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丨经典病例8左肺下叶硬化性血管瘤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37岁

主诉:体检发现左肺下叶占位2天。

现病史:患者于2天前体检发现左肺下叶占位,患者无胸闷、咳嗽、无低热、无呼吸困难、无声音嘶哑、无咯血及痰中带血、无盗汗、颜面潮红。饮食、二便正常,睡眠良好。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结核病史,十年前行左手腱鞘囊肿切除术。

实验室检查:肿瘤免疫:无特殊;血沉:8mm/h;血常规:WBC:3.3×/L;中性粒细胞1.35×/L(2-7)

超声:无。

CT/MRI扫描:检查设备为Philips排螺旋CT,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至肋膈角以下,常规扫描层厚5mm,kV,自动管电流调控,矩阵× ;行1mm薄层后处理重建。病灶行增强扫描: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mgI/ml),应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团注对比剂,对比剂总量80ml,流率3.5ml/s,之后再以相同的流率注射20ml生理盐水,分别于注药后30s、90s分别行双期增强扫描。观察图像:肺窗窗宽HU窗位-HU;纵隔窗宽HU,窗位40HU。

二、病例问答挑战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A

该病例在肺窗横断面CT图像上,如不仔细观察易误认为左侧胸膜或膈肌来源病变,边缘光滑,边界清楚;但在MRP图像上观察,病变还是位于左肺下叶,故A为最佳答案。

2.肿块的强化方式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单选)

----------------------------------

A.不均匀强化,肺血管于肿块边缘截断,一支或多支末端呈杵状增粗

B.不均匀强化,肺血管延伸进入或穿过肿块

C.不均匀强化,肺血管紧贴肿块边缘走行

D.B选项+C选项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D

该患者在行CT平扫后,宜直接进行增强扫描:经高压注射器团注非离子碘对比剂80ml,于注射后30s、90s分别行双期增强扫描;然后在工作站利用相应的软件技术行冠、矢状位图像重组后处理,可以更好地显示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可提供病灶内血供信息。该肿块的强化方式为不均匀强化,增强早期病灶边缘可见明显强化的血管断面,并可见肺血管延伸进入肿块,故E为正确答案。

3.肿块与邻近支气管的关系(单选)

----------------------------------

A.支气管在肿块边缘截断

B.支气管进入肿块,移行一段距离后中断

C.支气管在肿块边缘走行,管腔形态正常

D.支气管紧贴肿块边缘走行,管壁增厚,管腔受压变扁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三解读

答案:C

本病例的斜矢状位MPR重建很好的显示了肿块与邻近支气管的关系,显示左下叶支气管在肿块边缘走行,管腔形态基本是正常的,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清晰显示肺部结节/肿块与相邻支气管的关系对判定结节/肿块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4.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CT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

A.硬化性血管瘤

B.炎性假瘤

C.孤立性纤维瘤

D.肺肉瘤

答案分割线

问题四解读

答案:A

手术所见:左肺下叶可触及肿块,8×9×8cm3大小,质硬。

病理所见:肉眼观:肺组织16×8×4cm3,切面见暗褐色肿物一枚,大小约8×6×5cm3,质地中等,支气管残端长1.5cm;提示:左肺下叶硬化性血管瘤,支气管残端未见肿瘤累及,支气管旁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部分见肿瘤转移(3/4),多数文献认为即使淋巴结转移,仍属于良性范畴,但也有人认为属低度恶性潜能,故请结合临床,密切随诊

免疫组化:Ki67(约3%阳性)、TTF-1(+)、CK(pan)少数细胞弱阳性、EMA(+)、NSE(-)、CgA(-)、Syn(-)S(-)、CD31(血管阳性)、CD34(血管阳性)、CD56(阴性-弱阳性)、CR(-)、CK7(个别细胞阳性)。

病理诊断:“左肺下叶硬化性血管瘤”。

三、诊断分析思路

1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

本病例的特点为年轻女性患者,无肺部相关临床症状。CT上为左肺下叶边缘光滑的类圆形肿块影,未见明显分叶及毛刺征象,肿块内部密度尚均匀,周围肺野未见卫星灶,支气管于肿块边缘走行而未见中断,支气管壁未见异常改变,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缘可见“血管贴边征”。

血管贴边征:即增强早期病灶边缘可见明显强化的血管断面影。

2病例的读片思路

(1)定位:对于本病例来说,肿块大,难定位。确定病灶位于肺内还是肺外?明确病灶可能来源于什么组织结构。基于肿块的中心位于肺内、肿块与纵隔胸膜形成锐角夹角,推断病灶位于肺实质内。

(2)定性:分析本病例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密度、分析病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观察其内部结构强化的特征,以及未见明显纵膈淋巴结增大,未见胸腔积液等征象,考虑本病例肿块的性质为良性的可能性大。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肺肉瘤:原发性肺肉瘤是指来自肺间质、支气管壁和血管壁、支气管软骨等中胚层组织的恶性肿瘤,有多种组织类型。中央型肉瘤主要表现为肺门区肿块,与中央型肺癌相似。周围型肉瘤形态以类圆形多见,可见分叶,边缘清楚或光滑,因其组织成分不同,肿块密度变化大,肿瘤可出现坏死、空洞,增强后肿块呈不规则明显强化,肺肉瘤多局部侵犯及血行转移(如图13~15)。

(2)孤立性纤维瘤:好发于中下胸部,可见于肺表面的任何部位,如胸侧面、膈面、纵隔面等,也可发生于叶间裂,罕见于肺内。肿瘤大小不等,可有分叶,界限清楚,30~50%的肿瘤带蒂。肿瘤密度常不均匀,粘液、囊变、出血、坏死等成分可形成低密度区,25%伴钙化。肿瘤血供丰富,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如图16~17)

病例供稿:医院影像科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

医院放射科于红教授

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肺良性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年WHO肺部肿瘤组织学新分类中,硬化性血管瘤从年及年的WHO分类中“其他各种肿瘤/杂类肿瘤”移入到这次分类的“腺瘤”组,并更名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其最关键的特征是存在两种细胞:立方型的表面细胞和间质圆细胞,其中表面细胞是立方体的,形态上类似II型肺泡上皮细胞,虽然非常偶尔会转移,但这些肿瘤有典型良性的临床过程。

典型的CT表现:首先,具备良性肿瘤的特点,边缘光滑,少数有浅分叶,病灶较大时可压迫周围型肺组织,肿瘤内可有钙化,无卫星灶,其次,由于瘤内有大量的小血管,病灶均有明显强化,瘤体越大越不均匀,可见“血管贴边征”。由于PSH容易出血,当病灶血管区出血较多聚集起来可形成囊样改变。病灶与支气管相通可形成气液面或空气半月征。

该病例病理证实是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硬化性血管瘤,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但临床工作中仍需要细心认真的三维重建来寻找出更多的诊断线索。

快扫码







































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
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hbzz/603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