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小编Gill
林深时见鹿,
海蓝时见鲸。
真相只有一个!
一起来探案吧,让你的临床思维upup!
以下是本期医侦探音频播报,请在WiFi下收听~流量用不完的当我没说
专科医生对于本学科常见病种肯定了然于心,但即使最常见的疾病也可能出现罕见的情况,绝不可轻易地定下结论。医者应谨于言而慎于行,眼前的99.9%暗示着背后必然存在着一个0.1%,比如下面这个案子。
前纵膈阴影从何而来?
69岁男性
5年前出现胸痛、胸闷、咳嗽、偶有呼吸困难及前胸部不适等症状。
查x线示:纵隔增宽,前纵隔上宽下窄的舌状阴影,未见钙化影,心脏无增大,两肺无殊(图1)。
图1 前纵隔巨大占位
当时根据影像初步诊断为“纵膈肿物待查”收住入院。
该患者虽未见明显副瘤综合征,症状、病史及X线检查基本符合胸腺瘤,后进一步行CT检查,结果符合胸腺瘤诊断。
案情小贴士
约有1/3的胸腺瘤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1],有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有:肿块引起的症状如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也可见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喘鸣、霍纳综合征、上腔静脉综合征及心包填塞、脊髓受压等症状。全身症状有发热、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盗汗等。值得重视的是,胸腺瘤可合并多种副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syndromes)。
胸腺瘤(hymoma)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可并发重症肌无力,其治疗原则是确诊后尽早手术切除,一般会在术中进行病理诊断,若确定为恶性,侵袭性强,则会在术后进行进一步的放、化疗。
在完善术前检查后,予行左上纵隔肿物切除术治疗。术中见瘤体较大,但幸运的是包膜完整,未发现肿瘤浸润包膜外结缔组织及侵犯周围器官,属于TNM分期中的T1期(包膜完整)。术中病理提示:左前纵隔胸腺瘤,B2型(上皮型)。
案情小贴士
胸腺瘤是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与其他肿瘤不同,无法完全根据组织学来确定胸腺瘤的良恶性质,所以目前认为所有的胸腺瘤均是潜在恶性的,一般将非侵袭性定义为良性(A型AB型)和侵袭性定义为恶性(B3型及C型)。
手术很顺利,该患者病理示B2型,具有中等侵袭性,但考虑到瘤体完整,故未予进一步化疗。
术后两肺多发空洞影,肿瘤扩散?
时间线往后拉,术后2年零9个月左右,该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了反复胸闷,咳嗽,当时未予重视,未予治疗,后病情加重,出现发热情况,医院诊治。
CT检查:提示胸腺瘤术后改变,两肺多发性阴影,右侧气胸。
一般来说,胸腺瘤术后出现肺内转移的时间为4~14年,平均(7±5)年,该患者
属于良性胸腺瘤,按道理说不该这么快就出现肺内转移。
医院完善检查后考虑为肺部感染,予胸腔闭式引流、抗感染等治疗后出院。
3个月后,患者至该院复诊,胸部CT示两肺多发结节,部分合并空洞(图2)。
图2 两肺多发小结节伴空洞样病灶
患者病情较前加重,该院怀疑肿瘤肺部转移或结核病的可能性,为查明病因予2次胸水检查,但结果均提示渗出液,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胸水腺苷脱氨酶(ADA)、结核抗体(LAM)以及血液T‐SPOT检测均为阴性;多次病原学培养均为阴性。
这等于什么都没有查出来,结核病和恶性肺内转移的证据都没有找到,只能再次予胸腔闭式引流、抗感染等治疗,待症状好转后出院。
又过去了3个月,患者再次因胸闷、咳嗽入院,查胸部CT示两肺多发性空洞伴双侧胸腔积液(图3)。
图3 两肺多发空洞样病灶伴双侧胸腔积液
病情再次加重,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但是依然没有任何新的发现。
11个月后,患者出现发热(最高温度39℃),胸部CT示:两肺多发性空洞伴右侧胸腔积液(图4)。予以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
图4 两肺多发空洞样融合性病灶
医院因不能排除胸腺瘤肺内转移可能,只能经验性用药。先后予以二次化疗(环磷酰胺0.8gd1+表柔比星80mgd1+顺铂40mgd1~3及异环磷酰胺1.5gd1+表柔比星80mgd1+顺铂40mgd1~3)。
但是化疗后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且体重呈进行性下降。
几次入院出院却一直没能找到病因,患者都快崩溃了,主治医生也开始怀疑人生了,这究竟是什么怪病呢?
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患者在化疗2个月后来我院就诊,患者病史疑点重重,猜测有几种可能,但目前完全没有证据能证明,只能先收进来再说了。
入院体格检查示:
体温37.6℃,神清,精神萎,消瘦,贫血貌,右肺叩诊第4肋间隙下为实音,左肺第3~4肋间隙呈鼓音;左肺呼吸音粗,第4肋间可闻及管样呼吸音,右肺呼吸音低,第3~4肋间隙可闻及湿啰音,呼气末可闻及哮鸣音,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白细胞11.62×/L↑、中性粒细胞0.84%↑、血红蛋白87g/L↓、L红细胞沉降率mm/h↑;血生化:白蛋白24.0g/L↓;
抗体检查:ANCA(‐)、ANA(‐)、ENA(‐)、HIV(‐);
痰涂片及培养均未检出抗酸杆菌;
免疫指标:CD3+61.5%、CD4+18.2%↓、CD8+37.5%↑、IgG3.91g/L↓、IgA0.52g/L↓、IgM0.41g/L↓。
初步诊断:双肺多发空洞性结节(性质待查);胸腺瘤术后状态;中度贫血;低蛋白血症。
根据已知的患者的病史、查体和检查情况,你们觉得“凶手”到底是谁呢?
但是目前无论是哪个猜测,均无有力的证据,只能通过实际的病理来进行判断了。
于局麻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肺中叶管口黏膜肿胀,局部支气管黏膜活检示纤维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后行经皮肺穿刺病理组织活检示干酪样坏死(图5A),上皮样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组织细胞及泡沫细胞聚集(图5B)。
图5 肺穿刺病理组织光镜下表现
看到这里,想必经验丰富的你已经知晓答案了,请在回复中告诉我们吧,前三位回复正确答案并说出理由的读者将获得梅斯医学提供的精美小礼品——“英雄签字笔”一支!
明日18:00后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hbzz/12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