96个,中国仅33个。目前美国在研新药数量约占全球的48.7%,几乎占到全世界的一半。

60岁的高洋就是奔着新药来到了美国。年7月高洋被确诊罹患结肠癌,发现时已经是晚期,“肝脏、肺部、腹膜,大大小小的肿瘤在我的肚子里‘遍地开花’,连骨头也有多处转移。”坚持做了两个疗程的化疗,高洋从斤掉到斤,腹部疼痛坐卧困难。

不幸的是,两个月的痛苦化疗过后,活检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RAF基因突变。这预示着肿瘤发展更快,而可用的药物已非常有限。不过这种基因突变在美国已经有针对的新靶向药物,高洋决定赴美治病。

如今一年过去了,高洋已经越过“活不过两个月”的期限,至今想起那一段治疗经历仍感概万千。当时美国医生为他制定了新的三药联合治疗方案,靶点药物Encorafenib(Braftovi)作为主药,和Binimetinib、西妥昔单抗化疗联合使用,三个疗程后,癌胚抗原CEA值从原来的降到了55。年12月3日,整整三个月后,CEA值又降到了15,肝上的肿瘤缩小了一大半,其他部位也不同程度缩小。

对癌症患者而言,有药就有希望,当在国内已经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到国外寻找新药成为很多人的“一线生机”。“哪怕有一丝希望,我也要去搏一搏,万一赢了呢?”现在高洋已经开始健身、跑步,他说接下来的目标是CEA掉到10以下,达到正常值。“虽然很困难,但我不会放弃。”

创造奇迹的临床试验

然而,并不是所有疾病在国外都有已经获批上市的新药。如果常规疗法效果不佳,也没有已上市的新药可用,就是绝境了吗?

不是。这时候,作为新药、新疗法“摇篮”的临床试验,可能为患者提供最后的治疗希望。据美国临床试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hbzz/1226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