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的心脏病最近几天突然加重了,走两步就喘,“呼哧呼哧”得像个风箱,还胸闷憋气,一双腿脚也肿得鞋都穿不上,医院,诊断“急性心功能不全”,胸片还提示可见双侧胸腔积液。
张大爷一下子就被这个陌生的词汇给弄懵了:我不是心脏的毛病吗?咋肺也出问题了?积液是个啥意思?
心衰为什么会出现积液呢?积液是不是心衰造成的呢?今天就来给大家解解惑,讲讲这其中的关联。
“什么是
积液
”人体内有很多密闭的腔隙,如胸腔、腹腔、心包腔等。正常情况下这些腔隙内仅含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
但当人们患某些疾病时,腔内液体增多,便称为积液。
血管虽是运送血液的“管道”,但却不是“铁板一块”,细胞连接处存在许多“缝隙”。毛细血管更是如此,管壁只有薄薄一层内皮细胞围成。
心力衰竭时心脏的泵血功能瘫痪,导致全身血液淤积,血管内的血流压力就会增高。
当血管内压力增高时,血液中的某些成分会被毛细血管壁“滤过”而“漏”出,形成“积液”。
“部位不同
症状不同
”“积液”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一、左心衰竭
心脏分为右心和左心:右心收集全身回流的血液,泵入肺内;肺内的血液再流进左心,由左心泵至全身各处,不断循环往复。
这就是为什么,心衰时会发生胸腔积液。
左心衰竭时,血液淤滞在肺内,肺部毛细血管压力增高,液体漏到肺泡内。
这时,肺泡随着呼吸充气扩张,听诊时可以在肺底部听到“咝咝”类似捻头发的声音,这便是医生们口中常说的“湿啰音”,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心衰严重时,湿啰音可弥漫至全肺。
二、右心衰竭
右心衰竭时,血液淤滞在全身:
1
由于重力影响,身体的低垂部位(如双下肢、腰骶部)可出现对称性凹陷性水肿,程度一般自下而上减轻。
医生在询问病史的时候常会问一句:“您腿肿不肿啊?来让我看看。”
撩起裤腿,用手指按压小腿前硬质的骨面或脚踝处。
如果一按一个坑且双侧对称,心衰“信号”就十分强烈了。
2
液体漏至胸腔,则多表现为双侧胸腔积液,单侧者以右肺多见。
如果积液量较大,就会压迫周围肺组织,影响呼吸功能,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的症状,看胸片会发现肺“变小了”而肺下部“变白了”。
3
液体漏至腹腔,形成“腹水”,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腹腔积液。
当腹腔内游离腹水在ml以上时,即可查出移动性浊音。医生在给患者查体时,对着腹部左叩叩右叩叩,报一个“移动性浊音阳性”,意思就是:腹腔里有水啦。
此外,血液淤滞在胃肠道和肝脏内,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去病因
可治疗
”由心衰引起的积液,通常在心衰被控制后,积液可自行消失,症状也能随之缓解。
利尿剂是治疗心衰最常用的药物,它可以将潴留于全身各处多余的水分通过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对缓解淤血症状、减轻水肿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所以像张大爷这样的请不必太过恐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心衰。心病一除,“积液”也就除了。
最后,提醒大家:急性心衰不容忽视,如果出现胸闷、喘憋、食欲不振、下肢水肿等症状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方可控制病情发展。(文
陈宇)
心脏医学科普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jbzd/9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