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肿阎石如能助人幸福,我愿做那个最温暖

“肿瘤”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患者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疾病,更是生与死的抉择和考验。在这个过程中,医生、患者、肿瘤三者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作为医生,当患者主动放弃生命时,该怎么办?

不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阎石的一些思考:

1

我叫阎石,是一名肿瘤外科医生。

说到我的职业,自然要和疾病、患者联系到一起。对于我来讲,这个疾病就是肿瘤。医生、患者、肿瘤,他们之间的关系既复杂又微妙。肿瘤长在患者身上,但患者却对肿瘤缺少足够的专业认识,医生懂得怎么治疗肿瘤,但是医生无法切身体会到治疗给患者带来怎样的影响。

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尤其是治疗晚期肿瘤的过程当中,医患双方都知道我们的敌人十分强大,我们最后难免失败,但是,我们还是不停的想尽办法去对抗肿瘤,哪怕等到暂短的、微不足道的胜利。

在这场残酷的,大部分结局会失败的战役中,在患者眼里,医生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是温暖的天使?还是冷酷的机器?在我走上工作岗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没能得到很好的答案。直到有一位患者的出现,他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2

这位患者是一位在高校任教的雕塑艺术家,我们就叫他张老师吧。张老师不幸得了肺癌,我们的主任给他做了手术。在术后的头两年,他恢复的很好。他又能画画、雕塑了,他非常高兴,用他的话说,艺术是他的生命。

这个美好的状态维持了两年,两年以后,张老师的病情有了点小变化,他的胸腔里有了些积液,经验告诉我,情况并不乐观。张老师需要一种药物来控制病情,这种药物每个月需要1万元的费用。

但吃了一个月药后,张老师提出不想继续服用了,原因是这个药有一种副作用,皮疹,很痒的皮疹,张老师觉得,皮疹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皮肤瘙痒他就没有创作灵感和创作激情。所以他坚持停药。

我不是艺术家,我是医生,从医生的角度讲,有患者为了能画画雕塑拒绝治疗,我是很震惊的,因为我知道,不吃药他的病情一定控制不住。经我再三劝说,张老师还是不同意服药。就这样拖了三年,三年以后张老师的病情恶化了许多。出现了胸腔积液、腹腔积液、骨转移,这些都是晚期肿瘤的表现。张老师的痛苦也与日俱增,向我求助也越来越频繁了。

当他在电话里问我还有什么治疗方法时,我再次提出服用药物的事,这个时候张老师已经不能画画了,所以这已经不是他不吃药的理由了。但张老师还是拒绝了吃药,他坦白说,他除了药物副作用以外,还在为费用发愁。

我对此十分不解,可以说,他已到了最后关头,再不吃药就性命不保了,留着金钱有什么用呢!又过了几个月,张老师由老伴陪着,亲自来到我的诊室。老伴说张老师有话问我。

张老师行动已很不便了,坐下起身都需要帮助。这个时候我再次强调了服药的紧迫性,并坦白的告诉他,死亡的危险已经逼近。张老师坚定的拒绝了我的提议,他说:

“我知道我已没有治愈的可能,如果耗尽家里的积蓄服药,顶多暂短延长我的生命,可之后呢,老伴又该如何生活?我并不怕死,我今天来,只想问问,我的病会不会导致长年卧床,需要拖累老伴照顾起居?”

我告诉张老师,到最后病情会恶化的很快,不会出现他所担心的情况。那一刻,张老师非但没有紧张,反而变得很释然。得到我的答复之后,张老师不想多耽误我的时间,他艰难起身,向我告辞,并郑重的伸出手来同我握手。我也郑重的回应他,可能我们都预感到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张老师。2个月后,我从老伴口中得到他去世的消息。

张老师是我遇到的一位很典型的,明确知晓自己生存目标的患者。从一开始他为了自己的艺术创作,拒绝服用具有副作用的药物,到后来为了家人能更好的生活,拒绝价格不菲的药物,他都做出了理性的自我选择。

很难有标准来评判,张老师的选择是对还是错,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张老师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已经完全掌握了疾病的信息、治疗的信息、治疗的副作用和代价,以及放弃治疗的潜在后果。

后来我翻阅书籍,发现这种由医生提供专业信息,医患双方共同商讨治疗方案的模式,被称为共同决策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医生不仅仅







































白癜风十大专业医院
献礼春节中科白癜风帮扶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hbzz/790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