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是集中治疗危重新生儿的病室,“危重”、“紧急”几乎是病房里最平凡的词汇,病房里的医护人员时刻准备着为危重新生儿实施最合适的抢救措施。
年4月19日早上,新生儿科主任李耿、马建荣副主任从围产医学部的交班会上得知产科一病房计划分娩一名胎龄36周、胎儿水肿、大量胸腔积液的新生儿。
儿科医护人员立即投入备战状态,为新生儿准备辐射台、呼吸机和胸腔穿刺等抢救物品,以保证患儿治疗的无缝衔接。仔细查阅病历,了解母亲孕期情况、胎儿宫内超声及治疗情况,组织科室人员讨论新生儿病情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与家属详细地沟通病情。因考虑夜班危重症抢救医生紧张,庄太凤副主任、张亚南医师和高正平医师主动加班,协调人员,参与抢救。
接到手术室的呼叫!
17:30分,手术室呼叫新生儿科医师到场,在马建荣副主任的带领下,复苏小组立即出发,到达手术室后有条不紊地准备新生儿复苏用品。
新生儿娩出后,病情如预料般严重,全身严重水肿,肤色青紫、自主呼吸微弱,双肺呼吸音明显减低,夜班医生王萍副主任医师立即进行新生儿气管插管,并与李慧玲副主任医师配合进行气囊加压给氧,在她们精准熟练的复苏后,新生儿肤色转红,活力好转。在气管插管复苏囊加压给氧状态下,这名“水宝宝”由医生们护送,顺利转入NICU病房。
转入NICU
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水宝宝”
宝宝进入NICU后,因双侧胸腔大量积液,双肺受压严重,需要呼吸支持。
医生们立即连接呼吸机、桡动脉血气检查、调节呼吸机模式及参数、准确计算、开具医嘱、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并向家长详细交代病情。
在韩冬韧护士长的带领下值班护士迅速开放静脉通路,保证新生儿药物与液体顺利输注。抢救治疗紧锣密鼓地进行,经马建荣副主任床旁胸部B超核定后,李慧玲副主任医师、王琳、张亚南医师立即实施双侧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缓解肺部压力,同时行脐静脉置管术建立深静脉通路,肺表面活性药物入肺治疗。
......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积极抢救,随着“水宝宝”双侧胸腔里共ml积液被缓缓抽出,在呼吸机、静脉通路等生命通道的支持下,医生护士们迅速反应、紧密协作,终于,宝宝的生命体征稳定了,病情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
这时,大家才发现每个人的洗手衣都已被汗水浸湿,而且都忘记了吃饭这回事。但是当我们看到家长焦急沉重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听到家长发自内心的感激之词的时候,劳累便成了欣慰。
15天来,在科室主任们的指导下,经过新生儿科医生们精准的诊断、治疗和护士们精细的护理,宝宝战胜了持续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一天天好了起来。随着全身水肿的消退和胸腔积液的持续引流,体重由克最低下降至克,共引流出积液ml,真是个名副其实的“水宝宝”。
今天宝宝已经平稳撤离了呼吸机,体重开始稳定增长。
像这样的危重症抢救和治疗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里还有很多很多,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这个充满爱和温暖、充满新生的地方,全体医护人员团结协作、精益求精、善良奉献,照护每一个新生命,陪伴他们度过人生第一道难关!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pxw.com/ysbj/7581.html