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汝心飞YOUNG乳腺癌

临床指南丨学术交流丨会议信息

期待优秀的中青年乳腺癌专家加入!

年04月22日,“汝心飞YOUNG”乳腺癌MDT会议如期而至,本次医院刘健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特邀三位主讲专家,他们是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史艳侠教授;浙江大医院张晓琛教授;医院张嘉扬教授。

特邀多位讨论嘉宾,他们是来自:医院陈心华教授、黄伟炜教授;医院邵彬教授;医院吴壮宏教授;医院王奇峰教授。

专家集结

会带来一场怎样的精彩会议呢?

快来跟着小编,一起回顾吧!

医院刘健教授

各会场嘉宾直播现场

本次会议共讨论了三个精彩内容,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闵行分院李纲教授

专题一:长春瑞滨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应用

首先是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史艳侠教授带来本次会议的第一个分享,特别介绍了口服长春瑞滨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应用。

HER2阳性乳腺癌是近期进展最快的,赫赛汀的问世改变了HER2阳性MBC疾病进展进程。

目前HER2阳性MBC生存期不断延长,这离不开化疗药物以及靶向药物各个领域的进步!

这些药物包含静脉给药、口服、每周注射的等等,这些药物与靶向联合到底如何会更好?

紫杉类药物就做过类似的探索。

在安全性方面,紫杉类药物还是存在些不同毒副反应。

长春瑞滨与曲妥珠单抗联合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联合指数:描述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参数,联合指数越低,代表药物联合的协同作用越佳。

在乳腺癌药物中,不同的药物协同作用做了相关比较。其中长春瑞滨的协同作用较好。

在安全性对比中,长春瑞滨组拥有更好的安全性,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较低。

在不良反应中,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最主要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长春瑞滨联合治疗双靶疗效又如何呢?在此研究中就做了这样的设计,主要观察两个药物同时注射的安全性。

长春瑞滨口服比针剂更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实际案例

此患者达到很好的疾病控制同时维持了较高的生活质量,生活基本未受到影响。口服给药也可避免药物外渗、给病人带来更好的依从性,更方便使病人遵从医嘱,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

史教授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根据自己的体会,为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的专题分享。

浙江大医院张晓琛教授

病例1:乳腺癌病例mdt讨论+口服长春瑞滨胶囊使用体会

听完了专题分享就要将内容带入病例,进入到“实战”了!来自浙江大医院张晓琛教授将带来两例精彩的病例。

诊疗过程

病史介绍1

患者:女39岁

既往史:年我院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提示HER2阳性,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经济困难不能使用靶向药物。诺雷德加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中发现肺转移。

-9-19肺部CT:右乳术后。两肺多发结节,小叶间隔增厚,肿瘤转移不排除。纵隔数枚增大淋巴结。

-8骨转移

-10-16B超:左侧甲状腺低回声灶大小约2.8*1.5*1.6cmTI-RADS5类;左颈淋巴结肿大大小约1.5*1.1cm。

-11-5彩超:肝内探及多枚低回声结节,较大者2.6*2.1cm,边界不清。

辅助检查:

-9-19肺部CT:右乳术后。两肺多发结节,小叶间隔增厚,肿瘤转移不排除。纵隔数枚增大淋巴结。

临床诊断:

1.乳腺癌术后肺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考虑(来源考虑乳腺癌)

2.甲状腺癌

建议患者肝穿明确,是否乳腺还是甲状腺来源。

甲状腺癌有无手术指征

一线治疗:

.10.31--.11.26卡培他滨联合抗HER2治疗。赫赛汀负荷剂量:58kg*8=毫克,维持mgivd1,q3w+口服卡培他滨mgbid*14天,三周重复。

同时予唑来磷酸针抗骨转移治疗,末次治疗时间.12.23。

2周期治疗后复查肝转移灶(较大者2.2*1.9cm),较-11-5B超2.6*2.1cm稳定有缩小,综合评估:SD。.04.22复查B超肝脏病灶未见,临床考虑缓解,但需进一步CT、MR明确。

-11-26CT胸部平扫:两肺多发小结节,小叶间隔增厚,较前(-08-21)两肺结节增多增大,小叶间隔增厚进展。胸椎椎体多发致密影,考虑转移考虑。附见:肝脏多发低密度灶。B超:1.左侧甲状腺回声不均伴多发钙化TI-RADS6类左侧锁骨上多发淋巴结肿大伴钙化:左侧锁骨上探及多枚淋巴结回声,较大者约0.7*0.6cm,皮髓质分界欠清。

疗效评估:PFS12月。

二线治疗:NH

.12.23、.01.17、.02.10,.3.4分别予长春瑞滨90mgpod1d8q3w单药化疗联合赫赛汀mg靶向治疗至今。

病史简介2

患者:女,59岁

既往史:患者9月余前因“反复双乳胀痛1月”医院,查PET-CT:1.右侧乳腺组织肿块伴局部FDG代谢增高,考虑右乳MT。2.双侧锁骨上、纵膈及双肺门、右侧腋下多发淋巴结肿大伴FDG代谢增高,考虑转移。骨多发转移瘤。3.右侧腹壁皮下结节,FDG代谢增高,考虑转移。.2.19行右乳腺和右液淋巴结穿刺,病理:(05094右乳穿刺标本)乳腺浸润性癌;(05093右腋淋巴结穿刺标本)转移性腺癌,符合乳腺转移。

入院诊断:1.乳腺恶性肿瘤(右乳浸润性癌伴骨、多发淋巴结、右腹壁皮下转移,IV期)2.骨继发恶性肿瘤3.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双侧锁骨上、纵膈及双肺门、右侧腋下)4.皮下结节(右侧腹壁,转移考虑)5.肺继发恶性肿瘤6.恶液质。

辅助检查:

-02-25肺部CT平扫+增强:右乳癌伴右侧腋窝、双侧颈部、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两肺多发转移。胸椎及肋骨多发转移,左侧肋骨局部病理性骨折。心包积液。

临床诊治思路

一线化疗,有条件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并咨询有无临床试验。

.02.22起唑来膦酸抗骨转移治疗,qm

.2.28一线nab-PC方案(白蛋白紫杉醇mgd1+卡铂mgd1,q3w)

.03.11foudationone组织基因报告结果:TMB3Muts/Mb,MSS,NF1基因Qfs*1突变,PIK3CA基因HR突变(对mTOR抑制剂可能敏感,乳腺癌中获批药物everolimus,跨适应症推荐有Temsirolimus),TP53基因MK突变,BRCA基因阴性。

1周期化疗后复查瘤标有上升,B超提示病灶有缩小,建议继续化疗。.03.21一线第2周期nab-PC方案(白蛋白紫杉醇进口mgd1+卡铂mgd1,q3w)化疗。.04肺部CT检查提示右腋下淋巴结较前增大,肺部病灶部分有所缩小,肿瘤标志物有上升有下降,原化疗方案联合免疫治疗。

.04.09、.05.02、.05.29、.06.20行唑来膦酸抗骨转移治疗,.04.12、.05.03、.05.28、.06.19行一线第3、4、5、6周期nab-PC方案(白蛋白紫杉醇进口mgd1+卡铂mgd1,q3w)化疗,同时联合信迪利单抗mgq3w免疫治疗4次,化疗后津优力6mg皮下注射长效升白二级预防(既往化疗后出现IV度骨髓抑制伴发热,进医保)。4周期化疗后全面复查疾病稳定。

局部放疗和维持治疗

-7患者入院后查血常规提示II度白细胞减低、IV度血小板减低,予瑞白、津优力、特比澳、吉巨芬、输血对症处理,骨髓抑制仍持续。本周期化疗跳空,后续骨髓恢复后再酌情考虑化疗,本次住院.07.10完成免疫单药治疗,.07.24唑来膦酸抗骨转移治疗。瘤标继续下降。带药特比澳针当地使用,并建议患者中医中草药调理骨髓功能。

患者骨髓功能抑制和患者晚期乳腺癌骨转移等情况有关,多次化疗后,储备能力下降。目前右乳癌肿瘤有缩小好转,后续如不能化疗,考虑单药免疫治疗维持。患者三阴乳腺癌治疗手段选择有限,注意生活质量提高。-11-19我院复查甲胎蛋白2.5ng/mL;癌胚抗原98.5ng/mL;糖抗原.7U/mL;糖抗原.4U/mL;铁蛋白.0ng/ml;糖抗原.3U/ml。

二线治疗

-11-21起予NA方案(诺维本90mgd1/8+里葆多60mgd1,q3w)第1周期化疗,因医保问题,诺医院配药口服化疗。右侧大量胸腔积液。

-11-22及.11.26予顺铂30mg胸腔内化疗,过程顺利。

-12-18复查乳腺及胸膜B超:1.右乳肿块浸润全乳考虑BI-RADS6类,右侧胸壁皮下软组织水肿,右侧胸壁近腋窝片状低回声,放疗术后改变.2.右侧腋下多发淋巴结肿大3.双侧胸腔积液(右侧宽约8.8cmcm,左侧宽1.9cm)。评估疾病仍进展,三阴乳腺癌晚期,结合既往病史,患者及家属治疗意愿积极,予调整治疗方案:NA化疗联合免疫治疗。

-12-18NA方案(诺维本90mgd1/8+里葆多60mgd1,q3w)第2周期化疗(.12.18唑来膦酸针抗骨转移。.12.19信迪利单抗mgd1q3w免疫治疗。

.12.19右侧胸腔穿刺+QRROW管置管,引流黄色胸水约毫升,后予博来霉素胸腔内化疗,地塞米松针+利多卡因针胸腔内注射预防胸膜反应。

-01-03予顺铂30mg联合贝伐珠单抗mg胸腔内注射局部化疗减少胸水渗出。

本病例讨论点:

1

NGS在晚期乳腺癌诊疗中的价值有何看法?

2

乳腺癌晚期假如有甲状腺癌会如何处理?

3

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对甲状腺癌发生是否有影响?

4

在什么情况下会对Ⅳ期乳腺癌进行放疗?

专家讨论概要

观点1

NGS是乳腺癌精准治疗中体现价值非常大的技术,尤其是转移性乳腺癌,NGS实际上是让我们更多的发现乳腺癌内在分子生物学特征或者推动既往靶向药物前进道路上非常重要的节点,现已有了突显结果。这样的检测在临床中对治疗探索起了很大的作用!

观点2

甲状腺目前是影像学诊断,还不能确诊,建议做穿刺判断是甲状腺癌还是乳腺癌转移,两者相比较乳腺癌对生命威胁较大,建议先处理乳腺癌待病情稳定后如甲状腺压迫神经可选择做手术。

观点3

乳腺癌放疗目前暂未看到会引发甲状腺癌,我们比较关心的是是否会引发肺炎和心脏病。

观点4

放射治疗是局部治疗,更加无创,对提高生活质量有优势。如在内科治疗有效的情况下,可选择放射治疗。

医院张嘉扬教授

病例2:HR+/Her2+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最后是来自医院张嘉扬教授,为我们带来最后的分享。

诊疗过程

病史介绍

患者:女54岁,已绝经

主诉:年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6出现肝、骨转移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史,否认糖尿病史

年(3年前,50岁)发现右乳肿物,就医院,超声:右乳低回声结节,5.6*4.1*1.9cm,考虑右乳癌,右腋下结节。

乳腺占位穿刺活检:右乳浸润性导管癌II级,ER70%中等,PR70%中等,HER2(3+),Ki%。右腋窝淋巴结穿刺活检:可见癌细胞

全身分期检查:未见远处转移

临床分期:cT3N1M0IIIA期

-5在全麻下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I级,大小:2.5*1.5*1.5cm,未见脉管癌栓,大部分癌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纤维化伴慢性炎细胞浸润,局灶见泡沫状组织细胞聚集,符合治疗后改变,淋巴结可见癌转移(腋窝1/13,胸肌间0/0,第三级0/0),转移灶仅为小灶肿瘤细胞,其余淋巴结内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符合治疗后改变;底切缘未见癌;乳头及皮肤未见特殊

术后分期:ypT2N1M0IIB期LuminalB(HER2阳性)

无辅助化疗:

辅助靶向治疗:赫赛汀维持治疗至满1年(末次时间-1)

辅助放疗:右胸壁+锁骨上,50Gy/25f,胸壁加0.5cm填充

(-6至-9)

辅助内分泌:阿那曲唑22月(-8至-6)

术后每三月规律复查

疾病诊断

右乳浸润性导管癌改良根治术后ypT2N1M0/IIB期

LuminalB(HER-2阳性型)

多发骨转移、肝转移

治疗

-8-2起放疗控制疼痛

具体:双侧髂骨,坐骨,股骨头95%PTV40Gy/髂骨前软组织病灶95%PGTV50Gy/20f。

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2度、红细胞减少1度

疗效:骨痛较前明显缓解

本病例讨论点:

1

第一次复发转移是选择内分泌+靶向还是化疗+单抗治疗?

2

下一步维持治疗如何选择?

3

乳腺癌如发生骨转移,什么情况下需要放疗专家介入?

专家讨论概要

观点1

此病人情况属于原发性耐药,首先考虑化疗+靶向治疗。

观点2

对于此患者会选择口服靶向药联合化疗,也可选择内分泌维持。

观点3

如骨转移影响生活质量、疼痛较明显放疗是一个比较好的介入时机。

本次,“汝心飞YOUNG”乳腺癌MDT会议暂落下帷幕,每一位专家都为我们分享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展开多学科的讨论,虽不在同一所城市但我们利用线上会议的形式,隔着屏幕相见,此次会议让线上、线下的每一位专家都获益良多,期待下一次的“聚会”

-end-

汝心飞YOUNG

乳腺癌中青年交流平台

临床指南

学术交流

科普患教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jbzd/10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