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中医医治,先人古验方消积液
1、关于热痹了类风湿患者的医治中药方
经常使用的经验方为生地石膏汤,生地黄30g,生石膏g,金银花30g。青蒿30g,黄芩30g,甘草3g.
中医将类风湿分为热痹和寒痹,类风湿关节炎发热患者较少,急性病发可能会有持续性低热。急性类风湿性动脉炎和儿童类风湿关节炎常有高热。高热绝大多数使用激素医治,严重者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
笔者对尚没有产生危象的患者,先用中药视察3天,如果有下落趋势,就继续使用中药,直到热度退清,并还需要巩固医治。如果视察3天毫无消息,则采取激素和中药同时医治,这样激素的剂量较单用激素可以少用一些。
2、关于关节积液的处理方法
滑囊炎浆膜炎是类风湿关节炎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关节炎有关节腔和滑囊积液,胸膜炎有胸腔积液、心包炎有心包积液。西医的方法是穿刺抽取积液,能即时减少。但过去了几天,积液又很快的长出来了,有的患者说这是在吊井水,吊了又生,不解决问题。西医又提出将一些药物注射进去,有可能会使积液渗出缓慢和减少,但需要反复进行,有一定的风险,有的患者可以把积液完全消散,但多数患者无效而不了了之。
笔者的经验使用中药能将积液自行吸收,在羌活地黄汤的基础上加入蠲饮汤,虽然慢一些,但有效,3个月能逐步吸收。中药的机制为调理微血管壁的通透性,抑制渗出,增进循环,并促使积液通过微血管重吸收。积液在B超和CT中能显示,并能定量。部份患者如果已包裹,成为了包裹性积液,那吸收不了。
羌活地黄汤,煎2小时,煎第一次把药汤倒出,再煎第二次,把第二次的药汤和第一次的混在一起,分几次服用,第三煎可以泡手和脚,服用如胃不舒服可用藿香正气水。8岁以下的儿童需在此方的基础上减少4成的用量。
羌活地黄汤:羌活12克,地黄12克,黄芩12克,制川乌6克,莪术12克,姜黄12克,白芥子9克,葶苈子12克,忍冬藤12克,白附子9克。
经验方蠲饮汤:白芥子12g,葶苈子30g,桂枝9g。羌活地黄汤和蠲饮汤的方子,沈丕安教授有提到过此方,也是先人医治风湿病的古方。笔者在临床医治中会在中药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进行熏蒸,效果更快,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月内能消掉。
联系我们:救治--门诊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正规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ysbj/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