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论坛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时光飞逝,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血管靶向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已走过了十年的精彩历程。

6月11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上市十周年庆典依旧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中医院孙燕院士和赫捷院士、医院于金明院士及管忠震教授、秦叔逵教授等专家出席并做大会报告。会议主持人、医院支修益教授指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作为我国首个原创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其上市不仅开启了我国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新篇章,而且突破了我国NSCLC的化疗疗效瓶颈,使患者的中位生存率首次突破13个月,1年生存时间翻倍,同时还促进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迄今为止,在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中注册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相关的临床研究超过60项,发表的SCI文章余篇,核心期刊杂志文章0余篇。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上市的十周年是一个节点,也是一个新起点,新剂型的研发、适应证的拓展及更多大型研究的开展将会为这一药物带来下一个辉煌十年。

共度十年,再启新征程

十年循证回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自6年成功上市以来,已积累了丰富的循证证据。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上市临床试验由孙燕院士领导,联合全国24家研究中心共同完成,这一项Ⅲ期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较NP方案单用显著延长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14.87个月对9.9个月,P=0.)及提高1年生存率(62.75%对31.46%,P=0.)。之后孙院士又继续领导开展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上市后的Ⅳ期临床研究,在例不能/不愿手术或放疗的NSCLC患者中证实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临床常用的含铂两药化疗方案可带来显著生存获益,中位生存期可延长到17.57个月,且初治患者较复治患者疗效更佳,鳞癌和腺癌患者同等获益。此外,研究还证实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多周期治疗可进一步延长生存。这些研究结论在后续其他研究者的临床试验中均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基于此,NCCN指南中国版连续6年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推荐为NSCLC的一线治疗选择,同时这一药物也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版》的一线推荐用药。

除NSCLC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放化疗治疗多种肿瘤的疗效也不断得到证实,包括恶性浆膜胸腔积液、进展期黑色素瘤、骨肉瘤、原发性胆系肿瘤等,版《中国恶性黑色瘤诊治指南》已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达卡巴嗪推荐为进展期黑色素瘤的一线治疗方案。

在临床用药优化方面,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持续静脉泵入的优势和进一步获益已得到证实,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皮下注射制剂研发

开发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皮下注射剂型可改善应用便利性,对改善患者依从性有益。清华大学药学院钱锋教授指出,目前开发满足以下条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皮下注射剂型的技术条件已成熟:浓度30mg/ml、黏度<10cp、维持合适的渗透压和蛋白稳定性。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皮下注射剂型的临床应用指日可待。

大会特别报告

中国抗肿瘤药物研究的回顾和感悟

孙燕院士指出,安全性和科学有效性是新药研发两个基本问题。年我国正式颁布药品法,使得我国的新药研发有法可依,从此走上了正确的研发道路。5年,我国药品研发进入创新时代。在这期间,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成功研发和上市是对我国研究者极大的鼓舞,其使我国创新药物的研发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精准肿瘤学新实践

于金明院士指出,随着我们对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个体化、精准、全程、整合成为肿瘤治疗新的发展方向,未来的肿瘤治疗将呈现个体化、最少化及简单化趋势。但就目前来说,肿瘤的精准治疗仍面临“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困境,要实现精准治疗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信息技术解决大规模基因数据分析瓶颈

基因数据爆炸式的增长为精准医疗提供了基础,但也使得数据分析变得复杂,其中对于数据因果关系的分析是难点,但这也是将数据转化为知识的关键。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分析这些大数据提供了便利,多种分析工具已不断地被开发出来。

专家寄语

孙燕院士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1类新药,是我国十五、十一五期间走出的第一个抗肿瘤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从实验到临床研究体现了我国科研大协作的精神,也是众多海外莘莘学子归国创业取得丰硕成功的典范。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药物联合的方式成为后来国际上该类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遵循的准则。

秦叔逵教授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创新、拥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除了非小细胞肺癌外,在其他的一些肿瘤如胃肠道肿瘤、头颈部肿瘤软组织肉瘤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单独或联合其他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都取得了成功。祝愿这一药物越来越好,为更多的病人造福!

石远凯教授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版》以及《中国晚期原发性肺癌诊治专家共识(年版)》都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作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推荐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走过了十年的历程,祝愿未来其能在我国肿瘤临床治疗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也希望这一药物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在未来的临床研究当中能有更多的成果问世,能够在新的治疗领域进行更多的探索。

支修益教授

无论是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疗规范的中国版,还是我们自己的《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都引用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研究成果。

郭军教授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将黑色素瘤的治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黑色素瘤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

李凯教授

靶向治疗中包括血管靶向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第一次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推过了一年,做到既赢得了无进展生存(PFS)又赢得了总生存(OS),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

韩宝惠教授

我们在7年组织研究者自发地开展了一个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这个临床研究在9年的世界肺癌大会上也获得了大会的会议发言。

周彩存教授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这个产品给了临床医生很多机会,很多的临床医生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做临床研究,在转化研究方面出了很多成果。

陆舜教授

十多年前,先声药业开始了中国抗肿瘤原研药物的研发,在那个时代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国也从仿制药时代进入了仿创结合的时代。今年是国家1.1类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上市的十周年,在十周年的生日之际,祝先声药业和恩度生日快乐!

张力教授

因为有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这个产品,我国的临床医生在一线治疗中可以使用这一药物与其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陈嘉教授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作为国内首个自主原研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中国开创了肿瘤抗血管生成的一个全新治疗领域,使中国肺癌病人的生存有了显著改善。至此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上市十周年之际,寄希望其在将来肿瘤的治疗上创下更多的治疗记录。

赞赏









































白癜风医院海口哪家好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hbzz/627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