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肺癌类型: 1)小细胞肺癌:产生于肺的内分泌细胞;2)非小细胞肺癌:包括 ★鳞癌,产生于大气道上皮细胞; ★腺癌(包括大细胞癌),产生于肺的分泌区; ★支气管肺泡癌,产生于小气囊上皮或肺泡上皮。 其中每一类型的癌都保持着所在肺区的细胞特性,因此不同类型的癌其行为学特性亦不同。为简便计,我们将肺癌的四种类型分成两大类:1)小细胞肺癌,产生于肺的内分泌细胞;2)非小细胞肺癌,即所有其它类型。 3、肺癌是如何发生的? 西医认为:当呼吸道上皮细胞发生恶变(无论是吸烟还是其它因素所致),机体便无法阻止细胞的恶性生长。这便导致了无法控制的生长过程--转移。这种恶性转移的事实说明在单个肺细胞中已发生了一系列分子学改变。糟糕的是,在恶性生长最终导致癌以后,突变的过程并没有停止。在一个细胞发生恶变后将发生的众多突变中,有两个突变是极其危险的。 首次突变:即肺癌细胞离开原来正常位置而转移到机体其它部位的能力。若肺癌细胞播散到身体的其它部位(如肝、骨、脑),则可认为是肺癌发生了机体相应部位的转移,而不能将这类肺癌患者归于肝癌、骨癌、脑癌等。进一步来说,如果这类肺癌已发生了淋巴结、骨或肝转移,他或她需了解肺癌的这一过程,而非淋巴结癌、骨癌、或肝癌。这往往是患者极其家属较易搞错的地方。 第二次突变:第二次突变是肺癌细胞对治疗的抵抗性。虽然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与多因素有关的,但通常是因为癌细胞对治疗所致的损伤的修复能力比正常细胞的修复能力强、以致有效剂量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太大。这种现象称为癌症的抗药性或对治疗的抵抗性。
4、肺癌临床表现 肺癌专家的首要任务是在肺癌症状产生以前做出诊断,而如果上述目的无法达到,在肺癌尚未发生远处转移之前得以确诊也是至关重要的。 肺癌的一系列症状(见下表)可帮助我们判断疾病是局灶性的、区域性的还是转移性的。
肺癌常见症状
局灶性肺癌
局部晚期
广泛转移
咳嗽
胸痛
头痛
血丝痰
乏力
视觉模糊
咯血
声嘶
四肢无力
发热
颈静脉曲张
骨痛
肺炎
面部肿胀
消瘦
气促
局灶性肺癌的症状: 以前早期肺癌的最常见症状是咳嗽。占据在肺内的肿瘤刺激肺内的感受器导致咳嗽。因为绝大多数肺癌患者是有吸烟者,这常常使他们误以为咳嗽与以前一样是由吸烟引起的。吸烟者的咳嗽并非都是肺癌的前兆,但至少是不正常的。因而,若已有与吸烟有关的咳嗽症状,则需密切注意其咳嗽性质有无改变。 若原发灶已侵入呼吸道中的小血管,血液便会流入呼吸道,于是咳出的粘痰中便可见血斑,这个过程称为咯血。 而今成人局灶性肺癌最常见的症状却是难以控制的肺炎。无论肿瘤是压迫呼吸道还是直接阻塞呼吸道,都会使阻塞处以下肺组织受到感染,于是便产生了肺炎及其相关症状,如咳嗽、浓痰、发热等。每一个成年肺炎患者都应在数周后复查胸片,若浸润征象仍未消失,则需立即考虑肺癌之可能性。 许多患者已有肺内阻塞性肺炎,但却因症状轻微而全然不知。这种在吸烟成人中的所谓“无症状肺炎”是极其隐蔽的。 局部晚期肺癌的症状: 胸腔是个非常复杂的空间,肺表面四分之三的区域被胸壁环绕,它是由一薄层内膜(壁层胸膜)、脂肪、肌肉、肋骨及皮肤按不同比例构成的。肿瘤侵及以上任一部分均会引起疼痛。因而大多数已发生胸内区域性播散的肺癌患者均有胸痛之症状。 包绕肺的顶端--即肺尖的地方,形成了胸壁的一个特殊区域。来自颈部、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的神经纤维均经此区进入上肢。因而,若肿瘤侵至此区往往会感到受累侧上肢的疼痛、乏力。这种所谓"潘科斯特癌",或称上沟癌作为肺癌的一种常以肩痛为主要症状。这种疼痛往往需要镇痛剂才能得以缓解。通常这类患者极易被送给整形外科医生或神经科医生处理,从而丧失了早期诊断的机会。 近四分之一的肺表面与所谓“纵隔”相邻。“纵隔”这个词意味着“胸的中部分”,它代表一个含有一系列生命器官的空间。纵隔位于胸骨正后方,在非专业领域被认为是"中心地带"。气管、主支气管经过纵隔。食管紧贴气管后方经此下行。心脏及其大血管、某些有关生命的大神经也经过此区。若癌症侵及纵隔,可能发生以下症状: ●声嘶是最常见症状。控制左侧发音功能的喉返神经由颈部下行至胸部,绕过心脏的大血管返行向上至喉,从而支配发音器官的左侧。因此,若肿瘤侵及纵隔左侧,使喉返神经受到压迫,声嘶便产生了,但却无咽痛及上呼吸道感染的其它症状; ●在纵隔右侧有上腔静脉,它将来自上肢及头颈部的静脉血输回心脏。若肿瘤侵及纵隔右侧压迫上腔静脉,最初会使颈静脉因回流不畅而怒张,最后还会导致面、颈部水肿,这需要得以及时诊断和处理; 发生区域性扩散的肺癌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气促。由肺和心肌产生的正常组织液由胸正中的淋巴结回液。若这些淋巴结被肿瘤阻塞,这些组织液将积聚在心包内形成心包积液或积聚在胸腔内形成胸腔积液。以上两种情况均可导致气促。然而,因许多吸烟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慢性肺病,这给气促的鉴别带来一定困难。此外,由于一部分肺组织因长有肿瘤而丧失呼吸功能,从而使正个呼吸功能受损而产生呼吸不适,这种不适感起初只在运动时产生,最终连休息时也可感觉到。 以上症状均提示肺癌处于进展期。遗憾的是,它们的出现使预后相对较差。
广泛转移肺癌之症状: 因为肺癌极易在早期发生远处转移,因而与远处转移有关的症状往往是医生或患者发现的首发症状。若病灶转移到脑,则可产生持续性头痛、视朦。继续发展可能导致意识模糊甚至癫痫。这种头痛的性质与普通的紧张性头痛无明显差别,因此极易被人们忽视。视力模糊主要表现为读报或看电视感到困难。因为大多数肺癌患者为老年人,他们往往误以为自己只需更换眼镜罢了,而其关键却在于视力性质的改变。最初对意识和视力的改变是非常敏感的。 若癌症转移到骨,则会导致骨质破坏,当破坏到一定程度时,骨痛也随之产生。若外层坚硬的骨皮质发生破坏,则可使骨质结构极不稳定。发生于肋骨的可有不适感,但若发生于负荷较大的长骨如股骨或肱骨,则日常活动中也极易发生骨折。 最后,也是最棘手的,即肺癌已发生脊柱的转移。在大多数患者,发生脊柱转移可引起疼痛。但问题在于,癌症可进一步转移至脊髓。这将首先表现为背痛,继之传至下肢,可有下肢无力、大小便失禁,最终可导致转移点以下部位瘫痪。因此,重度吸烟患者若出现背痛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然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或全身转移症状是乏力、消瘦。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都有不明原因的消瘦,这往往发生于食欲下降之前,且即使增加食欲也无济于事。
肺癌常发生于:40岁以上,特别是50~70岁中老年人,并有吸烟史者及工矿职工、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及有家族肿瘤病史者。治疗及出院期间,要重视放化疗结合的同时,以增加患者抵抗力,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适当活动、按时作息、培养良好心态和生活习惯,提高生存质量为主。在治疗后,一定要定期复查CT或者PET-CT以观察病灶生长及治疗情况。 在放化疗同时,可以依患者口味采用食补加强营养或中药药膳,以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等症状,增强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及免疫力,协同放化疗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5、肺癌的预防和护理 肺癌常发生于:40岁以上,特别是50~70岁中老年人,并有吸烟史者及工矿职工、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及有家族肿瘤病史者。 肺癌的早期症状: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杵状指、关节炎、男性女乳、多发性周身性肌炎等。 咳嗽:约2/3肺癌病人有此症状。可以是轻度干咳,也可以是严重咳嗽,痰液多少不等。慢性长期咳嗽病人一旦咳嗽性质改变,如变频或出现刺激性干咳,要警惕肺癌。 咯血:约一半的肺癌病人有此症状。40岁以上的吸烟男子一旦出现痰中带血、血丝或小血凝块,肺癌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这也是肺癌的早期症状之一。 胸痛:间歇性不剧烈的钝痛或钻痛,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如癌肿侵及胸膜则疼痛较剧烈、持续和固定。 发热:45岁以上男性烟民长期肺部炎症发热,治疗效果不佳者尤要警惕肺癌的可能性。 杵状指:亦称鼓棰指,表现为指、趾第一关节肥大,指甲突起变弯,常伴有疼痛。国外报导,21%肺癌早期伴有杵状指,且大多在肺癌手术后消失。 关节炎:常与杵状指同时存在。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炎症状,肘、膝、腕、踝、指掌关节烧灼样疼痛,活动障碍,可能出现水肿和胫骨、腓骨骨质增生等,在肺癌手术后疼痛可以消失。 男性女乳:指男性的乳房一侧或双侧增大如女性。日本学者阿培等调查例肺癌,发现其中出现男性女乳者占7.5%,常易被忽视,甚至误诊为单纯乳腺增生而被手术切除。 多发性周身性肌炎:约85%先于肺癌典型症状出现,表现为进行性周身无力,食欲减退,加重时可行走困难,卧床难起。
我们以“全民科普”为己任,打造最贴近百姓的健康科普,提供专业、完善的健康信息科普、在线健康咨询、患者留言、经典治疗案例等便民服务。追踪生命科技前沿,传播健康医疗咨询的互动平台。
患者可拨打-进行电话咨询更多详情可访问: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花多少钱啊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hbzz/7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