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腹膜后肿瘤外科联合心外科完成腹膜后巨

烟台的范女士16年前因子宫平滑肌瘤行手术治疗,此后6年反复因静脉平滑肌瘤复发先后经历了5次开胸、开腹静脉平滑肌瘤手术切除,此后的10年肿瘤逐渐增大,范女士先后就诊于北京、医院,但均未行任何处理,最后肿瘤使范女士腹部看上去比足月孕产妇还要大。今年4月慕名来到邱法波教授门诊,邱教授一开始对范女士的巨大肿瘤也非常吃惊,而且肿瘤沿下腔静脉生长一直延续到右心房,右心房的肿瘤也已经非常大了,肿瘤还侵犯了右侧近大半的胸腔,这不仅是邱教授行医30多年碰到的最大肿瘤,而且面临肿瘤严重的心胸侵犯。但医者仁心,对治病救人的执着,再加上范女士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求生欲望,范女士曾多次半开玩笑说只要能收住院,手术无论什么结果都认了,反复多次求医后邱教授最终将范女士收住院。

在全面完善了相关检查后,邱法波教授先后组织了2次包括心外科、胸外科、妇科、泌尿外科、麻醉科、ICU等多学科会诊,并多次与心外科杨苏民主任、胸外科沈毅主任商量讨论病情,考虑肿瘤巨大,多次手术肿瘤与静脉壁粘连可能非常严重,不能单纯开腹或开胸肿瘤切除,所以大家讨论后计划实施开腹腹膜后肿瘤切除,同时体外循环下开胸行右心房切开取瘤。

年5月11日,由袁莉主任带领麻醉科团队实施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准备,心外科王士忠主任团队开胸后将右心房处下腔静脉预置阻断带。邱法波教授团队开始行开腹手术,腹部切开的一刻,肿瘤立即跃出腹外。肿瘤部分呈囊性,将囊性部分吸出近ml液体后,肿瘤依然十分巨大。由于多次手术,病人腹腔粘连严重,在分离粘连后,经过了大约2个小时邱教授带领团队较顺利的完成了上腹部腹膜后肿瘤切除工作。接下来腹盆腔腹膜后肿瘤的切除工作异常艰难,一是因为肿瘤体积巨大质地坚硬,二是由于肿瘤与乙状结肠、阴道壁等器官粘连严重,邱教授带领团队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分块切除肿瘤的技术,在连同乙状结肠切除后腹盆腔肿瘤近乎切除干净,这时手术时间已过去15个小时。腹膜后肿瘤的根部也显露清楚,发现肿瘤根部经由之前手术下腔静脉切开处与下腔静脉、右心房内的肿瘤相连。在阻断下腔静脉后,切开静脉壁,邱教授根据以往完成的十几例静脉平滑肌瘤手术的经验,小心拖拽肿瘤,尝试将下腔静脉连同右心房的肿瘤一同拖拽出来,但果然如同术前担心,肿瘤与下腔静脉壁粘连非常严重,而且右心房的肿瘤又较大嵌顿在心房入口,只能依靠体外循环后切开右心房进行取出,但这需要进行全身抗凝处理,考虑腹盆腔手术创面较大,抗凝后极容易造成出血风险,跟病人家属沟通后,准备二期再行手术处理。

今年11月,术后恢复半年的范女士特意到邱教授门诊复查并表示感谢,身体状况明显较术前改善了很多,范女士心态更加乐观坚定,并且每天坚持跑步,说要为二期手术做积极的准备。我们在此衷心祝愿范女士身体健康。

范女士术前术后变化

术前CT影像

术前巨大的腹部

术中巨大肿瘤

切除的肿瘤标本

科普

血管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leiomyomatosis,IVL)是一种少见的子宫中胚叶良性肿瘤,主要临床特点是平滑肌瘤细胞超出子宫范围沿血管蔓延呈结节样生长。本病均发生于女性,且多见于绝经前的中年妇女,多有妊娠史。当肿瘤局限于子宫、宫旁或盆腔时,临床表现与一般子宫肌瘤无多大差别,如子宫增大,月经增多,盆腔肿物,腹痛等症状。病变扩展至下腔静脉和右心房造成循环障碍而发生心慌、气短、肝大、尿少、腹水、下肢水肿、胸腔积液、心脏杂音等。一些患者可无症状,仅在因其他原因进行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进一步超声检查而发现右心房肿瘤,诊断为右心肿瘤而忽略了下腔静脉内肿瘤和盆腔及子宫病变。个别患者发生晕厥或猝死,多因肿瘤位置变动,嵌顿阻塞在三尖瓣中或肺动脉所致。

邱法波教授从事腹膜后肿瘤外科治疗近30年,是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医院学会、中国医促会各腹膜后肿瘤专业学组副主任委员。医院于年成立腹膜后肿瘤亚专科,年3月成立腹膜后肿瘤外科,是我国最早专门从事腹膜后肿瘤诊治、科学研究、学术推广及人才培养的单位之一,是全国诊治复杂腹膜后肿瘤病人最多的几家单位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ysbj/1123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